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價值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創新和發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是改善大學生價值觀現狀、提升大學生價值觀培育效果的需要。2015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方案》中進一步明確了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的重要性,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建設指明了方向。[1]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是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成果的介質,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使命、目標、內容等信息,具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的功能和作用。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種類型的載體。
教學載體是貯存、攜帶教學信息內容的載體,是教師針對一定的教學目標,在相應的教學策略指導下,為傳遞教學內容而設計、編制的教學內容的組合形式和形態。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中,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入腦入心的必經路徑。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需要經過感知、領悟與內化等基本環節的一種主體性實踐,其實現過程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嵌入高校各教學環節之中。教師通過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運用創新的教學媒體等手段,進行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的影響學生的實踐活動,促使大學生獲得觀念上的提升與認知上的發展。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管理載體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監督的管理來幫助、引導、推動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有效的載體和方式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將管理作為培育載體之一,使管理發揮把關、定向、導航等作用,使受教育者在規范化、合理化的管理中接受社會主義價值觀,能夠有效地發揮制度的規范、引導、保證、促進作用。近年來,高校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如實行宣誓制度、慶典制度、公祭日制度等。這些做法使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了激勵,使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受到制約,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活動是因共同目的聯合起來并完成一定社會職能的動作總和。大學生的日常活動主要包括院校活動、社團活動、黨團活動、班級活動、寢室活動等。這些活動是大學生精神情感、價值意義的發源地,也是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活動載體可以通過相關情境活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用貼切的方式、接地氣的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感悟、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要求。活動載體具有良好的參與性、直觀性與實踐性,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運用成效顯著的載體類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文化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極其重要的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決定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可運用的文化載體分為古跡、文物、影像、書籍等物態文化載體和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價值觀的道德規范、精神品質等精神文化載體。[2]無論哪一種文化載體,都能夠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起到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懷、激發學生熱情的潛在功能,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學生的內心,從而使學生在行動中不斷增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傳媒載體是指依托現代傳媒手段,直觀、形象、便捷地向大學生傳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容的載體。這種載體既包括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也包括互聯網、微信、微視頻等新興媒體,具有宣傳、傳遞、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超大承載力和超強滲透力,成為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陣地。[3]在信息化時代,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新興媒體在傳播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的作用,利用其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的優勢,積極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及時傳播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種信息,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和網絡生態。另一方面,要注重發揮傳統媒體在倡導主流價值觀、主流文化、主流意識形態方面的無法取代的作用,在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方面形成強大的正能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必須依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現狀和差異性特征,對載體進行針對性選擇與調整,以實現培育目標。而現實的情況是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中存在各類載體作用發揮的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如管理載體運用中存在管理內容、目標設置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現象,導致培植過程缺乏針對性,培育工作難以獲得預期效果。另外,管理載體運用中還存在培育方式缺乏感染力、過于形式化的現象,難以有針對性地對管理內容進行細致的個性化調整,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變得生硬,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校園活動載體實際運用中存在對一些要素認識不清、運用環節不系統、環節設計質量不高、體系松散等弊病。從目標、形式、主體、評價和保障等各方面實現對活動載體的有效、恰當運用,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建設的重點工作。
載體除了具備能夠承載事物內在因素的形式特征之外,還具備實踐性、成長性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各類載體的拓展性功能是否被充分挖掘和運用,決定著各種載體的作用和效果。從管理載體的運用實際來看,各高校紛紛出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意見,卻常存在管理內容過于寬泛、管理過程存在疏漏等不足。活動載體的運用也存在著培育目標不明確、內涵挖掘不夠等不足,導致活動載體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無法得到較高的贊同度 。從文化載體來看,雖然實現了文化空間的開放和表現形式多樣化,但系統性不強,導向性不明顯。從傳播載體來看,信息量附加過度,利益追求過度功利,激發學生興趣力度不足,致使載體形態難以具備滲透性、輻射力,影響傳播載體的實施效果。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加大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體的建設力度,基本形成了黨委直接領導下的統一建設體系。但是,各培育載體之間的聯動不夠密切,互通機制尚未成熟,協同機制很不健全,無法使受教育者由淺入深地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體的整體性功能被分化和削弱。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領導權”,實現多樣并存中的一元指導,在尊重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基礎上,創新載體形式,構建實踐化、生活化教育模式,優化各類載體在不同教育環境中的運用與選擇。[4]在具體的培育工作中,應該提升綜合運用多種載體的意識和能力,掌握各類載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特征的關聯性,構建科學合理的載體結構,發揮各載體之間的聯動效能,加強頂層設計,以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建設為落腳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于高校教育全程,構建環環相扣、配合有效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結構體系。[5]
大學生群體是祖國未來發展需要的優質人力資源。要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的內涵,增強各類載體的傳播力,充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內涵,拓展各類載體的廣度與深度。[6]要在豐富載體內涵的基礎上,使大學生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改善的巨大作用,從而逐漸養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方式。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應增強各類培育載體的滲透力。在管理載體層面,應該對管理形式進行多樣化的設計,使相關內容通過管理行為深入大學生思想深處。[7]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滲入大學生日常管理的各個層面,根據大學生在成長階段的心理與生理特征調整管理方式,對管理手段進行創新,讓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8]在活動載體層面,可以按照活動載體培育需求,將管理載體與教學載體相互融合,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培育工作的主體任務,使各類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管理人員要與大學生緊密聯系,在雙方接觸中提高管理的活潑性,使學生干部、學生黨員以及普通學生的思想素質得到顯著提升。
高校應發揮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資源整合優勢,充分運用各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體形式,從大處規劃、從小處著手,真切、有效地融合載體資源、優化載體結構、挖掘載體內涵,把培育載體選擇好、運用好,形成載體的合力作用,促進大學生認知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