■莆田市實驗小學 林 艷
在研究了統編版教材后就會發現,這本教材對課外閱讀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由于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進行的,導致很多學生因為閱讀方法、習慣等存在問題,使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時層次不夠深入。因此,加強對小學中高年段學生課外深度閱讀教學的重視十分必要。所謂深度課外閱讀,其實就是指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能潛心會文,對所閱讀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在閱讀時獨立思考,感悟出所閱讀內容隱藏的意義,能在閱讀中拓展思維,實現自我提升等。這樣的閱讀才能稱得上為深度閱讀。而在小學中高年段,教師就應該著手培養學生深度閱讀的能力,以此來活躍學生智慧,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為此,本文將結合統編版教材內容,對小學中高年段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小學中高年段學生課外深度閱讀教學質量的相關策略。
在小學中高年段,學生已經可以自主地去閱讀一些課外讀物了,但是很多學生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會更加注重課外讀物的娛樂性,因此在教師不指定閱讀書目的情況下,有不少學生更傾向于去閱讀一些帶有大量插畫的讀物,更甚者會直接選擇趣味漫畫。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還停留在看圖說話階段,難以形成深度閱讀,這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不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學生長期去看這一類課外讀物,形成習慣后,就很難再能靜下心去閱讀純文字的課外讀物,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
在小學中高年段,很多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都存在著深度不足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大多只關注故事情節,而對書籍中所采用的寫作手法,文筆等都很少關注,甚至大部分學生都將文學書籍當作故事書在看。而且很多學生在閱讀時,也很少去思考,只是被動地去接受書籍中所描述的內容,缺乏批判思維,所以學生很難將書籍中所看到的內容轉化成個人感知。另外,在小學時期,教師一直以來都將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作為重點,強調讓學生多去涉獵更多的課外閱讀內容,但是對小學中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深度閱讀的能力,所以在這一時期適當地培養學生深度閱讀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古以來,國內外所積累起來的書籍是非常多的,即便一個人窮極一生也難以閱讀完所有的書籍,所以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目,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中高年段,學生雖然已經可以閱讀一些書目了,但是他們當前的理解能力,還不足以支撐他們去閱讀一些高深的課外讀物,所以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目時,應該盡可能地與學生實際情況相吻合,選擇一些易于學生理解的課外讀物。再者小學時期的學生,大多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對閱讀也缺乏濃厚的興趣,所以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目時,應該盡可能地結合學生興趣點,選擇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外讀物。教師要明確,并不是所有書籍都具備永久價值的,所以在閱讀時可以將書籍進行分類。一類是需要精讀的,一類是需要泛讀的,另一類則只需要偶爾要用時翻閱即可。精讀也就是深度閱讀,這一類書籍需要學生逐字逐句地認真閱讀,而兒童文學作品是非常適合精讀的選擇。例如,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最后,有一個“快樂閱讀吧”的欄目,其中所推薦的《魯濱遜漂流記》就是一本極好的兒童文學作品。這類兒童文學作品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其所帶來的趣味絲毫不少于漫畫等,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它又具備較強的文學性,學生在深度閱讀的過程,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在小學中高年段,學生還沒有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所以在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前,教師可以先開展一節導讀課。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查閱到的相關書評、作者簡介以及寫作背景等相關材料,讓學生對要閱讀的課外讀物有一定的了解;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閱讀一些精彩的章節,讓學生對要閱讀的課外讀物充滿期待。同時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引人入勝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另外,在小學中高年段為了培養學生課外深度閱讀,讓學生明確認識閱讀的目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才能更加具有動力,從而更加堅定持久地參與閱讀。同時有了閱讀目標,學生在選擇閱讀書目、選取閱讀方法時也就有了方向,而且學生一旦養成習慣,閱讀效率也會有所提升。因此,在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一定要重視閱讀目標的制定,尤其是在前期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制定閱讀目標。例如,在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后,其“快樂閱讀吧”這一欄目推薦學生閱讀《田螺姑娘》《八仙過海》等中國民間故事,在學生閱讀這些課外讀物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制定以下閱讀目標。首先認真閱讀書籍,懂得故事內容,了解故事人物,交流讀書感悟,加深故事理解,體會故事魅力。其次掌握這類書籍的閱讀方法,并進行積累。最后學習如何寫好故事。
1.以課內閱讀為基礎,拓展課外閱讀
教材內容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基礎。小學階段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內容多以抒情、敘事文為主,通常抒發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把握小學語文教材內所涉及的各類文章題材的類型對情感闡述的作用,并將教材內的文章題材為基礎來為學生推薦相同題材的課外閱讀內容,促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進一步深化對該類題材文章的了解,從而在拓展學生閱讀面的過程中強化對教材內容的掌握,通過課內外閱讀的有效融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一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感受七連六班五位壯士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勇殺敵、不怕犧牲、寧死不屈、保家衛國的革命精神后,引導學生課后閱讀《小英雄雨來》《王二小》《黃繼光》彰顯革命英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堅定愛國主義信念的文章,促使學生深入的感知革命英雄的獻身精神。這樣以課內閱讀為基礎,拓展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面、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對課內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從而達到深化閱讀的效果,這對培養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也對提升語文深度閱讀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2.積極開展群文閱讀,增強閱讀深度
相對常規的單篇閱讀方式而言,群文閱讀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閱讀方式,其主要是以某個議題為中心而開展的一種多文本形式的閱讀學習活動。群文閱讀更關住學生對某一類文章展開深入分析,包括對其主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對穩重造句特點、篇章結構的了解等,或是對某一類相同題材文本共同特點的體會等,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去安穩閱讀可以強化學生對某一類文體特點及閱讀技巧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可達到強化閱讀深度的效果。故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應加強對群文閱讀的重視,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閱讀經驗較少,對群文閱讀的接觸更少,在進行群文閱讀內容選取時教師需要予以更多的關注,付諸更多的精力,保證所選取的群文閱讀文本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認知能力,以小篇幅、有趣味性的閱讀文本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全文閱讀任務的難度,從而促使小學生實現本質上的深度閱讀。在利用群文閱讀方式來開展課外深度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同樣可以將課內閱讀文本作為基礎,并以課內教材文本為出發點來進行群文閱讀本文材料的選擇,建立起單元篇目,實現深度閱讀的目標。比如,上述以《狼牙山五壯士》這一教材內容為基礎,為學生拓展《小英雄雨來》《王二小》《黃繼光》等課外閱讀內容的方式,其本質上就屬于是群文閱讀。再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同時閱讀《父愛之舟》這一篇文章,這兩篇文章的主題都是為了凸顯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放在一起閱讀、學習,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知;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老海棠樹》,引導學生立足于整體層面對該類題材文本的閱讀特點進行探究,從而在拓展閱讀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表達方法的感悟,實現深度閱讀效果。
在小學中高年段,開展相應的閱讀交流活動,對培養學生深度課外閱讀是非常有幫助的。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的書籍就是要反復閱讀,而且每一次閱讀都能獲得新的體會。因此,為了保障閱讀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活動,實現學生深度閱讀,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情況,并整合校內外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以閱讀活動的方式來強化閱讀效果。首先可以為學生設計讀書單,讓學生根據書單上的內容去進行閱讀,同時為了讓學生在初讀后能主動地對閱讀內容展開深入的、細致的品讀,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單設計,在進行學習單設計時應注意題目形式的多樣化,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全面考察,如判斷、篩選、積累好詞句、展開仿寫練習等。以學習單來引導學生深入地對閱讀內容進行拼讀,并根據文章中的相關文字進行聯想和想象,從而加深學生對文字中所蘊涵情感的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閱讀體驗寫下來,讓閱讀體驗的寫作變成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將閱讀感悟變得更加具體化,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深度閱讀的樂趣,同時還可以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及閱讀感悟的寫作難度,拉近學生和閱讀的心理距離。而在完成學習單后,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在班內開展交流活動,促使學生的讀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比如,在完成了《八仙過海》的閱讀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為“八仙”設計能突出其特點的名片;在閱讀了《狼牙山五壯士》后,則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故事進行表演。若學生在閱讀交流中存在有不同意見和看法,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辯論,以辯論賽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并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閱讀和研究,以達到“深度”閱讀的效果。其次,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對遇到的優美詞句進行記錄,建立起自己專屬的“素材庫”,教師則可以定時或不定時地進行讀書筆記抽查,并對優秀的讀書筆記進行展示、鼓勵和表揚;從而在調動學生閱讀及做筆記積極性的同時,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和素材,內化閱讀內容。然后,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建立專門的“圖書角”,在圖書角內可以放置適合中高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籍,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為優秀的閱讀材料放置到讀書角,供大家閱讀,實現閱讀資源共享。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安排專人負責圖書角的管理,制定圖書角的相關規則制度,以保證圖書閱讀活動可以順利、高效、有秩序的開展,為學生開闊閱讀視野創造更多條件。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由學生分享自己最近的讀書體會、閱讀中的樂趣等情況;并且可以組織學生就每一本書或者一篇閱讀文本展開閱讀討論,讓學生在分享、討論中逐漸形成思維的碰撞,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感知,達到深度閱讀的效果。此外,在讀書交流會上還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共同參加,并注意加強對家長宣教的重視,以提升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視,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師工作,積極督促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總而言之,閱讀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而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種拓展和延伸,其在閱讀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目前小學中高年段的課外閱讀情況而言,很多學生還存在著閱讀層次不夠深入,課外閱讀書目選擇不夠合理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課外閱讀的效果,所以培養學生課外深度閱讀可謂勢在必行。為此,教師應該積極研究當前小學中高年度課外閱讀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究有效培養學生深度閱讀能力的策略,促使學生具備自主進行深度閱讀的能力,從而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深度閱讀,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