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青 陳岷婕 梁爽 馬慧
摘 要:中國新型城鎮化正在快速發展,隨著大量的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這就需要政府提供更加便利的基礎設施、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務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德國作為老牌歐盟國家在低碳節能、綠色建筑、垃圾分類回收以及旅游等方面產業發展水平較高,可以為國內城市的新型城鎮化提供經驗教訓和互利合作的機會。從文化視角出發,文章主要通過對綿陽市和德國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開展的伙伴合作關系進行調查和研究,以期探索如何從文化交流、科技合作、高校結對等方面進一步推進綿陽與德國的城鎮化伙伴合作關系,以此更好地推動綿陽市經濟發展與生態城市建設。
關鍵詞:文化視角;新型城鎮化;德國;伙伴合作關系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22)02-0035-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2.035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發展的基本趨勢。時至今日,中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蘊含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同時也面臨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促進農村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挑戰。以歐盟國家(European Union)為例,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一般在75%~80%,甚至更高。多年來,歐盟和其成員國已在城市發展方面形成了全面應對的框架,積累了豐富經驗。2012年5月3日,歐盟委員會巴羅佐主席與中國李克強副總理簽署的《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共同宣言》提出中歐城市(項目)結對子發展構想,以期推進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務實合作,探討中歐城市發展理念,交流中歐城市發展經驗,分享中歐城市最佳實踐案例,提升中歐城市國際合作水平,展示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結對城市和示范區城市創新成果,探討有效推進中歐城市務實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該宣言的提出為更多的中歐城市結對子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政策性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范恒山表示,自簽訂該宣言以來,中國和歐盟之間的合作持續深化,特別是以中歐城市間合作為主體,雙方在經驗交流、項目開發、技術合作等方面不斷開花結果。
當今中國正在經歷著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過程,中國政府也適時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生態文明逐漸成為全民關注的重要內容。而推動更多的生態城市的建設是貫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精神的基本舉措。因此,近年來,生態城市的建設毫無疑問成了中歐城鎮化合作的重要內容。隨著中歐城鎮化合作伙伴關系的開展和深化,進一步加強以智慧、綠色、生態城市發展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歐城鎮化戰略合作將擁有更廣闊的前景。德國的城鎮化過程頗有特色,在智慧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技術先進。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加強德國與綿陽市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互惠互利的伙伴合作關系來借鑒德國的經驗和教訓,以期進一步深化綿陽市自身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從促進綿陽市與德國文化交流的角度出發,旨在回答下列問題:如何促進德國和綿陽市進一步在科技、教育、旅游和生態城市建設等領域尋求更多合作機會,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合作;綿陽市如何將自己的傳統民俗文化與國際接軌,打造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城市文化名片等。
1 科技合作的深化
近年來,德國與綿陽市在科技層面的合作顯著增多。由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創立于2013年的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已成為彰顯軍民融合特色的國際性知名會展品牌。歷屆科博會的舉辦顯著提升了綿陽的對外交流合作水平。作為歐盟成員國參與最多的投資盛會,歐洽會是中國西部全面開展對歐合作的橋梁。2015年11月11日,第十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中國(綿陽)科技城專場(簡稱歐洽會)在綿陽市舉行。高新區“中德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建設無疑促進了綿陽企業加深對歐洲市場的了解和信息交流,進一步挖掘雙方企業的合作潛力。“綿陽生態環境好,城市發展潛力巨大,這里有很多商機。”德國ENPACT創業機構項目總監丹尼爾·黑特說。隨著近些年科技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高速發展,綿陽市作為中國科技城的獨特魅力已經在眾多歐盟國家和企業的心里占據了一席之地。2016年2月16日,由綿陽市科創區管委會與成都歐盟項目創新中心在科技城創新中心合作成立的“歐盟項目創新中心· 科技城分中心”為充分展示綿陽市的開放合作形象,搭建投資促進平臺,進一步引進歐盟企業來綿陽開展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提供了寶貴的機會。綿陽政府在推動高新技術發展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政策深入人心,為綿陽的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搭建項目對接平臺提供了更多機會。
中德雙方早已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近年來,綿陽的高科技迅猛發展和生態環境引人注目,在綿陽等中國西部三四線城市尋求合作,是德國大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佳選擇。2018年9月,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攜手德國聯邦雇主協會,組織德國創新型中小企業代表團訪問綿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區與德國企業攜手探索中德創新產業合作新模式,以期進一步加強與德國在裝備制造、精密機械、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先進制造業領域的合作。
作為世界著名的老牌工業化大國,德國的城市以中小城市為主,分布較為分散。由于諸多歷史原因,德國各地區城市發展處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各個地區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行業,比如巴伐利亞注重高新科技的研發,斯圖加特以精密儀器的制造而聞名,美茵萊茵的化工企業引人注目。因此,在德國,農村、城鎮和都市并沒有顯著的區別。多個城鎮在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勢均力敵。德國在環境科技開發及運用上較為成熟,尤其在發電、永續能源交通工具、能源效率、廢棄物管理和資源回收利用等方面成效卓著。作為歐洲歷史名城,作為首都的柏林長久以來注重可持續發展,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森林城市。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柏林城市規劃局出臺的柏林城市總體規劃是柏林城市建設的法定依據。該規劃中,明確規定了包括城市規模、布局、綠地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公交優先等目標。城市公眾可以廣泛參與規劃的制定,規劃批準前要對外公示,反復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柏林在城市建設中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底蘊的充分發揮,精心保存歷史文化遺產,把城市規劃建設與自然環境最大限度融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森林與湖泊有機契合的現代田園城市風貌。這對正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努力加強生態城市建設的綿陽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綿陽為德國的大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為德國企業在中國西部的發展翻開了新篇章。而如何完善城鄉建設一體化,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增強農村的生態環保意識的同時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產有機產品,標準化生產,是下一步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的綿陽應利用好現有的物質、信息和智力資源,與老牌工業大國德國的更多城市加強在智慧城市規劃設計、核心技術研發、標準應用推廣等方面的交流互鑒,促進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的發展,將開啟綿陽市自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征程。
2 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
綿陽是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故鄉,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唯一科技城。如今的綿陽已成為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而歐盟國家正是綿陽重要的貿易伙伴、投資來源地、技術供應方和境外投資目的地。同時,民俗文化是凝聚一個地區千百年歷史的地域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文化烙印和記憶。因此,綿陽市致力于文化名片的打造,以此推進與歐盟國家新型城鎮化伙伴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無疑對本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定位各有不同。有這座城市的地標式建筑,比如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有這座城市最受游客歡迎的地方,比如中國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也可以是這座城市隨處可見的特色文化,比如中國敦煌的壁畫。德國也不例外。德國有歷史名城聯盟(Historical Highlights of Germany)中的大教堂之城亞琛、莫扎特之城奧格斯堡、貝多芬的故鄉波恩等。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不難發現,很多享譽中外的城市均有當地歷史名人光環的加持。歷史名人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體現和標簽。作為李白故鄉的綿陽市有著天然的優勢。李白的生平事跡,遺跡和其相關作品不僅是綿陽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地方文化的象征和標志。通過有意識地對“李白故里”文化名片的打造,從城鎮規劃的角度,從“李白故里”景區的進一步完善與推廣出發,帶動綿陽市的整體旅游氛圍,均可打造以李白文化為主題的相關項目。把“李白故里”作為一張醒目的城市名片向世界推廣。民俗文化的地方感、文化記憶、文化資本等價值功能也對新型城鎮化發揮著作用。在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新型小鎮或特色小鎮在綿陽市周邊涌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改善當地的公共便利設施和居民的生活環境與質量。在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的同時建設城鄉,爭取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提升城市風貌水平,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應有之義。因此,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綿陽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城市定位、文化品牌塑造等積極運作,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的力量,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是城市文化名片打造的必經之路。
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是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自1989年綿陽市與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頓市締結友好城市以來,綿陽市在全世界五大洲18個國家已共建擁有國際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關系城市35對。與海外友好城市開展文化交流互訪活動近年來逐漸增多,不斷加深國際城市對于綿陽的了解。但遺憾的是,綿陽和德國各名城的互動還有待加強。如何進一步打磨綿陽市的城市名片,用閃亮的文化名片去積極促進與德國更多城市的文化互動交流,是與科技合作同等重要的發展課題。
3 高校間加強交流合作
德國在歷史上被冠譽為“詩人與思想家的國家”。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柏林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等更是享譽世界。早在2004年,坐落在綿陽市的綿陽師范學院與德國威斯巴登音樂學院就正式結為友好學校,成立了“中德文化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其宗旨是促進中德兩國文化與教育的交流、發展和研究,成了綿陽和著名“音樂之鄉”德國之間文化交流的一個平臺。2009年,綿陽師范學院成立了德語系,引起了高層廣泛關注。德國駐華大使館發來賀電,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古茂和、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高等教育主管馬庫斯等光臨現場揭牌。綿陽師院開設的德語系是西部9省市大專院校的第四家,位列川外、西南交大、西安外國語大學后。德語系的目標是培養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領域的高級德語專門人才。專業開設有基礎德語、高級德語、德語視聽、德語口語、德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德語區國家文學史及文學作品選讀、德語區國家國情等主要課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可從事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工作。近年來有不少德語系的畢業生從事相關工作,也有去德國進一步深造或者工作,為綿陽市與德國各城市高校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德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擁有諸多世界名校。比如洪堡先生創立的柏林大學,標志著現代大學教育理念的建立。該大學歷史上產生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政府提供支持性政策,搭建更好的平臺,進一步推進綿陽市各高校與德國高校間的交流互動,通過建立國際校友會、選送更多國際交流學生、訪問學者和音樂文化展會交流互訪等方式進一步拓展綿陽與德國高校之間諸多合作的可能,亦可為綿陽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為經濟和生態建設添磚加瓦。
4 結語
如今,四川省各市州正在積極推薦、申報市(縣)、重點鎮、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和產業項目與歐盟結對子發展。綿陽與歐盟國家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才剛剛開始。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綿陽市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城,在科技方面的發展毋庸置疑;同時,城市的文化名片定位也顯得尤其重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強化綿陽市文化定位,將城市文化創意與旅游產業進行有效融合,彰顯地方特色風貌,優化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學習借鑒德國城市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爭取塑造出一批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小鎮。以此吸引更多的德國大中小型企業選擇綿陽作為他們發展的平臺,努力把綿陽打造成為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的示范城市,無疑能進一步推進綿陽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城鎮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在科技合作的基礎上,在教育、語言和文化交流的加持下,雙方可以開展更廣泛深入的伙伴合作關系,在推進綿陽市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志慧,劉山. 四川省新型城鎮化下的制度重構[C]//四川省科協;四川省電力電子學會. 四川省科協;四川省電力電子學會,2013.
[2]楊森.新型城鎮化的新投資機會[J].中國建設信息,2013(1).
[3]陳桂龍,李佐軍.“十八大”后如何正確推進新型城鎮化[J].中國建設信息,2013(5).
[4]葉青.綿陽市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15.
[5]尹兆釗.鄉村旅游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互動發展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5.
[基金項目]綿陽市2020年度市級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從文化視角探究綿陽市與歐盟新型城鎮化伙伴合作關系發展”(項目編號:MY2020ZC020)。
313550118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