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 潘春玲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塑造有著巨大的指引作用。對此,在新課改旗幟下,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牢記自身的教育使命,將數字教材運用其中,不斷創新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彰顯道德與法治的育人優勢。
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以授課進度為重,過分強調知識點的傳授,忽視學生思維意識、品德觀念等方面的教育,這顯然是與素質教育要求相悖的。因此教師要利用數字教材,使學生的道德素養與法治意識均得到有效的培育,為他們身心的健全發展保駕護航。數字教材有效擺脫了傳統課本不易攜帶、不易查找知識內容等問題,能借助數字設備進行高效查找,隨時隨地應用數字教材進行知識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初中雖然是主課,但中考的分數占比并不大,部分學生在上這門課的時候總是很難集中注意力,覺得這門課不重要,并且書中那些與法律、國情相關的艱深晦澀的知識,以及比較沉悶的教學氛圍,很難讓學生對此有興趣。這也就導致了初中生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上,因為學習狀態的松懈以及沒有端正良好的學習態度,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面對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出現的這一情況,教師應積極地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充滿趣味性,積極借助數字教材為學生營造耳目一新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學習。只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才能有效幫助學生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中,借助數字教材不僅能構造和優化教師的法治課堂,而且還可以通過趣味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教師一味、單純地督促學生學習,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例如,教師在教“愛在家人間”這一節時,為了提升課堂趣味性,更好地讓學生感悟這一節的主題,教師可以借助數字教材中的多媒體視頻為學生呈現這樣的一個場景:剛剛考上大學的學生小花從鏡頭的遠處跑來,十分興奮。經過路人詢問,原來小花考上了大學,但是其97歲的奶奶卻獨自在家無人照顧。小花從小是奶奶獨自帶大的,有很深厚的情感。學校知道了這件事情,特為小花安排了一個獨立房間,小花可以帶著奶奶上大學了。學生看完視頻后,容易產生共鳴,動畫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和生活中的祖孫情非常貼近。利用數字教材,學生可以在觀看視頻中進行思考,注意力就能集中起來,學生也會對家人之間的愛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從而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能很好地將學生引入一個共鳴點,讓學生的興趣被充分激發,使學生了解到道德的價值,切實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
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道德、法律、國情等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從課文的事例和教師精彩的講解中發現世界和社會運行的規律以及其中的美好瞬間。學生在閱讀道德與法治的教材時,可以通過數字教材所描繪的生動形象畫面去切身體會生活中的事件,從而幫助自己提升生活感悟。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逐漸變得遵紀守法,并且能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人格修養。盡管在初中這個年紀,學生的生活感悟和社會閱歷普遍較少,學生所熟知的世界和社會經歷只能從父母親的話語中得知,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感知生活中一些很美好的事情。而道德與法治教師作為學生道德培養的引導者,就應該多借助數字教材去深化學生的感悟,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社會生活中遵紀守法的事情,體會、感受美德,讓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例如,在學習“服務社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一個志愿服務的社會性任務,并且要求學生將這一過程用圖片記錄下來,然后作為新的素材加入數字教材中。學生開展志愿服務社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也可以去社區清除小廣告,還可以到公園或者一些公共場所去撿拾垃圾等。通過這種親社會的奉獻方式,不僅讓學生的社會生活體驗更加充實有意義,能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體驗并感受到奉獻精神的可貴,也可以讓學生更懂得在社會中去勇于奉獻自己,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目的。回到校園中后,教師將學生拍攝的攝影照片與視頻進行整理,制作數字教材播放給學生——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奉獻得到了認可、贊賞,會更加堅定服務社會的信念。教師在應用數字教材進行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時,一定要準確地意識到數字教材的應用價值,找準定位,讓學生將課程知識更好地運用到課外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上,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
除此以外,更要讓學生意識到危險與我們的生活或許也是息息相關的,在關鍵時刻更是要積極尋求法律的幫助,運用法律的武器來對付自己生活中所需要維護的正當權利。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教材中的微課,為學生獻上“生活需要法律”這重要的一課。在微課中播放一個女生被欺凌的情景,讓學生知道校園外存在許多不安全的因素,隨后屏幕上彈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視頻中的女生你會采取以下哪項措施?”“A告訴老師”“B告訴家長”“C聽混混的誰都不說”。教師暫停了微課的播放,詢問班級中的學生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意料之中大部分女生都表示不敢告訴父母或者教師,只有小部分學生表示會報警。在微課內容的后半部分,教師發現了這名女生最近的異常表現,于是積極與女生做溝通,聯合其父母一起,在長輩的寬慰下,女生終于將自己受到威脅的事情說了出來,心理壓力減輕了,隨后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公安迅速對案情展開相應調查,對幾名社會青年進行了嚴厲教育,此后女生也沒有再遇到此類不良事件。結尾告訴學生,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或者這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圍外的事情,一定要記住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一定要積極尋求法律的幫助。本堂課讓學生感受到法治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強化了學生的法治意識。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學生正在逐漸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的引導者和支持者,不應該過分看重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而應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轉變以往只有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教師增加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學生能在課堂上能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感受到教師對自身學習的幫助時,就可以提高自身學習的效率。數字教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應用不僅僅是一種能有效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模式,也可以將教師新型的教學理念拓展和放大,從而展現其巨大優勢。與此同時,教師在應用數字教材來開展教學時還要認識到創新課堂的重要性,強化創新的教學意識,而不能因為引入數字教材,導致教師的教學成為千篇一律的固定化課堂。
例如,教師在教學“情緒的管理”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數字教材給學生播放兩個視頻,請學生在觀看完成后主動思考和分析:其中一個視頻是甲學生因為與乙學生發生了爭吵,感到憤怒不已,然后對乙學生大打出手,導致乙學生嚴重受傷,甲生受到了處分,事情最終也沒有完美解決。而另一個視頻播放的也是相同的場景,但結果不同的是因為學生選擇了心平氣和地與乙學生商量,反省自己的錯誤,最后解決了矛盾,兩人也重歸于好。通過這兩則視頻的強烈對比,學生能感受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明白如果能管理好情緒,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麻煩,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而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緒,會給自己、家人甚至朋友帶來無法預料的傷害這樣的道理。提到基于讓學生了解情緒管理重要性的目的,教師還要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平時中有哪些情緒不好的時候,是怎樣解決的,讓學生站起來分享自己的經歷。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經歷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教學生一些實用的管理情緒妙招。通過數字教材的應用,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探究。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往往都是以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來進行評判,但是考慮到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本身的獨特性,如果教師在最后進行考查時僅用一次考試成績來決斷,這不夠公正,也會讓學生出現臨時抱佛腳的問題,影響他們的日常表現。學生在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時候,雖然對書本的知識有所了解,但是思想和道德上若沒有提升,卷面成績再高,也只能說明學生僅掌握了考試的技巧,并不能彰顯他們的道德水平,那么這門課程的教育就是無意義的。因此,如果教師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就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評價機制,在傳統的課堂中合理運用數字教材,鼓勵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多做一些能升華人格修養的事情,使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繼而在某種程度上發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到“關愛他人”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數字教材中的新聞回放“老人摔倒了扶與不扶”的案例,請學生利用數字媒體在“扶”與“不扶”中進行選擇,得出統計數據,再選出雙方代表開展辯論,充分討論后,再次通過數字媒體讓學生做出新的選擇,從而完成統計和成果展示。數字教材利用系統中的投票統計功能來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教學評價方法,教師詳細了解了班級中學生的基本價值觀念和存在的問題,可以充分地鼓勵學生在課后去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并且能將道德與法治意識貫穿到生活中去,充分發揮數字教材的輔助教學作用,在生活實踐中深化學生的道德修養。
教師要持續加強個人的思想道德與法治素養,深耕教材本質,讓學生科學地學習道德知識。不難發現教材本身蘊涵大量思想道德與法治內涵,教師個人的思想道德素養是否堅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以及支持度。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感受到了思想道德所給人帶來的益處,才能堅定地不斷加強學習探索。
例如,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珍愛生命”一課的教學內容開展過程中,教師利用數字教材中的音頻呈現手段播放了多例青少年傷害自身行為情節敘述,用于開展挫折教育。初中階段學生社會閱歷不夠,思想較單純,但是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難免有新的誘惑或者新的想法在心中,初中也是人生中叛逆期的開始。音頻播放中有一名女生表示自己在小學階段也是一心只讀圣賢書,隨著步入初中接觸到了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沒有及時與教師或者家長溝通、交流,后來在一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沒有正確交友,不久以后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回家以后父母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一味讓自己好好讀書,后來在多重壓力下,做出了傷害自己的行為,但后來經過大家對自己的開導后,才明白當時自己行為是非常不理智的。音頻最后女生由衷地向大家講述,慢慢地才明白了生活的美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是父母多年的心血,大家一定要珍惜珍愛自己的生命,因為生命本身很脆弱,但又是閃著光的。現在許多學生都受家里的長輩的寵愛,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需要母親付出多大的辛勞,總是在一味地索取不懂回報,沒有經歷過挫折教育的孩子更是不懂生命的脆弱,經受不住打擊。通過音頻的播放,學生的注意力明顯集中,在音頻結束后教師沒有立馬進入到課堂的下一個環節,而是給學生留出了一段時間用于思考生命的意義。最后有一名女生站起來告訴教師:“我們每個人的生日,都是媽媽的受難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活出更好的樣子,才能對得起爸爸媽媽辛苦養育我們?!痹捯魟偮?,引得全班的掌聲。這種通過數字教材結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從已有知識儲備中不斷舉一反三,從中不斷地汲取和收獲新的啟發性知識,從而促進個人綜合全面發展。
總之,在新課改旗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秉持素質教育觀念,將數字教材運用其中,不斷延伸和探索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進一步彰顯道德與法治的育人優勢,為學生道德品質、思維意識以及綜合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