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云 黃民鋒 黃法保 何學勝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右歸丸聯合溫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對2020年9月-2021年9月120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組探究,對照組(右歸丸,n=60)與觀察組(右歸丸聯合溫針灸,n=60),對比各組骨代謝指標、總有效率、骨密度(BMD)水平。結果:治療前后,血鈣、血磷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BMD水平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堿性磷酸酶、BMD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1.67%)明顯高于對照組(63.33%),兩組數據有差異(P>0.05)。結論:右歸丸聯合溫針灸可顯著改善患者骨密度,加快骨代謝,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右歸丸;溫針灸;老年性骨質疏松;骨密度水平;BMD水平
【中圖分類號】S85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骨質疏松癥主要是以骨量減低,骨組織損壞,骨脆性增加的一種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骨折風險較高。臨床主要通過對患者進行骨密度與骨代謝生化指標的檢測,通過改善以上指標降低骨脆性。臨床治療該疾病常用西藥治療,通過補充鈣劑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部分患者很難達到最佳療效[1]。研究發現[2],采用中醫治療可使骨礦含量提升,抑制異常骨吸收。右歸丸具有陰中求陽之功效,有補腎之功效,保護腎功能;溫針灸可改善血液循環,改善股骨頭微循環,同時結合艾灸,將艾灸燃燒后的熱量通過刺針傳遞至各穴中,通過溫熱效應加快血液循環,以此改善病變部位氣血運行,對關節面修復發揮重要作用[3]。為此本文主要探究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右歸丸聯合溫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對2020年9月-2021年9月120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組探究,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60-75歲,平均(67.15±10.21)歲;病程1-9 年,平均(5.21±1.32)年。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2-71歲,平均(56.50±10.13)歲;病程1-9年,平均(5.11±0.01)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 》[4]中診斷標準;②均通過X線骨密度測定確診為骨質疏松;③均無雌激素治療史;④伴有腰背痛;⑤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2個月服用過影響骨代謝藥物;②甲狀腺機能亢進;③風濕性關節炎;④參與其他臨床試驗患者;⑤治療時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右歸丸(廠家: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藥廠,國藥準字Z11021040,9 g/丸)治療,自入院當天開始口服我科常用方右歸丸中藥配方顆粒,免煎,日1劑,開水沖服,分早晚兩次溫服,出院后繼續服用至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同時給予溫針灸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屈膝后將軟枕墊于膝下,取阿是穴、環中、陽陵泉,并取懸鐘、關元、沖門等配穴,對穴位消毒后進針,得氣留針,點燃針柄的1.5~2 cm艾條,留針30 min,每周3次,治療60 d。
1.3觀察指標
①對比各組骨密度(BMD)水平進行檢測:腰椎L2-4、股骨頸、股骨大轉子;②骨代謝指標,包含血鈣、血磷、血堿性磷酸酶;③對比各組總有效率,判定標準:臨床癥狀減少>70%,體征消失,骨密度水平提高>0.05 g/cm2為顯效;臨床癥狀減少30%-70%,體征明顯改善,骨密度水平提高<0.05 g/cm2為有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30%,體征及骨密度水平無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計算,骨代謝指標水平、BMD水平以(x±s)表示,總有效率以(n,%)表示,若P<0.05,則兩組數據有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骨代謝指標水平
治療前后,兩組骨代謝指標水平對比見表1。
2.2 對比兩組BMD水平
治療前,各組BMD水平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各組BMD水平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總有效率
治療后,各組總有效率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因骨量降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傷,多發髖部骨折風險,且約為20%患者無法耐受相關并發癥死亡,較多患者可致殘[5]。該疾病主要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其中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多發于老年與絕經后人群,主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遺傳、營養、內分泌等,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中醫學認為,該疾病與“骨痿”較為類似,中醫理論認為,腎生骨髓而充于骨,腎精可促進骨髓生化,所以腎精盛衰對骨發育產生較大影響,如腎精虧虛可使骨髓生化異常而致病[6-7]。中醫治療主要通過補腎養氣達到預期效果[8]。本文主要探究右歸丸聯合溫針灸療效。本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血堿性磷酸酶、BMD水平高于對照組,可能是因右歸丸具有補腎之功效,保護腎功能,該方中附子、鹿角膠、肉桂為君藥,具有滋補腎中元陽、溫中散寒之功效;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山藥為臣藥,可益腎滋陰、補脾護肝、填精補髓;杜仲、菟絲子、當歸為佐藥,具有補益肝腎、增強腰膝、和血養血、氣血通調功效。諸藥共奏陰中求陽。溫針灸是通過穴位刺激達到治療的目的,通過針刺主穴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血流,具有溫通經絡、緩急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針刺血海、沖門、梁丘、承扶等穴,可起到改善股骨頭微循環作用。此療法需結合艾灸,在各個穴位中通過溫熱效應加快血液循環,促使病變部位氣血運行,對關節面修復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穴位針刺可使血管緊張度降低,增強血管壁彈性增強,同時能夠起到較好擴張血管作用,還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確保血液系統的穩定,改善機體微循環;與艾灸聯合使用時,艾灸可使患者達到氣血暢旺作用,可顯著增強藥物療效。
綜上所述,右歸丸聯合溫針灸可顯著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謝能力,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羅毅玲,周丕琪,王剛.溫針灸聯合古方青娥丸加味對絕經后骨質疏松腰腿痛患者疼痛、氧化應激及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9(8):977-981.
[2]皇甫沁媛,耿艷,范利鋒,等.溫針灸結合補陽還五湯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殘留痛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25):2819-2822.
[3]李京晶,斯潔驪,羅怡.加味右歸丸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患者對糖代謝和骨代謝影響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9,14(8):2096-2100.
[4]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第三稿·2014年)[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20(9):1007-1009.
[5]李莉,詹紅生,王輝昊,等.補肝腎健脾溫針灸法防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及骨量減少的臨床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19,43(9):1450-1452.
[6]劉志剛,秦琳,張揮武.溫針灸聯合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療效及對患者骨密度和血鈣的影響[J].陜西中醫,2020,41(6):823-826.
[7]范培武,李斌,黃炎.溫針灸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骨質疏松臨床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0,26(3):337-339,344.
[8]張晶.身痛逐瘀湯聯合右歸丸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92例[J].西部中醫藥,2019,32(2):92-95.
38925019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