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興的前沿專業,培養的是懂傳統金融,而且具備互聯網思維,又掌握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互聯網金融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分析了目前互聯網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基于OBE理念提出從校內實踐課程設計和實踐基地建設、發揮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證書的作用、推動校企合作三個方面構建實踐教學的體系。
關鍵詞:OBE教育模式;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830;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22)02-0061-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2.061
1 互聯網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互聯網金融作為熱門行業,是極具增長潛力的新興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既懂傳統金融理論又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復合型人才。2016年,經教育部批準,電子科技大學、云南財經大學等六所高校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2018年3月,教育部審批通過了包括三江學院在內的19所高校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如何構建互聯網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更好地培養互聯網金融行業所需人才,這對于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高校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目前,各大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設置了各具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開設了一系列實踐教學課程。詳見表1。
現階段互聯網金融企業業務流程不斷完善,對崗位能力的需求逐步清晰并日漸規范,包括掌握互聯網金融各種業態的業務模式及其特征,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數據收集、挖掘、分析及應用,分析互聯網金融用戶特征,設計互聯網金融產品等,但是,就目前了解到的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課程安排來看,難以精準匹配新崗位的多項典型工作任務,甚至可以說,實踐教學內容比較缺乏。
2 OBE教育模式概述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系統的方法,威廉·斯派帝(Spady)等人于1981年提出,并成為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美國教育界十分流行的術語。斯派蒂在其撰寫的《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爭議與答案》一書中對此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將其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確保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獲得實質性成功的經驗。”此后,OBE的教育模式在許多國家被采用,并稱為“成果導向”,被認為是教育模式的革新。顯然,OBE的教育模式將學生產出作為教育系統運作的動力,也就是“以學生為本”,聚焦的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美國學者阿查亞( Chandrama Acharya)進一步明確了實現OBE教育模式的步驟: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使用學習產出。
OBE的首要原則是聚焦于“學習產出”,也就是人才培養方案當中體現的人才培養目標。首先,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需要掌握專業的金融知識,還需要了解互聯網技術,是跨學科、復合型人才。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結合的、具有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因此,互聯網金融專業的人才在掌握傳統金融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需具備互聯網思維,學生要能夠運用互聯網技術,從事互聯網金融相關工作。其次,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還要能夠識別互聯網金融的各類風險,具備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業態,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方面的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擁有更廣闊的交易邊界和復雜的交易結構,風險的來源更復雜,因此,傳統金融中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有著更廣泛、更復雜的體現,這就需要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能夠識別風險進而對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另外,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不斷學習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這些能力都是企業非常重視的通用能力。除了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這些通用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3 基于OBE教育模式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OBE教育模式是成果導向,因此,要從最終的結果來進行反向設計。也就是說,學校要從學生畢業后工作的領域和崗位所需具備的能力出發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從而決定哪些實踐項目用于支撐相應能力。基于OBE教育模式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基于成果導向,設計合理的校內實踐課程,建設校內綜合實踐教學基地。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比較新的專業,所以,有些院校的實踐課程大部分還是沿用原來金融專業的實踐課程,并未體現對互聯網金融所需專業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走訪金融企業的網絡金融部門或者互聯網金融企業,了解現在對互聯網金融人才的需求,才能明確“學習產出”,從而來設計實踐課程。另外,要建設校內綜合實踐教學的基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可以引進相關企業,打造虛擬教學的課堂,建設模擬企業真實經營場景的教學基地,從而培養學生在仿真業務場景下的業務處理能力。
第二,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證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作用。技能競賽設置的項目充分反映了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對從業人員所需技能的要求,學生在備賽和參賽時能進一步加深對互聯網金融基礎知識的理解,熟悉基本的業務處理,強化計算機軟件的實際操作,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另外,技能競賽既是全國高校之間交流的橋梁,也是競爭的平臺,這種競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推動學校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教學改革。目前在證書方面,互聯網金融尚無適合的證書,只有大數據分析與應用、WEB前端開發等通用技術證書,這對于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質量與崗位能力匹配會產生不利影響,但該專業的學生可以考一些關聯性較強的職業技能證書,比如,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證書、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等,考取職業技能證書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
第三,推動校企合作,以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培養和鍛煉學生,實現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能力與用人單位用人需求的無縫對接。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強、合作實質內容少等問題,需要高校借助政府等多方力量來推動校企合作,并真正落實校企合作的協議。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學生真正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直觀地面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清楚地知道自己將來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從而來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另外,校企合作可以使得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老師更好地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從而更好地進行課程改革,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培養實用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馮銳,陳孝明,李旭峰.互聯網金融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改革與創新[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9,22(4):29-33.
[2]李志義,朱鴻,劉志軍,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33-38,74.
[3]余豐慧.金融科技: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未來[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20-25.
[4]孫愛晶,陳怡君,石曉娟.基于OBE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評價體系探究[J].高校學刊,2017(9).
[5]徐國斌.基于互聯網金融創新與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管理體系改革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 (4):185-186.
[作者簡介]王惠清(1980—),女,江蘇揚中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和互聯網金融研究。
319450118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