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
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探究
李蓉
(江蘇省常州市丁堰小學,江蘇常州213013)
《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教學實施提議第七條強調:“組織栩栩如生、活潑靈活的課后活動,推動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觀念總體目標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持續激起并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幫助他們慢慢將興趣轉換為平穩的學習習慣?!边@就需要教育者依據學生的年齡段、特征和個性,設計內容豐富、多種形式的作業,使其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能和個性化、呈現可實踐性的課后作業效果。根據對實踐性作業的設計,促進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主動性,進而養成其對英語的主體性習慣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課后練習時保持對英語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獲得鞏固。
趣味性;實踐性;小學階段;英語學科;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要求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進行一系列的優化作業的實踐設計,不能只是摘抄單詞或者使用原始題庫中簡單的作業題,而是應該創新作業設計的內容,以便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設計英語作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發展給予幫助,根據課堂的實際活動效果補充小學英語知識點,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發展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必定具有可進步的發展潛力,只不過主要表現不一樣罷了。實踐性作業能更好地發展學生革新才能。因而作業設計是多樣化的,那樣才可以正確引導學生不斷擴大學習的范圍,挖掘他們的發展潛力?!队⒄Z課程標準》強調:小學階段設定英語課程的效果是激起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塑造學生一定的表達能力、語音,使他們具備用英文展開日常溝通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僅在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學英語必須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只有不斷地練習,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嫻熟運用英語。
課后作業恰好是教學課堂的合理拓展和補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形式、教學方式等層面都會自主創新,促使英文教學課堂更具有趣味性,進而增強了學生的英文自學能力。可是,雖然學生在課堂上情緒高漲,可在課后對英語的興趣卻沒有課堂教學上深厚,甚至會有厭學或者畏難的心態。許多教師沿用傳統的“一背”“二抄”“三訓練”方式,那樣的作業方式既影響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傷害學習激情,也不利于其英文能力的發展,最后也只能把學生變為寫作業的“工具人”。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怎樣設計有效又合理的作業,使作業“活”起來呢?
秉承“朝向整體學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宗旨,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必須在一個充滿活力、趣味性、多樣化的作業環境中成長,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作業的快樂、實踐活動的豐富、協作的獲得、取得成功的開心。教師要能夠接受學生的作業反饋,學生能反映多種多樣的作業特性,那么作業設計便會和教學課堂實際效果并駕齊驅,相輔相成。
趣味性實踐作業的設計要可以緩解學生的疑惑,而且使作業變成合作學習溝通交流的主題活動,變成學生科學研究問題、解決困難的主題活動,變成感受成功、快樂的主題活動。筆者對于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情況展開分析,而且試著提出創新型作業相對應的基本對策。
小學生英語作業的布置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課堂知識運用能力。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其學習動機,引發其學習熱情,才能使其愿意在英語課堂上積極探索,自主學習。那么,小學生英語作業的設計也應當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愿意積極去做,這才是具有課后作業該有的功效。因而,小學生英語作業的設計應當具備適當性、多樣性、挑戰性、創新性、趣味性、實踐性等特性,以便提升學生作業的主動性。
小學生英語新課程標準的主要核心理念之一是突顯學生行為主體差異,重視個別差異。不一樣的學生智商水準不一樣,對語言表達的記憶、了解、把握和應用能力也不一樣。因此,一樣的作業針對不一樣的學生,難度系數水平卻是不一樣的。除此之外,不一樣的學生學習喜好、興趣并不相同,統一的作業并無法達到學生的某些喜好要求,不利于學生的性格發展。因而,教師在設計英文作業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不一樣層級的作業。教師可依據下列這兩個方面設計:
(1)可按學生的水準設計易、中、難不一樣水平的作業。
(2)可根據學生普遍的個性設計豐富類型的作業,如有一些學生喜愛繪畫,教師能夠讓學生依據已學專業知識獨立挑選作業內容。設計不一樣層級的作業,擺脫傳統單一的作業方式,讓學生獨立挑選作業種類和模塊,能夠提升學生進行作業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叫我做”慢慢轉換成“我要做”。與此同時建立了學生學習的信心,也優化了學生的性格發展。
新課程標準提倡激起和塑造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建立自學的信心。小學生有別于成年人,他們喜愛玩,喜愛歌唱、演出與手機游戲,喜愛動手能力實際操作,喜愛想象。因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興趣、喜好、心愿等特點,“順水推舟”。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可設計一些具備挑戰性的作業,如學唱歌曲、童謠,自制卡片、發飾、繪畫、效仿英語課文內容演出、自編英語情境對話等。教師還可布置學生在課后教唱有關交通出行規則的英語童謠,動手做交通出行顯示燈,與朋友協作構建場景演出。在挑戰性作業中,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從自身的撰寫中強化學習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悅。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社會對專業人才要求的一項基本能力??谡Z交際是英語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能夠實現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有效溝通。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不能忽略口語交際作業,應該利用一些簡單的口語交際對話場景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
1.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3~4個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內的成員有一定的知識互補性,在課堂上或課堂后都可以完成一些協作式的英語作業。比如,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協助他人進行口語對話;利用一定的英語主題,加入大量的英語口語交際知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文中的部分場景。教師可以請學生以課后錄視頻的形式記錄表演的過程,也可以優選出表演效果最好的小組,在課堂上為大家進行表演,以評分制完善表演評價和激勵機制。表演最好的學生及其小組可獲獎勵5分,向下依次類推得分,最高的優秀組可以免交一項書面作業。小組內的成員積極進取,努力拼搏,希望能夠利用口語作業達到最佳的表現效果。
2.學生在課堂上非?;钴S,也愿意和教師互相交流,這種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也能夠促進團結協作精神的發展。教師為學生構建更加優良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盡量以英語跟學生溝通,這是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互動式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寬廣,視野也更加開闊。在英語課堂上,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以英語表達,其中結合了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生活內容等等,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和教師之間的口語溝通也富有一定的情感。比如,在學習How are you?這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學會最基本的打電話使用語言和話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跟學生進行有趣的電話對話:This is Mr Wang speaking,may I speak to Miss Li,?Hello,I'm Miss Li.這些對話內容的延伸讓學生意識到,打電話的過程就是一次語言上禮貌的溝通和交流過程。教師和學生進行不同的角色定位,把電話兩頭的人定位成父母、教師和學生朋友等等,請學生感受不同的人物情境設定、角色設定,有可能對打電話的語氣和內容產生的一系列影響。
動手型的作業能夠讓學生在實踐的活動中了解到不同的學習進程,動手和動口都可以完成一些多姿多彩的英語繪畫和英語交流作業,學生在學習英語同時調動多種多樣的感官,無論從視覺、觸覺還是口語的角度,都能夠找到一些有趣的英語學習線索。
1.“找一找”作業。在專業的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習資源就在身邊,可以請同學在課后觀看英語紀錄片、經典影視作品,或在互聯網上搜集一些英語版本的名人傳記、動漫人物、西方藝術作品鑒賞等等,找到能夠理解并且覺得非常有意思的英語基礎知識,以手抄報的形式記錄和繪制,在班級內分享這些著名的影視作品劇集或者有趣的動漫作品內容等等。比如,有的學生分享的作業內容是Mickey Mouse(米奇老鼠),Donald Duck(唐老鴨)等:還有的學生在平時的日常消費中發現,中國制造的產品被推上世界歷史舞臺,“Made in China”是中國制造業;他們在街上找到“Bank of China”“supermarket”等。學生不僅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了更多生活中的單詞和固定用法,而且還形成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快樂而幸福。
2.“畫一畫”作業。采用多學科整合的方式學習英語,是目前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種非常新穎的觀點。英語作為一門獨特的人文學科,有著很久的發展,歷史上英語的詞匯量在演變的過程中跟人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而借助工具性的語言理解藝術和文化,是學習英語的一個新思路。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的世界之中,感受英語思維的邏輯,可以請學生借助英語學習進行一些主題風格的繪畫。教師可以讓學生自選命題,自己選擇喜歡的主題繪制一幅與英語相關的畫,在畫上標出自己的觀點,用英語的形式寫出具體的應用內容以及創作初衷等等。比如,有的學生畫的是自己的臥室,親自動手設計自己的小房子,讓房子里的顏色是粉紅色,然后又在房子旁邊寫上kitty cat。還有的學生則把自己的凳子涂成鵝黃色,然后用英語寫上自己為什么喜歡把凳子涂成這種比較亮的黃色:This is a yellow chair. I like my yellow chair,It looks like a duck.學生們的想法千奇百怪,但是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卻學會了更多自己喜歡的單詞,提升了其繪畫水平和英語單詞的撰寫及理解水平。這種多學科的融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非常好的幫助,有的學生獨辟蹊徑,還會在作品上貼上一些英語卡通貼紙,顯得更加有趣。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誰畫的房子最漂亮、誰的臥室最整潔、誰的配色最可愛。
單元型的作業是目前比較新穎的一種作業形式,以整個單元的話題為核心,然后以樹狀結構展開作業的完成思路,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整合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其學習呈現螺旋狀的上升態勢。單元型的作業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不同的學習效果,在教研活動中,英語單元型家庭作業設計成為教師進行新作業創新的重中之重。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把課后作業的語言強化作用作為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思路,培養學生敢于梳理、敢于質疑、學會總結、學會判斷的自學能力,在英語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常常會設計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業內容,使得整個單元的知識都在作業中得以體現。單元作業的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將這種創新的作業形式作為引導學生連接新知識和舊知識遷移的線索,學生將會因此而有更加創新的思維發展。比如,教師為了完成Protect theearth.相關內容的學習,設計了實踐性的英語作業,要求整合單元學習的內容,制作一張關于自然環保和愛護地球的海報。海報的設計主題是“保護地球”,要求使用西方元素和英語元素制作,其中可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使海報的設計呈現出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另外,教師還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兩句話介紹海報的設計主題和設計初衷,在海報設計的下面以英語的形式寫出自己為什么要保護地球?地球為什么是人類的媽媽?這種作業內容充分地展示了學生的藝術才能和英語表達能力。繪制得非常精美的海報,被教師直接貼到學校的公告欄或者班級后面的大黑板上作為環保宣傳的載體,受到了師生的一致歡迎。
總地來說,英文作業是推進英語基礎知識的重要方式,是教學過程的補給和合理拓寬,也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合理方法之一。因而,教師的作業布置一定要合乎孩子的身心健康進步規律性,自主創新作業方式,保證以問題為導向,因人施教,分層布置,頗具趣味性,貼近生活,讓作業“活”起來,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全方位提高學生綜合性應用英文語言的能力。
[1] 林敏.個性化·趣味化·實踐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06):80-82.
[2] 蔡素惠.實施“四性”策略優化作業設計——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英語作業優化設計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21(16):93-94.
[3] 吳金花.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初探[J].校園英語,2020(24):158-159.
[4] 樊娟.小學英語優化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2019(12):204.
B013
A
1002-7661(2022)14-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