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亞學院 楊軍玲
新時期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呈現出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教育性。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意識予以引導時,務必要以高等教育目標為基礎,同時根據大學生的思想、心理以及行為動向,有針對性地制定日常的教育服務和管理,進一步突出自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分別從心理健康、思想政治以及專業教育等角度入手來推進輔導員工作。其次,政治性。為了能夠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高校輔導員需要將思政教育作為日常的工作重心。引導大學生盡快形成堅定的政治立場與政治信仰,讓他們認識到原有思想觀念與行為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再次,基層性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需要面向學生來開展,務必要從平等的角度入手與學生展開深入溝通,盡可能與學生建立起朋友關系,讓他們可以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問題和困難傾訴出來。最后,服務性。高校輔導員需要嚴格貫徹服務理念,突出以生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角度入手來細化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切記不要以上傳下達的方式來與學生展開溝通,而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處理校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打造出更加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
如今,仍然有很多高校正在沿用學生處與分院系聯合管理的輔導員工作模式,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輔導員的日常工作需要由學生處來安排,而與輔導員工作相關的人事關系和年度考核則由各個分院來負責管理,但由于高校內的學生處大多由校黨委來進行分管,因此會將輔導員的身份判定為行政人員,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從另一個角度加以分析,輔導員的日常工作相對繁雜,不僅要關注學生校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還要重視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心理輔導工作,并且還有一些輔導員會負責日常的專業課程,這就使得輔導員的精力和時間被嚴重分散。照此狀態長期發展下去,輔導員的工作壓力會持續加大,十分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高效推進。
在高校內,很多輔導員每天都會處于應接不暇的繁忙狀態,凡是涉及學生的大小事務都會直接聯系輔導員。這就使得很多輔導員將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放到了工作實踐上,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但從外界的角度來看,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十分閑暇,尤其是在分配瑣碎的工作事務時會優先考慮輔導員,例如教學輔助、公會管理以及人員接待等,使得高校輔導員很難有整合的時間來理清工作思路。
一直以來,高校都并沒有針對輔導員的成長問題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深入了解可知,當前的高校輔導員普遍十分年輕,大多剛剛畢業于本科院校,很少會有博士畢業生來負責輔導員的工作,崗位中的人才流動性較大。出現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輔導員在高校的行政崗位中并不具備較高的地位,基本處于階段性的崗位狀態,并不能夠將其以位置以為之奮斗一生的職業。另外,還有部分輔導員因為年齡與工作經驗的限制,在日常的工作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認可,長此以往,將會讓挫敗和失望情緒遞增,工作積極性嚴重受挫。
3.1.1 創新工作理念
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優秀人才的培養不僅僅局限于基本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更高層次的道德觀念、人文素養、團隊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不難看出,在新時期背景下,當代的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意識已經從之前的知識為主逐漸轉移到素質為主。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盡快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發展動向,順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要求來打造出創新式的人才觀念,使得自身的專業能力可以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需要。
3.1.2 創新工作方法
在新時期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高校輔導員也必須要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實效。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面向不同的大學生群體制定個性化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對于存在明顯心理和思想問題的大學生而言,高校輔導員更加要關注他們在校園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從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精準判斷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異常的根本所在。另外,高校輔導員還要主動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溝通關系,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所具有的強烈主體意識,無論是在日常的教育管理還是服務工作中都要與學生坦誠相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抵抗情緒。
3.1.3 打造自媒體工作陣地
新時期的快速發展的確為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設下了重重挑戰。但挑戰和機遇往往并存,在以往的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可供輔導員選擇的教育資源和管理方法十分有限,只能夠依賴于課堂中的專業教育與課下的一對一溝通。而新時期的到來使得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正式進入到了大眾視野,并逐漸成為高校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此處應重點關注的是,在以往的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呈現的教育資源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但在當前的多媒體背景下,自媒體平臺中的各類信息均處于高度開放狀態,這對于“三觀”尚未成型的大學生而言極具誘惑力,如果不能夠加以正向引導,將十分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為此,輔導員要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尤其是對于大學生群體的思維動向應產生一定的預見性,合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短視頻平臺等渠道,面向學生開展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并且熟知大學生在日常交流過程中所使用的網絡用語,便于在日常的輔導員工作中與學生展開密切溝通。
3.2.1 創新學習理念
在上文中有所強調,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比較瑣碎,因此很難有額外的時間和精力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在日后,高校一定要重視對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培養,打造出符合新時期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式,全面增強輔導員的自我學習意識,通過系統化的培訓和教育活動,將最新的政治理論與班級管理方法傳授下去。另外,輔導員還要主動學習其他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例如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以及教育學等,將學習與輔導員工作緊密結合到一起,將日常的實踐工作打造成深化學習的最優平臺。
3.2.2 加強輔導員課程建設
事實證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并不能夠被其他教育專業所取代,因此高校需要對輔導員給予更多的關注,將輔導員隊伍從之前的兼職化轉變為職業化。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持續推進,國家教育部門也專門推出了以輔導員工作為主題的課程建設項目。高校需要積極貫徹國家教育部門的指導思想,基于以往的輔導員工作模式,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訓課程。首先,要為輔導員規劃出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重點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幫助輔導員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能。其次,組織輔導員參與大學生的黨建工作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進一步拓寬輔導員的工作與學習范圍,全面增強輔導員在崗位中所獲得的存在感與價值感。
首先,需要制定出學生干部培訓制度。從普通學生中選拔出一批具有優秀團隊意識、責任意識以及服務意識的優秀學生,讓他們參與到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中。針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工作不應當拘泥于一種形式,在盡量避免增加學生額外壓力的前提下創新培訓方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線上的案例視頻學習,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與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等。其次,日常的高校輔導員工作相對瑣碎,所有關于學生管理的事務都要被劃分到輔導員的工作范疇中,因此,輔導員應當密切關注具有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優秀學生,在班級內盡快落實學生干部負責制,在日常的學習管理、宿舍管理、教育管理以及生活瑣事上落實互幫互助原則,為輔導員工作注入新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