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皓鋒
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是全國文明校園,全國“以體樹人”聯盟校,全國足球、籃球特色校,福建省教育廳義務教育“五育并舉 五育融合”校本化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
我校“一校兩區”集團化管理,探索過多種模式,走過20年的歷史,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解決雨天體育課的室內操延伸至大課間的室內操;到新世紀初豐富多彩的《說唱臉譜》創編操、“環三都澳長跑”、模塊式自主游戲等形式的課間體育活動;再到近十年育體、育心、育人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大課間活動,這段過程直觀呈現出我校在探尋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追求“有效體育”育人價值的“五育融合”實踐歷程。本人從體育教研組長到分管體育副校長,在這一過程中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打基礎,夯實育體實效
1. 針對敏感期和薄弱項,精準健體。
學校體育組、醫療室攜手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3個學段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以及體質測試后分析的薄弱項目,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環節,設計提升多方面身體素質、提高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且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干預內容和干預手段。例如,近三年的周二和周四大課間活動,全校在完成集體跑操活動后,各學段學生便會在相同的音樂律動下,開展8~10分鐘不同內容(柔韌、靈敏、心肺功能)和多種形式(循環、間歇運動)的有目標的身體鍛煉,從而增強學生體質,補齊身體素質短板。
2. 根據特色及技能形成規律,強化技能。
作為全國足球、籃球特色學校,大課間活動在普及和強化這兩項運動技能中也發揮著鞏固及展示的重要作用。學校通過學段劃分球類項目:一、三、五年級開展足球小游戲;二、四、六年級開展籃球小比賽。以確保每個水平段都接觸一種球類。另外,在“專項基本功趣練”環節,設計練習內容上也充分體現了“一體化”,如籃球項目:水平一練習重點體現在“球性游戲”以及原地運球;水平二的練習內容均設置為傳、接球和行進間運球;水平三的練習內容則是投籃和傳、接、運、投的組合練習。動作內容的差異化開展,比賽手段的恰當運用,使活動更符合學生身心特點,顯示出良好的操練效果。
二、補短板,拓展育人價值
1. 校本融合,促德智。
跑操是大課間活動中最靈活、最有效的活動內容,不僅能因地制宜,而且簡單易行,在提升團隊意識、培養班級榮譽感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存在動作單一、枯燥乏味等難題。受“打卡”這個新興詞匯的啟發,體育組、德育處與學?!拔逵诤稀毙1菊n程開發組教師一同挖掘地方資源,一同設計了“環三都澳長跑”“畬村馬拉松”“跟葉飛司令闖閩東”等系列融德育、地方紅色文化的“打卡”象征性長跑:班集體每跑N米,就會在學校操場中的大幅類似飛行棋的跑操主題海報上前進一格,每個主題跑操都會根據學期天數設立不同的距離,同時會途經許多站點,每個站點都有德育以及地方校本課程資源,班集體到達每一站后,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會在大課間集會中進行介紹和宣講教育。另外,不同水平段學生每天跑動距離也不同,從一年級的每天500米逐漸增加至六年級的每天3000米。這種打卡式的記錄與積累,使得跑操活動更有趣味性,在進行增強體質和德育、智育融合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準目標,弘揚“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
2. 學科整合,展美勞。
“體育搭臺,各學科唱戲”一直是學校大課間活動的追求。比如,為推行《畬家拳基本功法》的大課間活動,體育教師到畬家拳發源地畬村金斗洋拜師學藝,共同研討改編適合大課間活動場地的畬家拳基本功法;音樂教師帶著學生與畬族女歌手共同創編并錄制帶有畬語的畬族民謠作為大課間背景音樂;美術教師挖掘畬家拳的歷史故事,設計出“畬小六”和“雷小藝”兩位主人公,介紹畬家拳起源以及創編歷史故事,使得大課間活動更具生命力,更有情境烘托。
三、創特色,凝練五育融合
1. 常態化,因時因地創模式。
學校一校兩區,地處蕉城和東僑,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季較多,夏天炎熱。為此,學校針對天氣問題,制訂多套“樓層跑操+室內操”雙循環模式。在時常強化和更新室內操的同時,新校區利用樓道寬、老校區利用室內地下操場多的特點,設計出“回”“0”字形跑操線路。不同學段學生輪換進行,因地制宜開展健身跑,確保學生無論夏季和雨天都能全員、全年完成規定的運動量和跑動距離。
2. 智能化,智慧課間促評價。
信息化助力大課間活動,讓大課間管理精準化、安全化、智慧化。每次大課間活動,兩個校區分別有一個班級的學生體驗佩戴學校定制的運動手環進行鍛煉。它能收集學生每天大課間跑動的距離以及平均心率,并實時監控學生心率是否異常,最后通過分析自動形成報表,直觀呈現學生的運動量是否達標以及平均心率是否在“靶心率”的有效價值閾內,從而引導學生科學鍛煉身體,同時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在育體的同時育人。
3. 全員化,校長教師齊參與。
大課間活動是一所學校體育文化的窗口,同時也是校風、學風凝練的陣地。因此,利用好大課間活動,不能靠體育組單槍匹馬,也不是任憑班主任在一旁監督。學校倡導全員參與,自上而下,校長帶頭,各部門介入,全學科齊運動,真正做到五育融合。這樣,不僅體現了學校的精、氣、神,同時也能很好地凝聚共識,形成追夢教育文化?;诖耍瑢W校成立有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現場把脈大課間活動質量與安全分析,堅持“不擠、不占、不讓”和留足下操時間“不影響”其他學科教學;開展健體獎章評選,評價結果納入班主任績效考核;教師參與大課間納入工作量考評,大課間內容納入教工運動會比賽項目等。幾年來,帶操的語文、數學、體育等教師,校長、校領導躬身入局,以身示范,穿上運動鞋服,帶領著學生一同操練,一同健身;道德與法治、少先隊等教師積極策劃、組織、評價、宣傳每一主題系列的大課間活動,如:5月藝術節,開展“愛勞動 勤鍛煉”;9月推普周,朗讀“誦讀經典,做好操”;10月少先隊建隊節,開展“學先鋒 錘煉意志”;1月冬季長跑,“每天鍛煉一小時, 文明精神、野蠻體魄”等,不同的音樂、不一樣的口號,相同的節奏、一樣的童真,使得大課間活動豐富多彩,成為學校全員凝心聚力的“五育并舉,五育融合”新文化推廣場。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103750051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