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賢



摘要:目的:結節性甲狀腺腫瘤患者經電刀配合小切口手術治療情況。方法: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10月接診100例結節性甲狀腺腫瘤為兩組。對照組50例(行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和觀察組50例(行電刀配合小切口手術),比較兩組手術指征、炎癥因子、疼痛及并發癥。結果: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切口平均長度相比對照組明顯較短,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相比對照組明顯較少(P<0.05)。兩組治療前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相當(P>0.05)。觀察組治療后IL-6、CRP、TNF-a水平相比對照組明顯較低(P<0.05)。觀察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分相比對照組明顯較低(P<0.05)。觀察組總并發癥發生率6.00%相比對照組20.00%明顯較低(P<0.05)。結論:電刀聯合小切口手術治療,有助于縮短平均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切口平均長度,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減輕疼痛和減少并發癥,值得推薦。
關鍵詞:結節性甲狀腺腫瘤;電刀;小切口;炎癥因子;疼痛
【中圖分類號】R73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2
結節性甲狀腺腫為臨床中常見良性疾病,會直接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甚至產生一些壓迫癥狀。臨床采用必要的一些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效果欠佳,目前,并且甲狀腺涉及器官較多,采取開放性手術治療,采用電刀輔助小切口手術方式治療的療效存在一定差異[1]。本研究探討電刀配合小切口手術對我院2019年4月~2021年10月接收結節性甲狀腺腫瘤患者治療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9年4月~2021年10月經甲狀腺功能檢查確診100例結節性甲狀腺腫瘤患者。納入標準:①經甲狀腺功能檢查確診結節性甲狀腺腫瘤者;②有手術指征者;③簽署醫療活動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惡性腫瘤者;③孕期、圍產期和哺乳期婦女;④不愿繼續參與研究,中途退出者。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100例結節性甲狀腺腫瘤患者為兩組。對照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28~74歲,平均(51.01±7.76)歲,病程4~27個月,平均(15.54±3.87)個月。觀察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29~74歲,平均(51.54±7.54)歲,病程4~26個月,平均(15.01±3.76)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
保持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氣管插管并行全麻,在患者患側頸部留下7-10cm左右的手術切口,使用鈍性分離方式將甲狀腺皮下組織、肌肉充分暴露,根據病情切除腺體,使用電凝止血方法對手術操作面進行止血。
1.2.2觀察組采取電刀配合小切口手術
保持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氣管插管并行全麻,在胸骨切跡上方1.5cm處做橫向弧形切口,切口長1.5~2.0 cm,分離疏松組織,采用電刀縱向切開白線2~3 cm后鈍性分離甲狀腺與假包膜,充分將甲狀腺暴露,結合患者病情狀況以電刀將腺體切除。
1.3評價標準
手術指征、炎癥因子、疼痛及并發癥分析:
①記錄并對比兩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切口平均長度。
②通常情況下早晨空腹靜脈血標本采血5mL,離心機轉速為每分鐘3000轉,離心10min,采用雙抗夾心ELISA法測定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
③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兩組疼痛程度,0表示無痛,10代表最痛。隨著評分增加,疼痛加重。
④分觀察兩組呼吸困難、手足抽搐及甲狀腺功能衰退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統計并發癥總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以x±s表示和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t檢驗。α=0.05為研究結果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指征分析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切口平均長度和對照組相比明顯較短,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分析
治療前,觀察組IL-6、CRP、TNF-a水平和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CRP、TNF-a水平和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2:
2.3兩組疼痛程度分析
觀察組VAS評分和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3:
2.4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觀察組總并發癥發生率6.00%和對照組20.00%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4:
3討論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可由遺傳、免疫、物理多種因素引起,比較常見的病因多數是由于缺碘所致,并且有時候還會呈現出一定的地域性,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胚胎性腺瘤出現,導致癌病風險增加[2]。故早期介入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治療療效,促進預后,這方面意義重大。
開放性手術用于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盡管能夠清除病變結節,而因為手術是有創性,手術治療創傷性較大,且術后常會產生一系列并發癥,影響身體恢復[3]。近些年,超聲手術刀普及,是臨床上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一種首選方法。電刀輔助低位小切口,只需切口作皮內縫合或無須縫合,術后瘢痕不大,能保證喉部美觀,且不橫斷頸前靜脈,術后切口水腫明顯減輕,愈合快而平整美觀。電刀被引入外科手術當中快速修復熱損傷的皮膚組織[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切口平均長度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為電刀聯合小切口手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手術被引入,借高能振動使細胞快速網做適當的預凝閉處理,固化組織,剪式刀頭切割更為方便、凝血效果好,并能有效避免傷及腹壁肌肉、血管和神經,使手術時間明顯縮短,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減少術中出血量就切口長度[5]。觀察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于電刀聯合小切口手術切口較小,對患者的創傷較小,減少術中因止血帶引起的疼痛。從研究可知,觀察組治療后IL-6、CRP、TNF-a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和電刀聯合小切口手術治療造成的手術創傷小、徹底清除腫瘤有關。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為不同于常規甲狀腺切除術遵循的“上近下遠”原則操作,電刀保留甲狀腺下動脈,減少了組織暴露的時間,十分安全,故而術后不容易發生并發癥。
綜上所述,電刀聯合小切口手術治療有助于盡快結束手術,減少出血量、切口長度,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和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吳麗然.甲狀腺瘤病人給予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的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6):94.
[2]蘇臻希,徐星,曹鋒,等.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療效探討[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1):1845-1848.
[3]徐良.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療效探討[J].中外醫療,2018,37(3):63-64,67.
[4]王琦.探討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臨床療效[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8):99-100.
[5]王占柱.高頻電刀甲狀腺切除對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分析[J].臨床研究,2019,27(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