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格日樂朝格圖
摘要:經濟學課程是高職院校經管專業的基礎公共課程,也是一門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課程,然而大部分經濟學教科書和課程的設計都偏重于經濟理論,避免不了講授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這與高職院校教學目標不相符合。作為經濟類專業的一門基礎學科,經濟學需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因此,本文基于當前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具體的教學改革思路,以期提升經濟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改革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變化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知識應用與實踐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而隨著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的教學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如何有效的改進相應的教學模式,提高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重點對學生的應用性能力進行培養,培養經濟學專業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
一、當前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真正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教材
高職院校的經濟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是,現有的經濟學教材都不能根據時代的變化來更新教材,還采用傳統的教材,內容沒有能夠將社會上的熱點、重點問題囊括在內容,教材內容顯得陳舊。例如在市場營銷這門課程中,沒有將微信營銷、眾籌營銷等內容融入到教材中,也沒將一些傳銷等反面的內容融入到教材中,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導致學生對這種傳統的課程編排方式不干興趣,覺得課程內容沒有價值、沒有實踐意義,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這樣教材就不會給學生帶來相應的經濟學知識。
(二)教師教學手段單一落后
過去經濟學教學一直沿用的是“粉筆 + 黑板”的老模式,現在教學是“粉筆 + 黑板 + 幻燈片”的模式教學,但在講解經濟學時會涉及很多經濟學概念和理論,這些抽象的知識點通過黑板表達出來的效果比較差,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積極主動聽課的動力不足,老師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授課效果。
(三)有限的專業化教育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
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職業院校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只有將產學研結合在一起,注重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導致經濟專業學生的培養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一些高職院校對經濟類人才的培養還是沿襲傳統的經濟專業人才、經濟學專家型人才的培養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導致學生的整體能力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二、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特點
(一)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人文知識基礎尚可,但數理基礎相對薄弱
大多數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數學、英語基礎與人文知識基礎相比明顯欠佳。這一特定的知識結構特點,導致學生普遍對經濟學的定性分析感興趣,但對其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驟則不愿深入其中。明顯表現出,一方面缺乏對理論知識的探求精神,另一方面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
在經濟學教學實踐中當講授到經濟學的一些經典案例以及經濟學家的生平故事時,學生非常感興趣,但當講授到經濟學的一些邏輯推導、圖表、圖形分析和數學公式等內容時,學生則明顯表現出缺乏學習的興趣。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現在的高職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實用主義觀念比教強烈,浮躁的心態導致其有一定的急功近利傾向。
(三)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一般缺乏對現實社會和企業的深入了解
這個特點決定了學生迫切需要了解國家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指導企業運營管理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和引導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以及我國現實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管理現狀。但目前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在這方面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較少,少數同學甚至對國家當前的基本經濟政策都難以作出準確的分析,理解也比較膚淺。作為經濟學教師,把握這類學生自身的基本特點對提高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積極的編寫新教材
學校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組織優秀的教師共同編寫教材,將當前經濟學科中的前沿知識編寫到教材中,讓學生能夠及時的了解經濟專業的熱點與重點問題,并能夠結合當前的現狀,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接受經濟學課程教育,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會學生能夠利用全球網絡和圖書館去獲取經濟學信息資料,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從而掌握基本的經濟學知識。
(二)通過宏觀形勢和經濟熱點加強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的理念
教師在傳授經濟學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經濟學理念的培養和塑造,引導學生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各種問題。在高職院校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關注相關理論熱點,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拓寬視野,加深認識,增強學生運用經濟理論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對我國以及本地經濟發展提出有益探討或建設性意見。
(三)實行多媒體教學
在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中,不應將多媒體看作板書教學的簡單替代,而是讓其與經濟學教學中的某些特殊之處充分結合起來,使其真正成為教學效果的倍增器,并有效提高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與學生的互動性。為此,我們應建立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體系以及龐大且形式多樣(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的案例庫,并從思想觀念上改變過去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認識。
(四)制定科學的考評方式
教師改變過去主要以一張試卷定成績的方法。將課余作業與課堂討論相結合,通過作業、課堂提問、專題討論、小論文及期末考試等多方面加以確定,建立立體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的實際,重點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激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題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結合社會的經濟現象,要求學生能夠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關海玲.金波。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建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6,(2)
[2]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2007,(6)
[3]葉初升。現代經濟學思維方式及其邏輯演進[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284950170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