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荊家鎮中心中學 李 棟
信息技術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科目,如何在翻轉課堂理念下開展有效教學成為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翻轉課堂的實施必須通過網絡平臺來實現,學生通過在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網絡課程來體現教學活動的翻轉,因此,做好信息技術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至關重要。本文從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原則切入,重點論述了設計與開發的路徑。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變革和創新,翻轉課堂逐漸走進教學領域,將原本的課堂教師講授模式轉變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教師課堂補充講解的模式,這種模式應用的前提在于網絡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緊跟改革步伐,利用翻轉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教師須做好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推動教學實踐順利開展。
翻轉課堂的重點在于網絡課程教學,學生需要通過網絡課程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那么,教師必須做好網絡課程的設計,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和環境。筆者認為,信息技術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課程設計要符合新課標要求,從觀念、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做出創新,使得網絡課程符合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形勢。第二,符合翻轉課堂的本質要求,視頻制作必須簡短精良,課程視頻主題明確,便于學生觀看或保存。第三,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將平鋪直敘的講授過程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實踐的過程,組織他們在網絡學習平臺自行觀摩學習、檢索信息和交流探討。第四,融合合作學習方式,在網絡課程設計中啟用交流探討功能,體現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使學生在線協作學習,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促進知識的講解效果。第五,網絡課程內容要突出重點,在使用網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還要自主開發課程資源,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網絡課程,實施針對性的內容講解。第六,注意優化網絡平臺導航界面,合理利用后臺管理功能,在教學中建立學生的電子學習檔案,根據后臺數據分析了解課程教學進度,為課堂教學提供科學依據。
網絡課程設計旨在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平臺,由學生登錄網絡學習系統,按照教師要求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滿足翻轉課堂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進而作出整體性的課程內容、結構安排,學生可以課前或課外自主學習。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冊“用標題自動生成目錄”的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網絡課程時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在于引導學生了解目錄的作用及一般組成,學會按級別設定標題樣式,學會使用自動化思維解決問題。教師根據目標結合教材中的項目指導、項目實施等內容設計網絡課程,重點講授“設計文章標題”和“自動生成目錄”兩部分,讓學生跟隨網絡課程展開自主學習,課堂上根據教學目標補充講解即可。在了解教學目標的同時,圍繞“文章標題設計”“自動生成目錄”兩項課程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利用電子課堂來搭建互聯網學習平臺,在充實翻轉課堂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動手操作積極性,使其能夠在互聯網學習平臺內設計“一級、二級、三級標題”,調整段前、段后行數和行距,利用格式刷來將其他“標題”設置成同樣格式,按照“插入、引用、索引和目錄、目錄”的步驟來生成目錄,使其通過實踐操作,掌握信息技術實踐技能,在教師搭建的互聯網學習平臺中獲得良好的實踐操作體驗。
課堂教學目標可以決定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過程中的具體方向,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展開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策略,教師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作為整堂課教育的重要導向,課堂教學目標對課堂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容忽視,有效設計目標所能達成的效益也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前需要對教學目標做出相應的優化調整和改良。此外,還要立足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當下問題及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對教學目標作出針對性的調整優化和改良,進而讓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方向性更強、目的性更強,同時教師還需要做的是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牢牢記住教育目標,根據教育目標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及時調整,保障教育工作的實踐落實所能達成的效益和影響。
網絡課程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的,教師設計網絡課程時務必遵循設計原則,體現出針對性、互動性與高效性,將有效資源整合起來,突顯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征及其重難點內容,引領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
例如,泰山版第2冊“探討生活中的算法之美”翻轉課堂教學中,本節課旨在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算法,分析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體驗生活算法的基本流程。針對本節內容設計網絡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對算法有初步了解,無須對算法與程序設計講解的過于深入,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入門知識即可。在課程設計中融合探究學習,首先以手工洗衣服為例,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手工洗衣服的步驟排序,探究算法的價值;其次以“圖書的分類存放”進一步講授算法如何提高工作或學習效率;最后進行評測練習。這種理實結合的網絡課程設計既講清了課程內容,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要遵循針對、互動、高效設計原則來設計網絡課程,增設“闖迷宮”游戲環節,融入計算機算法探索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描述算法的三種方式,讓學生在“闖迷宮”的過程中,熟悉不同流程圖符號含義,從而提高網絡課程的針對性、互動性與高效性。還要在課程總增設總結環節,回顧學生探討算法的“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程序編寫、程序調試”四個階段,為學生建立起自然語言與計算機代碼之間的連接紐帶,既符合信息技術網絡課程特征,又能加深學生的學習理解。
翻轉課堂中的網絡課程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但在綜合設計中還要考慮課堂教學,使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形成一個相互銜接的整體。那么,教師在網絡課程設計時必須做好整體優化,以觀看教學視頻,開展在線練習,分析學習情況等環節為主,尋找切入點聯結起課堂教學。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冊“設計封面與美化版面”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網絡課程包括教學視頻和課后練習兩個部分。在教學視頻中主要圍繞文字與圖片的表達方式進行講解,包括圖片的插入方法與集中環繞方法的用法、藝術字的設置方法、圖片的樣式設置與圖形填充方式,利用講解與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內容,在課后練習中要求小組合作選定一個主題,并設計一個精美的封面。這個節點就銜接起了課堂教學,各個小組將設計結果在課堂作出展示,小組之間交流討論并指明問題,教師針對問題集中分析講解,進而組織學生對設計的封面再次美化,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得到充分發展。可以利用網絡課堂展示優秀設計作品,圍繞不同形式的封面內容來講解插入方法和集中環繞的設計技巧,使學生通過對比不同的設計作品,不斷開闊學習眼界,從而優化整體網絡課程設計,讓學生在觀看優秀作品的同時,理解圖片插入與設計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播放有關藝術字處理的微課視頻,指導學生在隨堂練習中,按照教師的要求來設計不同形式的藝術字,使其能在練習中夯實理論學習基礎,提高實踐操作水平。由此,教師將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聯結,進一步優化整體設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網絡課程開發是翻轉課堂實施的又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技術含量較高的一個環節,具體開發可從多個方面切入。一般來講,信息技術網絡課程學習平臺由管理者、教師與學生共同使用,只是不同角色對應的模塊不同。筆者認為,網絡課程開發應將重點放在學生模塊開發方面。常規的網絡課程學習平臺包括課程教學、學習資源、在線評測、交流討論等模塊,教師應基于實際需求及現行網絡課程學習平臺存在的缺陷做好對應的開發工作。
翻轉課堂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網絡課程開發必須注意視頻資源的開發,實現這一要求先要開發、完善網絡學習平臺,使網絡學習平臺同時支持視頻、動畫等多種格式,學生自學網絡課程時可直接在線觀看,無須下載。在視頻資源開發時必須把握簡短精良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網絡資源,為學生呈現出高質量的信息技術內容。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冊“用樣式統一文章格式”翻轉課堂教學中,錄制“目錄設計”微視頻資源,引導學生在課上觀看,使其加深“目錄設計”學習理解印象。教師由此引申出“統一文章格式”內容,指導學生在Word文檔內打出兩段話,并設置自己喜歡的樣式和格式,再將應用已有樣式生成目錄的操作錄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操作中觀看,使其在視頻資源的直觀引導下,正確進行操作,掌握用樣式統一目錄的方法。還要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征與學生的學習目標開發針對性的教學視頻,錄制文章樣式修改微課視頻,利用網絡發送至學生的設備,讓學生觀看視頻后,使用樣式統一長篇文章的格式,充實網絡課程內容。
相較于單一的理論知識傳輸,用視頻的形式進行引導和教育初中階段的學生觀看欲望和觀看興趣更強,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實現感官聯動,學生在理解和認知上更加清晰。除此之外,視頻資源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還有另一點好處即視頻資源是存放于網絡云端的,這樣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如果存在疑惑可以通過再次觀看視頻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解決,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方法。
重視學習資源的開發,一般的信息技術網絡課程資源包括導學案和練習素材,教師還要整理出優質學習資源上傳至網絡平臺,方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觀摩學習。與此同時,要開發評測功能,除了支持在線測評之外,將評測功能與監控學生學習進度融合在一起,將操作練習與網絡學習平臺相連接,以此為依據調整課堂教學安排。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冊“規劃文集的整體版式”翻轉課堂教學中,由頁面設計引申出文集的整體版式知識,調動學生的頁面設計興趣。同時引入形式豐富的導學案,指導學生了解頁邊距的設置方法,調動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自行擴大和縮小頁面邊距,感受頁面設置對文章整體版式的影響。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課程自學進度和作業練習進度,甄選優質的練習素材,讓學生調整海報、圖片、文稿等不同的素材,在自主完成任務的同時,新建一個Word文檔,對其進行頁面設置,將調整好的素材插入文檔中,附上不同文字,按照需要來設置頁邊距的大小和裝訂線的位置,從而在諸多網絡課程資源的輔助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動手操作的效率。
開發網絡交流平臺,引導學生上傳作品,學生可將自己認為滿意的作品上傳至網絡平臺,這樣既展示了他們的翻轉課堂學習成果,又能增進其信息技術操作水平。教師要在網絡課程中增加學習交流環節,開發局域網絡交流平臺,指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特定網絡共享空間,按照教師的要求來交流、互動,從而豐富自我認知,促進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例如,在泰山版第2冊“用審閱提升文檔質量”翻轉課堂教學中,以播放微課視頻的形式解讀添加批注和修訂的意義,使學生懂得利用審閱功能可以提升文檔質量。教師展示紙質圖書做批注的相關圖片,以講、練結合的方式指導學生在Word文檔內正確添加和刪除批注、修訂,降低學習難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局域網建立文檔共享平臺,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共享文件夾內,鼓勵學生自行查看他人作品,并進行對比。再利用互聯網電子課堂開發實時交流平臺,讓學生自主交流學習心得,互相交流審閱體會,使其能夠升華批注及修訂相關知識學習,攻克重點學習內容,進一步提升對Word文檔的處理能力,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交流和溝通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環,通過交流和溝通,學生可以有效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學習他人的優勢,培養學生的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同時也培養學生一雙自我審視的眼睛,進而讓學生學會借鑒學習,這不僅可以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質量,還可以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的發展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明顯影響,要保證翻轉課堂實施的有效性必須將網絡課程的合理設計與開發作為首要任務,使信息技術課程科學高效開展,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提高其信息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