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蔡甸區侏儒中心小學 李欣怡
新時代的學校德育要始終堅守以學生為核心。老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與新時代的德育工作與科學發展觀需求不相適應,丟掉了相應的活力和生命。
為了貫徹我們黨的教育方針,繼續履行學校立德樹人的基本各項任務,“雙減”作為一種國家的教育政策,它為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契機的同時,也對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學校德育工作需進一步改革和創新。
為降低學生的學業壓力,教師應努力提高備課效率,并認真鉆研學情與教本。要準確判斷學生當前的認知情況,認真研讀教本,合理安排教學使學生踮一踮腳就能夠到。避免超前教育的發生,從而能做到立足學情、立足發展。
落實“雙減”政策,構建班級和諧德育體系。《國家教育部有關總體策劃大中小學德育系統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強化品德隊伍構建,像培養業務骨干那樣培養品德隊伍建設”。一名出色的班主任首先是一名出色的教師,這也是班主任專業化與教師專業化最大的共同點。但是,做好班主任專業化建設工作,積極擔當好班主任的專業工作,進一步提升班主任學科素養與專業領導能力,就需要建立好班級德育管理體制,而建立班集體的和諧道德管理體系則是班主任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工作的必然需要。
“雙減”政策的落地過程中,難免會有少部分家長有所擔憂。為了建立良性家庭教育生態,減輕父母的憂慮,指導父母建立科學育兒價值觀,理性確定對子女的發展期望,達成家庭與子女共同減負的共識,學校可提供父母賦能教育課堂,可利用問卷,分析、確定父母的課程要求。學校可利用在校門口的“家長接送區”做好“雙減”政策推廣,利用學校社區教育協調員實現家校社區聯合教育。例如,我校在“家長接送區”內設置了家教書籍、家庭教育宣傳政策宣傳冊,供家長查閱。并通過向班級選拔聘請了近六十名具備豐富青少年家庭教育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經歷的家長,通過班級家委會進行引導處理。
“雙減”政策下,學生在校的時間增多,學校德育工作只有創新工作方法,以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多元化發展,使學生更愿意呆在校內,且學習效果也有所提高。德育工作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改進教與學的方法,利用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微課、STEM)提升教育質量與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后作業中除了“雙基”訓練外,要有更靈活的主體活動,項目學習與特長發揮,讓每位學生都感興趣。
1.實現德育內容的序列化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遵循小學生心里發展基本規律,運用生動感人的題材,形象化的方式進行教育。按不同的年級,把各序列分解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又由若干個教育單元組成,形成目標明確、階段特征突出、循序漸進,切實可行,易于操作的德育內容序列,扎實有效地推進學校德育工作。比如,小學五年級德育目標是做祖國的好少年,德育內容是知道四大發明,長城、長江、黃河等中華民族的象征,了解祖國建設的突出成就。這樣形成了隨年級從低到高、目標由小到大、內容由淺入深的體系,有序而扎實地推進了德育工作。
2.寓德育于各種教學活動之中
小學德育教育應貫穿在各學科,要高度重視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學,也應該發揮德育在各種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各學科的教學,既要完成本學科的教學目標,還要滲透一定的德育目標。
3.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動
(1)正面導向,樹立楷模
采取各種措施積極地、正面地引導學生,熱情地鼓勵學生,以身邊的楷模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情操。德育著眼于素質教育,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向身邊的楷模學習是最有效。
(2)開展德育活動課
變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傳統德育轉變為以學生活動為中心,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三個結合的德育模式。讓學生在積極的德育活動過程之中,獲得知、情、意、行的德育熏陶,得到思想道德品質的全面發展。德育活動課形式多種多樣,如穿插在日常教學中的生動活潑的小品及各種文藝表演;德育競賽系列活動,涉及德育內容的知識競賽,讀書征文、書畫比賽等;結合實際,走向社會的德育實踐活動,如遠離毒品,不讓艾滋病進我家等。相互學習,重在鼓勵,體驗成功的德育評優系列活動等等。德育活動課,既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廣泛地用于思想品德課和各科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