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王 蓓
中國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不論是學前教育的啟蒙、初等教育的奠基,還是高等教育的進展,都積極影響著國內外教育事業的發展。當然,在這之中,如何高效、隨和、便捷地處理好師生關系是決定著中國教育事業根基的關鍵因素。九年的基礎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同時也是公民的義務,在黨和國家對國民教育日漸重視的當下,讓愛的教育在其中生長,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也應該擔負起滋養學生對社會和國家具備愛心奉獻的力量。這其實也算作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學生的成長成才與老師的培育息息相關,唯有在愛的教育下,奉行和諧自主美好的教育體系,同時對于教師的要求將會變得更加全面,努力建構起在愛的背景下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教學相長的和諧友愛氛圍,才能使我們育人方式改革和進步取得真正的實效,并最終造福于民。
在我國初等和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始終是作為兩個極其重要的環節,不可分割、休戚相關,共同構成了所有學齡教育的重要基礎。只有促成兩者的有效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教育的質量。其中不論是高校教授還是中學教師都應發揮自身的價值引領作用,在大幅度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讓愛的教育萌芽成長,保證學生可以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對于中高等院校和基礎教育的發展而言,在新型復雜的師生關系背景下,如何通過發揮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心理輔導作用,以促進愛的教育的全面發展就成了當下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應該大力提倡并實施推動。
教育是民生之本,一個良好的教育和受教育環境決定著國民素質提高的程度與進步的水平。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愛心是人類教育的永恒主題,將兩者有機結合即是愛的教育可以推動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并時時刻刻伴隨著個體的成長和整體的強大。因此,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將愛的教育融入其中,實現師生的融洽相處與其關系的互利共贏,是大勢所趨,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唯有如此,國家的長足發展與社會的長治久安才能夠得以保障與夯實。
教師要圍繞有理想、有道德、有學識、有仁愛之心等四有,不斷優化自身素質,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所以據此,我國在中等教育和高校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尤其注重學生的愛心培養。在課程教學、學生身體健康與心理輔導的管理過程中,構建民主、平等、誠信、友愛的師生關系,主要是將愛的教育進行放大,使師生都可以享受相應的教育成果。由各類學校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愛心志愿、互幫互助,讓愛的教育既可以在課堂上能夠與教師實現共鳴,又能夠在社會上產生積極的連鎖效應,這樣不僅有助于和諧校園環境的構建,同時還可以達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
隨著學校教育日趨規范化和注重人性化的全面培養,現行的師生關系已不再如此前那般只是維持在上課的一面之緣,而是延伸到課后的談心、課上的彼此的尊重以及休息時間的互道問候的暖心畫面。因此,在愛的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教師與學生齊上陣,各司其職,共同搫畫這和諧友愛的教與學的情形。這種環境下的教育更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利于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的傳授,對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個人素質,有著十足的優勢,這也是作為雙贏效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目前,由于社會的就業和創業壓力逐漸增大,帶來的教育體系中升學的難度相對會提高很多,從而無形地給學生心理上造成了比較大的負擔,如何更好地緩解學生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快快樂樂上學,開開心心學知識,也是當下愛的教育范疇中最為重要的話題,所以在目前中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將愛的教育融于其中,發揮以愛“生”愛的作用,逐漸釋放學生對于未知世界的精神壓力,解脫自己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素養,這也是愛的教育中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前景一片大好,可謂桃李春滿園,百花共齊放。教師有動力、學生有信心。但是在如此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機遇之中也不乏出現一些挑戰,其中師生關系的微妙變化就是最為棘手也是最突出的內容。
由于目前中國社會中對教師這一行業的評價褒貶不一。導致教師的社會地位并不十分地看重,從而致使教師的待遇和社會福利方面很難得到應有的保障。但隨著教育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教師的社會地位也逐漸提高起來,從黨中央、國務院的多項福利政策上到社會對教師的看法轉變,都暗示著教師的美好形象重新在社會大眾面前樹立起來了,這也是促成教師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
伴隨著基礎教育環節中,各種考試或者考核成為衡量學生在學習階段成績的重要參考標準,導致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此消彼長,限定了學生個人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也在無形之中給學生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學生很難從這種來自社會各界的希望和寄托的壓力中釋放出來,其中也不乏教師的諄諄誘導和耳提面命,所以可能會使師生關系相對疏遠。
只有吃得飽、穿得暖,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獲得應得的社會公平,教師才更有動力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服務。抵制一切對教師行業的流言蜚語,明確其社會地位,為祖國的發展培養人才、教書育人,他們是這個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更值得我們去尊重、去保護,因為他們是人類的園丁,是他們培育出祖國的靚麗花朵。同時,要在保障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讓教師從心底認可自己的職業,覺得這份工作是十分值得的、是光榮的。讓他們重新樹立起職業榮耀,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對優秀的教師進行宣傳,把教師的美好形象傳進千家萬戶,成為我們現實中的真實的名師主播,我們心目中的明星。
給學生減壓勢在必行。當前,不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學生在面對課業壓力、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時都顯得力不從心、捉襟見肘,而且在學校、家長和社會三方面的強壓下,很難使得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與教師的溝通交流和談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減壓,傳授愛的教育,給予他們十足的關愛,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的社會各界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敞開心扉,走出去與教師主動交流想法,與師為友,打通師生雙贏中最重要的一環。
學校也應該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為培養師生友愛的關系營造合理、合情、合適的良好環境,比如多組織開展師生共建的課外活動,讓師生共同參與,彼此合作、互通有無,逐漸地培養起師生之間的和睦關系。學校應該在師生雙贏關系中發揮牽線搭橋的功能,為愛的教育散播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提供最堅實的后盾。
師生關系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必須經過長期的磨合與推力。同時,愛的教育在促成師生關系的和睦與友好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現師生雙贏,讓彼此為愛助力,成為校園教育中一個永恒的話題,相信經過校、師、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師生在愛的教育中獲得“雙贏”終究會完美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