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民聯鎮龍山小學 張 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憑借多媒體手段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感染性等特征,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受到多媒體教學畫面吸引的前提下,集中學習專注力,從精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提取重要的知識信息,改進學生現有的語文學習方式,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充滿活力與情趣,使其樂于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在信息化教育時代背景下,教師愈發注重將多媒體手段與課堂教學相整合。教師可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著重思考如何將多媒體手段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幫助小學生增強依托多媒體手段開展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其逐漸養成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與語文學習能力,推進信息化教育環境下多媒體語文教學的健康開展。
以“粉筆+黑板”為主要知識呈現形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突顯了一些教學弊端,如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枯燥乏味、占用了有限的教學時間等。在信息化教育發展趨勢下,教師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來改進語文知識的呈現形式。第一,語文知識表現形式精簡化。學生不需接觸過多的繁雜的語文知識信息,而是可以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獲取精簡的知識信息。第二,語文知識呈現方式動態化。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的各種特效來突顯某些重要的語文知識點,或者將有些知識點轉化為動態的畫面,啟示學生展開思考。在這一多媒體語文課堂中,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會更高。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學生對抽象事物及其過程的感受與理解能力比較薄弱。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彌補這方面的學習缺陷。尤其是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獲取大量的感性學習材料,學生對這些感性學習材料進行合理的整理與分析,能從中獲得更直觀的知識信息,對抽象的語文知識進行更形象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一般可借助多媒體手段,將聲音、圖像、動畫、文字以及色彩等要素組合到一起,融入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對原本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內容產生學習興趣。而且多媒體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能支持學生隨時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或學習興趣,自主瀏覽多媒體課件內容,展開高效率的語文閱讀學習。因此,教師將多媒體手段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可實現新時期語文教學的創新變革。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聲音/音頻、圖片/圖像、影視/動畫等不同的元素來制作多功能的教學課件,使其可利用這一教學課件展開趣味、生動的課堂教學。目前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它不僅體現了獨特的教學優勢,也反映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教學問題。
有些教師單純地用多媒體取代黑板與粉筆,將板書的內容移到了多媒體屏幕上。這種多媒體教學方式并不可取,一是因為它的教學內容單薄,學生能從中學習到的知識屬于淺層的知識內容;二是因為這樣的教學內容不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維持下去,難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這反映了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開發力度不夠,能用到語文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更是有限,影響了多媒體教學價值的發揮。
有的教師不注重為多媒體教學引入多種輔助性的先進教學手段,導致多媒體教學的發展空間處于停滯的狀態。尤其是在新課改后,涌現了大量可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手段,教師對這些教學方法手段的應用意識薄弱,導致目前所采用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與多變性,會使其逐漸失去自身特有的教學優勢。教師應高度重視這方面的問題,讓多媒體教學獲得新的發展活力。
多媒體教學的過度使用是指部分教師過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導致多媒體教學效果不佳。這會讓學生習以為常,難以受到吸引,漸漸使其失去學習興趣。對這一教學現象,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應適時適當地進行多媒體教學,要確保多媒體教學始終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其成為教師提高語文教學實效的重要武器。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基礎的教學內容,學生可從朗讀中了解課文內容的情感基調,并增強自己的語感。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也可從網絡上下載朗讀音頻,播放給學生聆聽,讓學生在聆聽情感飽滿、字正腔圓的朗讀內容時,他們可以進入到相應的文本世界中。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教師還可在多媒體畫面放映一些直觀事物的圖片,引發學生展開生動的想象。例如,在人教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花牛歌》一課中,教師可一邊播放朗讀音頻,一邊放映四張圖片,分別是:一只花牛坐在綻放了剪秋蘿的草地上;一只花牛在白云下的草地上閉目入眠;一只花牛甩著小尾巴在草地上行走;一只花牛在夕陽下入夢。教師可鼓勵學生觀察這幾張圖片,并跟隨著朗讀音頻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勾勒出更詳細的畫面,并自覺地提出一些問題,然后自主解答,如:“花牛坐在草地上、行走在草地上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花牛入眠做夢時,可能會夢到什么呢?”
學生還可從知識技能的角度,提出其他的新問題,如“這首現代小詩采用了怎樣的寫作形式和寫作手法呢?如果讓你一篇短文,那么你會樂于借鑒它的哪些寫作形式和手法?作者在用詞時,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這個時候,教師可鼓勵學生根據現代小詩的留白處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其展開讀寫結合訓練,對新課涉及的寫作知識進行靈活的綜合運用。尤其是課文中還使用了壓、霸占、甩、偷渡等比較形象生動的詞語,學生可在讀寫訓練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自己積累的詞匯,寫出一篇生動的短文,在學以致用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效果,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影視播放功能是多媒體設備的常用功能,教師可利用這一多媒體功能,開發可用的影視視頻資源,用來開展更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影視視頻資源是一種動態性的多媒體教育資源,在教師開發課外的教育資源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地將影視視頻資源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視頻,將視頻內容與課文內容聯系起來,使其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解讀。例如,在人教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冀中的地道戰》一課中,教師可先向學生放映《地道戰》這部電影的精彩視頻片段,將這篇課文導進課堂,讓學生自主了解“地道戰”的歷史背景,再在觀看影視視頻片段時,進入接近真實的歷史情境,使其主動對地道戰的一些作戰方式和戰士精神面貌進行直觀的理解。
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習時,可鼓勵學生將課文中一些重要語句提取出來,結合直觀的影視視頻內容,對其進行解讀。比如,課文中提及“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教師可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說地道是堅強的堡壘呢?它在這次戰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從影視視頻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戰士是如何靈活地利用各種地道來打擊敵人、抵御敵人的,又是如何利用各種地道來種莊稼、儲存糧食、設置生活空間(如廁所、居所等)、設置陷阱的。學生在獲取這些信息之后,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解讀,理解課文中描述的地道戰場面,能讓學生在解讀文本內容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閱讀學習效果。又如,在人教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教師可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觀看這一歷史故事相關的影視作品,讓狼牙山五壯士掩護群眾與戰友、抗擊敵人的精彩畫面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可結合視頻內容,對文本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解讀。學生還可從視頻中獲取課文沒有的一些細節信息,教師可鼓勵學生根據具體的文本描寫,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里構筑豐滿的五壯士形象。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人物分析這方面的學習技巧,讓學生提高對某些文本細節內容的解讀能力。
微課是新型的課程形式,它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其視頻內容對學生的視覺沖擊力很大,知識內容的直觀性也很強。微課已成為多數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新手段,語文教師也不例外,基于微課的語文教學方法將會得到長期的應用,在語文教學方法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今,微課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優勢愈發明顯,教師運用微課手段來引導學生展開積極自主的閱讀學習,可以不再讓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其在自主學習中產生學習成就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自信心。例如,在人教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中,教師可通過微課教學視頻播放現實生活中地球自然環境的發展狀態,讓學生從直觀的教學視頻中,開始回想自己曾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環境污染現象,如生活污水排放,讓水體受到污染;固體垃圾堆放,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汽車尾氣排放,污染大氣環境;森林砍伐過度,水土流失,森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這些視頻內容可將學生帶進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其結合本節課的學習主題展開自主閱讀。
在學生自主閱讀學習階段,教師可繼續用微課向學生展示一個思維導圖架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自主閱讀學習情況,簡潔概括這篇課文的重要知識點,并將這些知識點填入思維導圖中,讓知識點之間的有機聯系一目了然。比如,學生可以圍繞“只有一個地球”為中心詞,將課文內容概括為“地球的外貌特點”“地球的自然資源”“地球的環境問題”“地球的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點,將其納入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這些知識點,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刻的解讀,學會領悟這篇課文傳遞的道理。教師還可在讀寫結合的理念下,進一步拓展這節閱讀課的教學空間。即教師可讓學生根據上述思維導圖展開寫作訓練,學會根據自己從課堂中獲取的閱讀知識,展開寫作訓練,讓學生在讀與寫的相互促進下獲得更好的發展。
動畫視頻是頗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動態畫面形式,能以動畫人物形象呈現某個精彩的故事情節,讓學生仿佛感受到看動畫片的樂趣。教師可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給學生播放動畫視頻,讓學生基于此,提煉課文主旨,獲取課文中的主要知識信息。同時,學生也可在動畫視頻支持下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獨特的學習樂趣。例如,在人教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課中,教師可在課堂中播放同名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從中了解“將相和”中的主要故事人物、故事環境、故事情節,使其結合自己看到的動畫視頻內容,將其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逐步理解課文中講述的主要故事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狀態下,對課文中的人物特點進行分析,了解這一故事所處的歷史背景,學會復述這一故事內容。
教師也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解讀效果,對動畫視頻里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加工后,在課堂中將其生動地再現出來,并鼓勵學生在表演結束后,主動談談自己在角色扮演的學習體驗中獲得的學習感悟。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既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又反映出教師科學合理地調整了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更好地掌握了課堂上的語文知識內容。
此外,對文言文這些比較難以理解的課文,教師也可利用動畫視頻技術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言文知識。例如,在人教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一課中,教師可播放《伯牙絕弦》的Flash 動畫,讓學生從動畫視頻中快速了解伯牙、鐘子期之間的關系,了解二者相識的淵源,了解他們身上發生的具體故事。這些信息可輔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文言文內容,讓學生不再對文言文的閱讀學習感到困難。教師也可讓學生根據動畫視頻對文言文靈活進行翻譯,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個故事復述出來,從而使其提高自身的文言文解讀能力,幫助學生在文言文的閱讀學習中掌握更巧妙的語言學習技巧。同時,基于動畫視頻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愉快學習需要,教師可根據這一教學目標,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學中,適當地借助多媒體手段來優化閱讀教學指導方法,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多媒體手段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巧妙融合與運用,可激活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機與活力,讓小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產生興趣,并發揮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學習語文閱讀知識,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在以后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可加強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提高多媒體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