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平
摘 要:在畜牧業中常需要使用獸藥進行傳染病的防治,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留的問題廣泛存在,并且各個國家都針對動物源食品中獸藥的殘留量進行了對應的控制與標準要求。本文針對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留的檢測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有效防控措施,旨在為全面加強動物源食品獸藥檢測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動物源食品;獸藥殘留;危害;檢測方法;控制措施
Analysi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in Food Products of Animal Origi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ZHANG Pingping
(Shandong Haichu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Liaoni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In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drugs are often needed to be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problem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animal food is widely exists, and various countries have corresponding control and standard requirements for the residual amount of veterinary drugs in animal foo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tection problem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animal source foo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opinions for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the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s in food of animal origin.
Keywords: food products of animal origin;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harm; detection method; control measures
獸藥是指在畜牧業動物治療、生長發育、診斷及預防疾病等階段采用的藥物成分,藥物成分可以起到提高動物生長發育能力、保健防護的作用。獸藥殘留主要針對動物性食品在屠宰前,接受大劑量的藥物,導致動物體內的組織、器官與細胞中廣泛存在的藥物雜質,藥物雜質在病理學上證明具有毒理學的意義。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獸藥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并且獸藥的殘留問題也得到了有效改良,獸藥在經過長期使用后,大部分藥物成分都能夠通過正常的生理代謝排除動物體外,但長期服藥依然會導致動物體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獸藥成分殘留。消費者食用后,人體會因為獸藥的殘留而產生健康上的威脅,并且部分藥物殘留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后,還會對土壤與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與影響。
1 獸藥殘留的危害
1.1 對環境的危害
動物源食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獸藥的殘留情況,動物源食品中的藥物殘留在動物體內進行正常代謝后,通過糞便排出體外,糞便中的獸藥成分殘留會污染生態環境。相關研究表明,大部分獸藥為抗生素類藥物,而抗生素類藥物中60%以上的成分都會通過糞便排出體外。此外,在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會將動物的糞便當作土壤的天然肥料,如果獸藥殘留超標,其中的抗生素等物質殘留則會導致生態環境產生破壞,環境中的獸藥成分在排出體外后會在土壤中依然保持活性。土壤與水源環境中的獸藥成分含量超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環境中的植物受到影響,并且長期排放到環境中,使土壤中的活性敏感毒株減少,耐藥菌的數量與含量顯著增加。相關研究表明,室內土壤成分在長期存在獸藥殘留超標成分的情況下,土壤中的原生微生物、動植物生態環境都會因此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生態環境也會因此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1]。
1.2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1.2.1 毒性作用
獸藥殘留一般會導致慢性毒性反應或者急性毒性反應,這是獸藥殘留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表現形式。一般而言,人體長期攝入獸藥殘留超標的動物源食品,導致慢性毒性的積累,體現為相應的健康變化。獸藥殘留對人體產生的急性毒性反應發生情況并不常見,但存在休藥期監管力度不足、用量控制不平衡等問題,依然會導致中毒情況的發生。近年來,在我國四川、廣東等地區都發生了鹽酸克倫特羅殘留所導致的食物中毒情況,嚴重時患者甚至會面臨生命危險。此外,大部分獸藥都存在高毒性積累情況,獸藥中的雌激素、砷制劑、硝基呋喃類等成分都會引起人體的急性毒性反應,我國衛生監管部門將以上的獸藥殘留成分列入動物行業中的禁用類藥物清單。因此,人體攝入獸藥殘留超標的食物后,必然會導致人體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
1.2.2 過敏性反應
在獸藥的殘留成分中,四環素類、氨基糖甙類、青霉素類等藥物殘留成分均存在抗原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過敏性反應。對于敏感體質的人而言,服用獸藥殘留超標的動物源食品后,會產生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對人體健康產生相應的威脅。
1.2.3 激素的危害
在畜牧業生產與養殖的過程中,采用乙烯雌酚的藥物可以有效提高動物的食欲,從而刺激動物的生長發育,縮短動物的生長發育周期。人們食用乙烯雌酚藥物殘留超標的食物后,會導致人體的激素平衡受到影響,尤其是對于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而言,會刺激青少年產生性早熟的情況。男青年在青春期發育過程中會產生女性化特征變化顯著的情況,女青年攝入過多的乙烯雌酚則會誘發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出現,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已嚴格禁止使用該類激素。
1.2.4 耐藥性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抗生素藥物的適用標準,并且對食品動物中藥物的成分控制提出了對應的約束條款。在“抗生素應用食品動物后人類醫療影響”的國際研討話題中,專家會議認為動物源食品的安全性需要得到嚴格把控,食品性動物需要選擇低劑量的抗生素進行使用,從而提高其耐藥性,細菌對應的耐藥基因也可以在細菌與生態系統中實現相互傳遞。因此,如果人體長期攝入獸藥超標的動物源食品,抗生素類藥物的抗藥性也會在人體內得到體現,導致人體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的治療效果受到影響[3]。
2 獸藥殘留的原因
2.1 濫用獸藥
獸藥殘留是動物源食品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環節,但在利益趨勢下,大部分養殖企業為了盡可能提高動物源食品的產量以及動物的生長效率,有效維持動物健康,會存在濫用獸藥的現象,通過增大獸藥種類與劑量,增加藥物添加劑與抗菌藥等方式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2 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時產生殘留
在動物出現規模性傳染病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動物因為疾病而死亡,養殖企業一般會選擇大劑量用藥,并且通過多次用藥的方式規避傳染病的進一步擴散,從而導致獸藥殘留以及殘留含量超標的情況出現。
2.3 使用違禁獸藥
為了有效縮短動物的生長周期,養殖企業為了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會選擇不符合國家相關獸藥生產標準的獸藥產品,這部分獸藥產品的價格相對較為低廉,對于養殖企業而言,選擇不正規的藥物能夠有效減少企業養殖成本的投入[4]。
3 獸藥殘留的檢測和分析方法
隨著檢驗水平的不斷提高,獸藥殘留的檢測方法也更加豐富,目前常見的主要包括色譜法、酶聯反應法、微生物學法及生物傳感器法等,在不同檢驗標準與要求下,實際檢驗方法的選擇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檢驗方法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檢驗標準、檢驗精度、樣品大小、使用范圍4個方面。由于不同的檢驗方法無法有效地對殘留物進行根本性的限制與測量,近年來新推出了多種多殘留樣品處理方法,QuEChERS前處理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用,該類方法成本相對較低,檢驗效果良好,檢驗精確度較高,有著極為廣泛的適用前景。此外,新興的獸藥殘留檢驗方法還包括毛細管電泳免疫分析法,在獸藥檢測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實現對應成分的精確檢測,從而滿足不同檢測標準的要求[5]。
4 控制措施
4.1 法律體系的完善
相關部門需要針對獸藥殘留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充分完善,對動物源食品檢驗領域實施規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對于動物源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細化。相關獸藥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執法力度,積極開發新型的獸藥殘留檢驗標準與技術,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從根本上落實動物源食品的監控管理工作。
4.2 檢測技術的更新完善
為了最大化提高食品安全檢測效果,需要對檢驗設備進行及時更新,培養一批新的、專業化的檢測監督管理人員,在全國各個省市區建立對應獸藥殘留安全檢驗點,檢驗點需要具有獸藥殘留的標準檢驗能力,定期對區域內動物源食品進行檢驗與抽查,查出獸藥殘留超標的動物源食品,實施獸藥殘留的動態化監控。
4.3 轉變生產方式 提高集約化程度
為了實現我國在畜牧生產方式的轉變,構建標準化、規模化的養殖產業發展體系,相關企業需要對整體進行合理布局,制定畜牧業生產的全面規劃,最大化提高畜牧業發展的現代化水平。此外,相關部門應該充分完善農業與畜牧業的組織化生產方式,構建分工合作的形式,實現全面的利益共享,實現風險承擔的畜牧業養殖生產模式。一般而言,對于小規模的傳統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而言,改善傳統意義上的農戶散養方式,建立規模化、組織化、科學化的生產流程,可以幫助畜牧企業對畜禽產品的質量實現動態化監管,彌補傳統獸藥檢測領域內存在的不足之處。
4.4 加強教育培訓 樹立安全意識
相關部門需要充分加強對畜禽生產部門的管理與技術指導,合理采用技術培訓等形式,控制畜產品應用的安全性,在獸藥使用方面,需要定期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檢查與培訓,根據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進行培訓工作的優化,提高人們對于獸藥殘留問題嚴重性的認識。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倡導全社會參與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倡導生產企業認識到獸藥超標的危害性,在法律、道德兩個層面提高動物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素質與觀念,搭建品牌意識,以生產質量為核心,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的管控效果。
4.5 開展風險評估 建立預防機制
通過對人體獸藥攝入量的檢測,可以發現食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比較食品中毒性的閾值,判斷食品安全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動物肉類產品生產企業也應該建立風險評估制度,以判斷攝入量與食源性疾病問題的根源,推動危害關鍵控制點的分析管理模式,構建行業內的指導標準與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食品監管管理與風險防范機制。此外,還可以建立良好農業規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養殖平臺,包括食品加工生產良好生產規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管理體系,從傳統的被動檢測預防轉變為主動預防,提升動物類食品的安全性。
5 結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養殖產業規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動物源食品已經成為了食品需求的核心,獸藥的使用也愈發廣泛。如何有效控制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留的檢驗與管理,加強行業的規范化監督管理標準顯得尤為重要。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加強新型獸藥檢驗技術的開發與拓展,加強監督執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規建設,對獸藥殘留的處理技術與測定標準進行及時更新,從根本上提高動物源食品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孫興權,董振霖,李一塵,等.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留高通量快速分析檢測技術[J].農業工程學報,2014,30(8):280-292.
[2]郭添榮,柯歡,吳文林,等.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留檢測方法的影響因素分析[J].農產品加工,2020(8):63-68.
[3]倪承珠,郝偉,張海君.臺州市市售動物源食品獸藥殘留監測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1):92-94.
[4]胡海燕,朱明文,胡昊.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留監管監測現狀及其對策[J].中國獸藥雜志,2011,45(8):38-42.
[5]張雨梅.動物源食品的安全性及藥物殘留監控[J].江蘇農業科學,2001(6):60-63.
320250058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