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笑
(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議論文是一種比較陌生的體裁。教師如何教學這種體裁的文章,才能既達到教學目的又能讓學生易于接受,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BOPPPS模型自問世以來,多被運用在微課等網絡平臺的教學中,并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目前針對 BOPPPS 模型在基礎教育中的研究還少有涉及,教學理論與實踐都需要豐富。
BOPPPS教學模型包含以下環節:(1)首字母“B”代表導入,是英語單詞 Bridge-in 的縮寫。導入是一門藝術,好的導入能使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中。導入的方式有很多種,但落腳點只有一個,就是本節課的核心教學內容。導入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多媒體陳述一個事實,也可以是設計一個小互動。導入的時候要注意導入的時間,不能喧賓奪主,追求的是學生在導入的牽引下順利過渡到后面的參與式學習中。(2)BOPPPS 模型中的字母“O”是英語單詞Objective(目標)的縮寫。目標的設定是告訴學生這節課要學會什么知識內容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從而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在目標的闡述上應該簡潔明了。(3)模型中“前測”是單詞 Pre-assessment的縮寫,即為“P”。前測的設置是為了幫助教師依據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把握內容的深度以及教學的進度。前測使教師更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程度和心理發展狀況,從而在師生的良性互動中為學習目標的達成打下基礎。(4)單詞 Participatory Learning 的首字母縮寫“P”代表“參與式學習”。這一環節強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通過多向的互動來推進教學進程。參與式學習環節在整個模型中所占時間最多,是整堂課的關鍵所在。參與式學習設計的好壞會影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以及最終是否達成教學目標。(5)后測是BOPPPS中的第三個 “P”,是單詞 Post-assessment 的縮寫。后測是在教學內容到達尾聲之時,教師運用實踐、簡答等不同方法來評價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評估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后測既能指導課堂的有效性評估,也能不斷促進教學設計的改善。(6)BOPPPS 模型中的字母“S”是 Summary 的縮寫,代表“總結”。一堂好課應該是有收有合的,導入是把學生的注意力收到課堂上來,總結是把這一節課的教學知識點收束在一起??偨Y在BOPPPS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是對前面學習的回顧,也可以是對之后學習的一個預告。
議論文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指向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提升,而不僅僅是對教學材料的學習、論點論據等的掌握。BOPPPS 教學模型最大亮點是教學環節中強調學生的課堂參與、體驗與反饋,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基于 BOPPPS 模型的議論文《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目標明確的參與式學習,讓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以及素養的提升。
導入要因文制宜。《敬業與樂業》是一篇議論文,以問題的提出作為導入的方法。閱讀議論文是為了了解作者對問題所持有的態度,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BOPPPS模型下的《敬業與樂業》導入設計上,以頒獎詞所描述的對象——張桂梅老師作為切入點,詢問學生:“張桂梅老師為什么能感動中國?”這樣巧設懸念,可以強化學生的閱讀期待。 從“有疑”到“追問”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真正的訓練。
目標指向的對象是學習者,因此目標在寫的時候不應該出現“讓”“使”字眼,這樣顯然把學生放在了被動接受的地位。多元智力理論中提到,學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因此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都要盡可能涉及。議論文學習的目標也不應該單單局限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而過分強調使用價值,忽視議論文中涵蓋的人文內涵與情感價值。學習《敬業與樂業》,可以設置這樣的目標:(1)理清課文的論證結構,體會議論文論述特點;(2)積累名言警句,區分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3)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培養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學生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是學習的基礎,因此在開始主要內容的學習之前要對學生的真實準備情況有所了解。結合文本內容可以填空的形式設計前測,如“本文先提出了什么觀點?分別論述哪些內容?用哪句話總結全文?”這樣既把文章思路理清了,也能鍛煉學生對文本概括的能力,提綱挈領的同時還節省了課堂時間。
在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一直所被倡導的小組合作討論還有學生競賽、人物角色扮演、問題討論等方式。問題討論在課堂上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教師在提問題的時候,首先問題的指向要清楚,讓學生知道可以怎樣思考,應該回答什么。其次問題不能太長,問題長了學生很難記住,難以回答。余映潮先生提出過“主問題”這一概念,它指的是課文研讀教學中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提問。結合《敬業與樂業》具體的文本內容,筆者設計了兩個主問題:第一,“有業”“敬業”“樂業”三者是否能調換位置;第二,作者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使你最終信服他的觀點。對第一個主問題的探索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質疑與思辨中理清本文論證的思路,感受作者巧妙嚴謹的邏輯以及精妙的構思,旨在讓學生學習論證方法,感受議論文論述嚴密、說服力強的特點。
后測不是為了獲取標準答案,而是檢測學生對于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堂測試,只要學生在學過之后能夠有話說,就是一種提高,教師應該給予積極的評價。本節課的后測以教材的課后習題為檢測內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表達能力。另外,讓學生舉一些具體事例可以調動學生知識儲備和已有的學習經驗,這樣對學生原有的積累也有了較高的要求。
總結具有及時回顧與檢測、加強記憶與反饋等環節不可替代的功能。學完《敬業與樂業》,學生對于文章觀點以及論證方法的探討已經比較細致,最后的總結同樣也要將學習引向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針對本節課的學習,設計了這樣的總結語:“不同職業貢獻的大小和創造的價值不一樣。我們不能用貢獻的大小和創造的價值來判定職業的高低。比如張桂梅老師,用12年時間和100萬的個人工資,創辦了第一所免費高級女子學校,一生走在教育的路上。十多年來,張老師走訪的行程有11萬多公里。所以我們知道了正是她的敬業與樂業,感動了中國。”
BOPPPS是一種教學模型,將其應用到語文議論文教學中,不能生搬硬套,避免走入形式主義的誤區,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做相貼切的教學設計。其一,過多的導入不僅占用課堂時間,還會顯得內容累贅;其二,可以把各環節的時間靈活安排,只要將課堂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即可。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更加需要教師依據實際需要做出調整。
基于BOPPPS模型的議論文教學在應用中也要融合其他教育教學理念,正所謂沒有一個模式是完美的,查漏補缺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BOPPPS模型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體現對學生主要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2022年4月21日新課標正式頒布,在原來內容的基礎上新增了“核心素養”??梢园l現,教育的重點由教材、標準開始轉向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的關注上。議論文作為實用類文章,在現代社會上顯得尤其重要,所以我們引導學生在參與式學習中走向真知、真學,使學習者通過議論文的學習,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去解決真實情境中遇到的問題。
中學語文議論文的閱讀與實踐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我們應該關注到議論文作為實用類文本在提升學生實踐運用能力上的作用,將議論文選文作為搭建學生理論與實踐轉化的橋梁。BOPPPS 模型的參與式學習具有一定特色,但要想真正促進學生的參與式學習,在教學設計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多關注,在不斷實踐與探索中使語文與生活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