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燕
(山東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學,山東 日照 276800)
中華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對青少年開展愛國教育、文化傳承必選的課程內容。有效地開發適合中學生學習的詩詞課程體系,高效地開展課程實施活動,是語文教師們孜孜不倦思考的永恒課題。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一向以愛國主義、民本主義為主旋律。作為先賢留下的精神財富,古典詩詞不但能激發人們的審美感受,培養人們的藝術品味,而且可以陶冶人們的品格和情操,激發人們向善向美的生命意識和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對中小學加強詩詞教育,詩教育人,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需要。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而中華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是更有潤物無聲的教育力量。
“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生命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在抓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筆者所在學校倡導教師結合自身專長,積極開發能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的、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起到補充作用的、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課程。
本著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借著“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文化類節目在學生中掀起的詩詞誦讀熱潮,筆者和幾位志同道合的語文教師拓展開發了“詩詞誦讀”校本課程。“一溪碧水潤新泥,農人喜待耕。”正如學生在原創詩《卜算子·詠春》中所寫,讓經典詩詞流淌進學生生活,豐富了學生的心靈,在誦讀、創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與詩文交融相匯,沉浸其中,玩味其間,用經典詩文浸潤人生,享受“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具體篇目可由教科書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并推薦136 篇古詩文,除去小學階段的75 首古詩詞和初中階段的21 篇古文,初中階段真正推薦的古詩詞只有40 首。而進入初中階段,中學生無論從知識儲備上,還是生命意識上,都有了實質性的飛躍。這個階段,學生已經有能力誦讀和欣賞更多的詩詞瑰寶,感受詩詞的意境和深情。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應推薦更多的古詩詞佳作,和學生一起吟誦一起品味,責無旁貸。
作為一個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浩如煙海。僅清代曹寅、彭定等奉敕編纂的《全唐詩》,共900 卷,據說“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詩豐盈生命?教師需要哪些詩教化育人?國家和民族需要青少年傳承哪些傳統優秀詩詞文化?首先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經典詩詞推薦誦讀活動,向全體師生征集適合吟誦的經典詩詞。
然后語文教師們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個性需求和教育育人本位、文化傳承使命,梳理了征集結果,將初中階段需要了解、適合誦讀的經典詩詞,按照不同的主題分別進行整理、編輯。
最終匯成的詩詞誦讀校本課程教材內容豐富多彩,包括《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和元明清詩詞,按照年級和學期分級,印刷后人手一冊。經過幾次修訂,教材內容涵蓋了古體和格律的近千首經典詩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照應了學生心理。這段篩選的歷程中,一首首滾燙的經典詩詞被我們喚醒,將我們召喚:我們穿越唐詩宋詞,感受著經典的溫度和氣息,觸摸著詩詞背后一顆顆偉大的靈魂。
晨誦、課前誦詩、校本課堂研讀、生日誦詩或是節日誦詩……眾多的形式嵌入豐富的內容,融入經典的精神,詩詞誦讀校本課程在探索中漸行漸遠。
晨誦是完全由學生自主背誦的時間。依據印發的詩詞誦讀校本教材,每個清晨,學生和教師一起朗誦經典詩詞,用聲音喚醒塵封在書卷里的詩詞和人格。瑯瑯的讀書聲,悠悠吟誦聲,在課堂上久久回蕩,更讓生命在詩歌中向著夢想扎根生長。美好的黎明時刻,經典詩詞與師生“共舞”。
課前三分鐘誦詩,主要是為了鼓勵積累,激發興趣。學生自己制作精美的背景,配上應景的音樂,在或高亢或舒緩或愉悅或憂傷的氛圍中用聲音詮釋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動。
每個周五下午的最后兩節課,是詩詞誦讀校本課程的專屬實施時間。在這里,語文教師推薦了郭沫若先生的《李白與杜甫》、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陳祖美的《李清照新傳》等權威詩人傳記,引導學生通過“知人論詩”“知世論詩”等方法解讀詩詞,走近一段段豐富的人生,總結升華晨間所誦,深入品味詩詞。那可吟可誦、音韻和諧的獨具魅力的韻律美,那美妙動人、回味綿長的“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境,深深浸潤進師生的生命。
詩詞誦讀校本課程雖然內容豐富,但學生們在特定的日子特殊的時刻,往往需要更多的優美典雅、天真純凈、奮發向上甚至想象奇特的詩詞豐富他們的生命,那就需要靈活機動,讓學生自己推薦應景的詩詞誦讀。推薦詩詞的學生可以是輪流制,也可以是當天過生日的學生或者是在近期表現突出的學生,他們有推薦的權利,更有誦讀、改寫、表演的創意自由。
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筆者會選擇適合的詩詞進行朗誦,讓學生加深對節日的認知,也讓孩子懂得用詩歌祝福生活、傳情達意,學會從內心深處熱愛生命、贊美生活。比如在清明節的時候誦讀杜牧的《清明》、中秋節的時候誦讀《水調歌頭》等。為保證誦讀活動扎實有效開展,教師制定了過程與方法并重的考核方案,讓評價引導誦讀課程順利開展。
詩詞考級、經典詩詞知識大賽、經典誦讀大賽、詩詞寫作及外出采風等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孩子們撐起一片詩意的天空,讓經典詩詞的魅力引領師生的發展。
為了激發孩子們對古詩詞的熱愛和積累落實,筆者組織學生開展詩詞考級活動,掀起詩詞背誦積淀的熱潮。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誦”、自習、課間、周末,讓學生堅持吟誦經典詩詞,使日積月累得以落地生根。
考級篇目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為藍本,涵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的經典詩詞,制定出每個學期50 首、初中階段達到300 首的詩詞考級目錄。學生能正確、熟練、有感情地背誦詩詞、作者以及朝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視為背誦過關。
詩詞考級每學期舉行一次。參加考級的學生需要通過自我背誦、組長過關和語文老師抽查三關。三關設六星級別。一星、二星自我考查,從50 首詩中自選20 首,在背過的詩詞后簽名。三星、四星由組長考查,再自選20 首,檢查背過后在相應的詩詞后簽名。以上檢查完成后,最后的10 首設五六星,由語文教師抽查。
詩詞考級活動讓師生們在經典詩詞的殿堂里歡聚一堂,含英咀華,對話圣賢,盡情享受詩歌帶給大家的快樂。詩詞考級也讓學生的詩詞積淀數量迅速提升,跨級甚至跳級屢見不鮮,拓展掌握范圍已是自覺的行動,成為詩詞誦讀校本課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川平人去遠,日暖雁飛遲。”“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游。”“游魚時可見,新荷尚未密。”……這時古詩接龍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
為繼續激發學生吟誦經典、豐富積淀的興趣和動力,更為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語文教師們每年精心籌辦一期“雅言傳文明,經典潤人生”中華經典詩詞知識大賽活動。
此項古詩詞知識大賽,每次從廣泛發動到精心籌備到層層選拔,都歷時兩個月。語文組的教師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利用課余時間督促學生們背誦,經歷了全校學生的海選,每班選出五名學生代表班級參賽。大賽以古詩接力闖關的形式展開,分為古詩必背、古詩接龍、古詩默寫和古詩知識搶答四個環節。正式大賽歷時三天,學校每天安排兩場預選賽,預選賽后決勝出代表隊參加最后的決賽。
通過這項比賽活動,學生們背誦了大量的詩詞,掌握了比賽的技巧,鍛煉了自己的膽量,提升了鑒賞詩詞的能力,更從中汲取了中華詩詞思想和文化的精髓,涵養了心靈,增強了文化自信。
與經典詩詞相逢,以誦讀之聲品味經典之美。學校年度經典詩詞誦讀大賽又是一場視聽盛宴,每個班級均全員登臺參賽。
學校報告廳的舞臺上,各班在選篇、服裝以及配樂上都做了精心準備,以或激昂、或舒緩、或低沉的語調,闡釋著作品的內涵。誦讀的靈魂在于情感的演繹。選手誦讀名人名篇時,也在這些歷經時光淬煉的作品中注入各自的理解和詮釋,滲透飽滿的情感,引起聽眾情感共鳴。
杜甫《曲江》詩曰:“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不知不覺,學生們每讀到一首好詩,心底都會滑過一滴露珠,或映現一輪圓月,或開出一枝嬌花,或飛起蛺蝶蜻蜓……遇上詩詞,學生們口中便多了一份吟誦,心里也便產生陣陣驚喜與滿足。在吟誦名家詩詞的路上越走越快活,心里蓄滿的詩詞多了,便產生了創作詩詞的欲望。
還有什么能比得上大自然有誘惑力呢?在萬物競生,群花吐艷的日子里,把孩子們放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跑去跳,去嗅去賞,去創作屬于他們的詩詞。稚嫩?淺淡?那又何妨?誰的第一次創作就是經典呢?
為繁榮校園文化,加快校園文學發展,培養詩詞新人,提高廣大師生的文學素養及寫作、審美能力,以及文學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與水平,筆者組織成立了蘭蕙詩社,旨在發現、扶持和培養校園詩詞新人以及文學作家,為共同繁榮校園文學創作貢獻力量。
詩社設正社長一名,由筆者擔任,指導教師若干,聘請有專長的語文教師或社會力量,指導詩社的各項工作。詩社以學校詩詞愛好者和詩詞創作者為社員主要發展對象。入社前必須參加面試或遞交自創詩詞作品一篇,并如實填寫有關表格,經社團審核同意后方可入社。社員須積極進行詩詞閱讀和創作。社員廣泛宣傳蘭蕙詩社,擴大其影響和知名度。
詩社定期在校內有指導教師或聘請詩詞學專作家舉行詩詞創作專題講座。由詩社推薦,組織有實力的社員參加各級詩詞寫作大賽。倡導閱讀經典,每月開辦一次讀詩交流活動,每學期對全體社員詩詞讀寫情況作一次考核,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詩詞寫作競賽活動。詩社不定期于周末或節假日組織社員到民間采風,到社會與自然中汲取文學營養。
詩詞誦讀校本課程已成為本校卓越課程的一大特色,學生詩詞學習逐步實現了由數量到質量的內涵提升,為學生一生的成長打下了深厚的經典傳統文化的底色。每個班級紛紛推出配圖配樂原創詩詞美篇,匯集了學生們的詩詞雅韻。目前已收到來自學生的原創詩詞近千首。學校將部分優秀詩詞匯編成冊,印制了六期精美《蘭蕙詩集》,為師生提供了展示平臺,鼓舞了精神,提振了信心。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長久的積淀帶來舞臺上華麗的綻放。“詩詞齊魯”山東省中小學生詩詞大會上,筆者所在學校選送的賈博麟、杜明遠、鄭博文三位同學代表日照市初中學段組成日照代表隊參加了比賽,與全省16 支代表隊的高手角逐。賽場上,三位選手胸有成竹,氣定神閑,展示了本校儒雅睿智的蘭蕙氣質,最終榮獲全省第七名的好成績。
“如果十三四歲的孩子可以用彩虹去形容,那么這個孩子色彩簡單得多——藍色,明明亮亮的藍,也是憂憂郁郁的藍。”這是那個孩子在隨筆中寫下的文字。
事情的轉機來自一次優秀詩歌作品的張貼展示。他的詩交到筆者手里最慢,當天他的詩歌和其他優秀的詩歌一起張貼到了走廊的墻上。這次是由他去貼的,每一張作品經過他的張貼,熨帖地張貼到了走廊上。他自己的張貼在了最后,很平整很認真。很奇怪,自此之后,所有的張貼物都經他手進行張貼,每一次張貼都挑不出毛病。
大概他從沒意識到自己能寫一首詩,大概他從沒意識到自己的詩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大概當他自己親自將詩貼在墻上的時候,他的眼睛也出現彩虹了,也許孩子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內心裝著“彩虹”的孩子。
“細看左岸花爭俏,海之波,沙之道,雨過風晴天盡好!”詩詞教育讓經典詩詞溫暖每一個尋常樸素的日子,讓學生們悄悄由毛毛蟲蛻變為美麗的蝴蝶!讓師生享受“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