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濱湖中學 張 蘋
現階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與寫作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選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分析以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所存在創問題時,以層遞式教學模式為例,分析在實際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以望促進當前階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般來說,語文一直都是我國基礎義務教育中的主流學科,尤其在新課改后,語文作文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對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此之間,如何通過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提升,成了眾多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要難題。層遞式教學法是近年來教學領域所興起的新型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強調在實際教學中應發揮層遞性特征,促進教學質量的精準化與針對性提升。如何更好地發揮層遞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還需要深入探究以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層遞式教學法的核心特征是逐層遞進、環環相扣,需要學生者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當然,對語文寫作來說,內容邏輯性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即可。事實上,應用層遞式教學法于寫作教學,更多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過程中,要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跟上教學思路,但也允許個體差異性存在。宏觀上,教學進度不能受學生學習能力影響;微觀上,個體獨特性需要被充分利用。這一邏輯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這正式層遞式教學法的優勢所在。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使重點難點變得模糊,降低抽象事物具體化程度,但階段性目標或任務要清晰,鼓勵學生發揮自身個性與創造力塑造過程。這樣,所謂的“學習差異性”也就不存在了。
當然,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是客觀存在的,但此類問題是可以通過發揮和表達情感予以彌補的。比如,詞匯量匱乏,教師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內容邏輯表達上,首先保證寫作思路清晰,內容完整。從這個角度講,層遞式教學法并不是某種具有固定模式和框架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看菜下飯”“對癥下藥”式的教學策略,它的中心思想是循序漸進、逐層遞進、環環相扣,作用對象可隨環境與條件變化而發生改變。這需要教師在深刻理解該教學方法本質內涵基礎上,具備靈活應用能力,才能使其在語文寫作課堂上散發能量。
盡管當前階段國內基礎教學改革工作仍舊在不斷落實,然而傳統教學現象所存在的局限性問題依舊未能得到有效解決。比如,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會依賴于填鴨式教學模式,通過布置大量的閱讀任務、寫作題目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的教學反而產生了相反的教學效果,非常容易引起部分學生對作文的厭倦感與不適感,也會對教學方法的改革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枯燥性和乏味性相對較強,致使語文學習在學生眼中成了一個無聊的事情,很多學生對語文作文學習的給予的關注和重視在不斷降低,甚至很多學生會因此而產生厭惡心理。初中階段的學生學齡特征極為明顯,更加傾向于具備趣味性的事情,而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則直接導致了作文教學并不符合于初中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導致初中作文教學陷入了惡性循環。
教師是學生在作文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與指明燈,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作文水平高低與教師自身的作文教學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然而在以往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可以顯然看到,盡管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但是很多教師缺乏作文教學能力,無法正確引導學生提高作文寫作水平,很有可能會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寫作思路產生一定的局限作用。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將會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就現階段的實踐教學而言,教師在作文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對作文教學的認知和定位不夠清晰,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應用的教學內容、秉承的教學目標往往也缺乏科學性和實踐性,導致作文教學的實踐教學效率和影響進一步降低。
作文水平提升的關鍵在于課外閱讀積累,然而放眼以往作文教學發現,很多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量,僅僅是要求學生能抱著作文書進行閱讀與學習,對那些喜歡閱讀課外書的行為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手段,導致學生變得不再熱愛課外閱讀。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視野只會縮小在正常的教材內容中,沒有重視課外閱讀積累量的提升,在寫作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思路盲目、內容空洞的現象,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同樣會產生負面影響。閱讀和寫作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息息相關,具備較高的知識儲備注重課外閱讀積累,可以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借鑒和參考,所采用的語句表達方法行文思路也更加科學。但是就現階段來看,學生的閱讀視野并不夠,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捉襟見肘,常常會出現文章東拼西湊、表達手法應用不當、詞匯應用錯誤等一系列問題。
寫作能力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除了要受到專業指導外,學習者自身學習態度和習慣也很重要。初中語文寫作要求并不高,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寫作習慣,正確認識寫作,以及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形成優秀的寫作品質。當然,養成良好寫作習慣并不是靠嘴上說,而是要落實到行動,重點應放在如何引導學生養成寫作習慣上,而不是要求、督促他們按照程式化標準寫作。學生厭倦或不喜歡寫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能與“寫作”建立起良好關系,彼此間距離過于疏遠。當然,文章本身是不可能主動靠近學生的,需要學生主動親近它。那么又該如何拉近學生與“寫作”間的距離呢?筆者認為,應該從挖掘日常生活元素價值入手,因為生活元素與學生關系最為親密,他們也更加了解身邊的事物,加之“興趣”這一因素在整個過程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寫作習慣很容易養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首先幫助學生養成寫日記和周記的習慣,讓他們自由發揮、自由創作,不要對內容或思想做任何限制。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將那些感興趣的事物或已發生的事情記錄在本子上。在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同時,文字表達能力和詞語、句式運用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這其實也是“層遞式教學”的一部分,可以將它看成是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表達。由此可以看出,“層遞式”教學并不是被某種模式所固定住“形式”,而是一種思路,可以通過不同策略下的教學行為進行表現。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寫作也同樣如此,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生活為基礎進行寫作,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創作熱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寫日記和周記的過程中自身的寫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熱情,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和創作空間,也就是說不規定學生的寫作形式寫作方法寫作內容,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寫景,也可以寫物,也可以寫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表達訴求和興趣作出選擇,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熱情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為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奠定好基礎和保障。學生有一定的創作平臺和創作思路,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相應地提升,寫作質量也會不斷變高,促進學生的不斷成長和發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通常情況下,語文寫作行為需要在寫作思維的引領和參與下完成,寫作效果的好壞,即寫作行為的有效性,直接由寫作思維決定。事實上,很多教師經常忽略對學生寫作思維的培養,認為只要不斷積累寫作經驗和詞匯量就能準確表達內心想法,以及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其實不然,“內心想法”是在心理機制和腦機制共同作用下生成的,并且只能在某一特定空間內和環境下生成,而在“由內而外”的轉化過程中,受個體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影響,并不是全部“內心想法”都能被準確表達出來,這就會給他人理解被表達的內容和意圖造成困難。由此可見,鍛煉并促進寫作思維是多么重要。層遞式教學法同樣可以用在培養學生寫作思維方面,只是它過于抽象,很難通過實物就行具體體現。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入手,加強“事物關聯性”訓練。
在深度研讀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可以看到其中具有十分豐富且優秀的閱讀素材,這些閱讀素材不僅具有極其精彩的敘事風格與優美的文字特色,更具有十分濃郁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閱讀這些閱讀素材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過程,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感受閱讀素材中的語言魅力。所以在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中,需要教師能深度研讀教材內容,在分層次、分階段中開展作文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其中的閱讀情感體驗,促進學生作文寫作技巧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還可以在深度挖掘教材內容中,以層次性專項訓練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在《回憶我的母親》這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深度研讀課文,幫助學生掌握課文表達手法,這篇課文閱讀中運用到了間接抒情法、敘述、議論,以及相互結合的寫作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以及對時代的思考。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在于運用了質樸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感情。在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分層次訓練的方式,分別讓學生嘗試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描述自己的親人朋友,比如,在以寫人、寫事、寫景等角度上闡述對親人朋友的感情,鍛煉學生的寫作抒情能力、促進學生文筆水平得到遞進性上升。
語文寫作從來都不會脫離實際生活,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就相當于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庫,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學生能否善于運用文學語言描述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積極聯系生活實際,能將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以流利清晰的文筆表達出來,并在描述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促進寫作質量在情感表述中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果。而在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文字語言表達思想感情,在生活觀察中鍛煉觀察能力與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中,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日記習慣,日記內容中以自己一天的見聞感想為主,同時讓學生利用娛樂時間看一些生活寫實類的電視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進行思考與感悟,促進學生對生活中常見事物進行積極思考,這樣一來學生在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重視感悟過程中不斷促使寫作能力得到提升,避免以往在寫作中的空洞化現象。
評價結果可以說是對學生在整個語文作文寫作中的主要總結,也是引導學生對自己語文寫作水平有著客觀性認識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寫作評價中,教師要積極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優缺點,結合教師客觀的評價意見不斷加以改進、完善。比如,在多元化評價體系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行評估,對學生在寫作中的立意、技巧、內容質量進行綜合性評價,要能讓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上認識到自己寫作的局限性問題,在層遞式感知中理解自己寫作所存在的缺陷,繼而能在鼓勵式評價中激勵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要求的嚴格度,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這也是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寫作教學指導中的重要體現。
綜上所述,寫作教學是初中教育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關鍵性內容。教師首先要能正確認識寫作及寫作教學的價值、意義和功能,明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努力拓展教學維度,探究并引入新型教學模式。現階段,層遞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并且隨著應用頻率的逐漸增加,其價值和功能性也得到進一步擴充。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在該模式教學下得到提升,這對發展他們文學素養將有著重要幫助。但同時要認識到,過分依賴于某一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陷入程式化學習氛圍中,定式思維的形成勢必會壓縮能力提升空間,這與語文核心素養是相違背的。因此,教師需在應用層遞式教學法的過程中積極探尋模式變式,不斷豐富應用形式,以確保學生寫作思維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