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教師開始逐漸意識到學科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建立物理教學評價機制是當前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問題。本文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根據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給出些許建議,希望能夠對高中物理一線教師的教學評價有所幫助。
關鍵詞:物理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評價;應用策略;總結
一、結合高中物理核心素養與教學評價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已經明確,要培養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和滿足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但在教學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指標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情況,就無法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化程度。因此學科的教學評價既不能由教師的一面之詞和主觀臆測來評判,更不能根據考試成績定奪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綜上所述,筆者結合物理核心素養提出滿足物理學科評價的幾點重要因素。
(一)塑造學生的物理觀念
物理學科學習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作為鋪墊。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忽略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只關注習題的正確率,這與物理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很可能會導致成績不升反降。因此,物理教學不能只執著于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督促和關注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從而建立成熟的物理觀念。換句話說,基于物理觀念的評價教師教學應從日常教學入手。針對重點知識章節,多在過程中關注學生是否具備主動思考的學習狀態來接收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例如:對物質、運動、能量守恒的基本概念是否能做到課前主動預習、課中主動思考、課后主動復習的科學態度與責任。
(二)培養高效的科學思維
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解決物理問題,用科學思維進行思考。面對實際的物理問題,學生常常出現沒有思路,無從下手的問題,這是因為學生的腦海中還沒有建立慣性科學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高效的科學思維,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就會下意識地尋找其內在的物理規律和本質屬性,再進行綜合分析。因此科學思維評價不僅是要學生有科學探究和思考的意識,更是要對已掌握的學科重點知識靈活運用。例如:消化課堂知識后,是否能夠借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物理習題,是否能夠遇到相同問題時舉一反三運用知識規律客觀地解決難題。教師在科學思維方面的評價要更加仔細,科學思維關系到學生后續的學科發展水平。學生只有形成面對實際問題時有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辯證思維能力,才會有利于對知識的學習,教師教學才會更加高效,學生的學科成績才會有顯著提升。
(三)建立個人實驗探究模型
物理是一個不斷發現、不斷探究的自然科學學科,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學生日常學習中普遍缺乏對物理學科的熱情,長期對物理知識持有抵觸心理,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自身的學科學習動力。所以科學探究的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物理學科學習的全過程,與其說是評價不如說是物理學科學習習慣的培養,面對科學問題要提出問題、獲取證據、做出解釋、表達交流等,同樣,物理教學的過程依然離不開科學的探究模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就要在物理學習的全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模式進行跟蹤。尤其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建立個人探究模型,一方面是加強學生的學科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欲望。個人實驗探究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后續各項學科的學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科學習能力,為后續的物理學習和科學探究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養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責任
物理教學除了培養學生各項學科能力以外,還需要注重學生的物理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學生即使具備很強的學科能力也無法真正地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基于科學責任與態度的評價,要學會引導學生去深入了解學科內涵和學科精神,學習物理不能總停留在紙面的知識,更不能束縛自己的思想,當然更不可以將所學的物理知識運用到違背道德的事情中去。教師在此基礎上要多加觀察學生的學科學習情緒,養成正確的學科價值觀。教師教學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物理,形成使命感與責任感。遵守學科道德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將所學物理知識運用到研究中并服務于社會,也為我國的科研事業添磚加瓦。
二、高中物理教學評價的作用
高中物理教學評價的運用不僅是提高物理學習能力的教學手段,還是師生之間有效溝通交流的渠道。同時,教學評價更是直觀檢驗學生每個教學環節學習成果的觀察手段,要想有效、快速地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成績和綜合素質,健全物理教學評價機制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一)有助于學生自我審視與糾錯
物理教學評價本身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動態考評,教師通過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日常學習狀況進行跟蹤以及做好單元測評記錄,給學生提供個人學習痕跡,匯總出單元測評錯題的權重比,挑出薄弱環節,就能夠方便學生對物理學科學習情況的反思和提升。學生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可以從物理教學評價直觀地發現自己存在的學習問題,并且及時地在學習狀態、學習方式和習題練習量上進行調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態度,并能夠自主發現學習問題,夯實物理學科的基本素養。
(二)有助于學生與教師的學科交流
物理教學評價的設立是給學生學習過程提供持續性的輔導,更是物理學科溝通交流的良好平臺。事實上,物理教師常常一人兼顧多個班級,除了課堂教學外幾乎沒有空余時間給學生提供一個求知解惑的空間。物理教學評價的建立是在課堂學習之外創造一個物理學科學習的第二平臺。例如:網絡教學評價系統就是學生交流溝通的學習平臺,通過物理教學評價形成師生積極溝通的氛圍,構建教師輔導機制,能對學生的物理學科成績的提升和突破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三)有助于促進教師團隊專業化發展
教學評價機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強化學科學習能力,還能幫助教師提高整體教學水平。教學評價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反饋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評價督促教師加強學生學習情況的管理,并在綜合因素的考量下做出最合理的評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也是一種教學提升,更多地關注除成績以外的教學因素。當形成長期、穩定且成熟的教學評價后,教師就會更了解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從而調整教學策略,側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四)有助于建立成熟的教學模式
教師教學不能夠一味地沉浸在自己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中。教學評價機制的構建對于學科教學的深化發展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不僅是教師要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而且物理備課組完全可以通過教學評價的實際反饋對每一次物理課堂教學有客觀的認識,從而改善物理教案的不足之處,如:教學節奏整體偏快造成大部分學生知識理解脫節以及基礎知識講解不足,提高深化題型講解過多等實際教學問題,物理教學評價讓教師更加注重物理課堂效率,更直接反饋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完善教學模式,讓物理教學更適應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三、結合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應用策略
在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構建物理學科教學評價能夠全方位地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學科能力。教師還應把教學評價做到常態化教學考量,而不是階段性使用的工具,要做好物理學科教學評價的有效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明確課堂教學內容
物理是具有抽象性的,部分章節知識雖然貼合實際但不易在課堂表達和呈現,學生一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會導致教師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物理學科的掌握程度評估得不準確,反饋的知識吸收程度不真實,無法從根本上真正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因此教師應該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滿足學生課堂教學需要,通過信息技術的多功能性、可視化來正確引導學生的解題思維和物理觀念,例如:魯科版高一必修第一冊第四章“力與平衡”中“力”的方向、大小看不見也摸不著,教師只是通過介紹概念和黑板簡單的草圖,無法讓初步接觸知識的學生在短暫的課堂學習中理解教學內容和知識要點。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前預習微課,動畫視頻可以直觀地分解物理的力的方向,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知識模型,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課前預習微課一方面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完成課前預習和自我測試并加以記錄,教師在了解情況后還能在備課時做出適當調整,另一方面是提前明確教學課堂內容,用動畫視頻的教學短片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初步的學習效果。
(二)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建立課堂實驗反饋機制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加強實驗課堂的教學評價、實現課堂教學考量是鞏固物理學習的關鍵環節。完善實驗課堂評價,提升實驗課堂的高效性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內容。高中物理需要很多實驗方便學生理解公式,例如:“拋體運動”中的平拋運動實驗、“牛頓運動定律”的打點計時器實驗,需要學生親自操作并記錄實驗記錄達成實驗效果。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能像以往那樣放養式實驗,而是要關注學生實驗過程并成立反饋機制。如挑選成績優異的學生作為各組實驗的記錄員,給每位學生的實驗做出指導和評價,教師再通過匯總出來的整體實驗情況做出分析。對個別實驗完成率低的同學進行強化指導,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實驗難題。實現實驗課堂教學反饋機制,幫助學生加強個人實驗探究的學科素養,強化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是實現學生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第一步。
(三)關注學生日常學習,實現教學跟蹤考量
教師教學評價離不開對學生日常的綜合考評。以往對學生的整體評價習慣用期中、期末這樣階段性的考試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然而這樣的考核不僅周期太長、準確性較低,還無法幫助學生有效地調整學習狀態。因此,建立日常考量機制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例如:魯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牛頓運動定律”章節主要是介紹牛頓的三大定律,并且涉及多個公式的轉換和許多綜合性題目,內容和知識點多。教師在章節教學過程中應該保持教學跟蹤,采用“一章節多測試”的教學模式,而不是沖刺性地應付大型考試。設置日、周、月考量,將學生的學習做一個綜合動態評價,把這些考量作為期末綜合評判的依據,以此觀察學生近期的學習狀態。教師了解學生整體學習情況,要學會多跟學生溝通交流,才能夠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讓學生清楚不是“一考定終身”,而是要保持時刻的學習熱情,否則教學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四)分析多項教學因素,建立統一學習指標
物理教學評價不是對成績的蓋棺定論,而是要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做客觀性的評價。不僅如此,在新課標中還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評價時一方面要具備評價的依據和理論基礎,一方面更要有能準確做出評價的基本教學能力。就目前的教學評價來說,大多教學評價還是停留在片面的評價標準,如:根據一次課堂表現、一次考試成績等不夠全面的評判依據。甚至有些學校把這種教學評價以任務的形式敷衍了事。這樣不僅無法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更為教師教學增加一定程度的教學負擔。要落實教學評價,第一,要根據每周的課堂效率進行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課堂前后學習進步的對比。例如:有些差生在復習課前測評成績為50分,復習課后測評成績能夠達到60+,那么就能對他初步的學習效果做出評價,之后再穩定跟蹤其成績的穩定性。第二,要針對教學環境因素做出評價,例如:是否受到差生同座效應的影響導致成績顯著下滑或者教師本次教案不合理導致學生理解不透徹等做出客觀評價。第三,要對學生的情緒、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做出階段性評價,以此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
參考文獻
[1]李應龍.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潘袆文.信息技術支持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導向式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3]劉童童.高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思維素養的調查分析:以西安市某中學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2018.
[4]閆桂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實驗教學現狀與評價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19.
[5]何麗亞.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以高中物理“磁場”一章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王月貞(1981—),女,漢族,福建南靖人,福建省南靖縣第一中學,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SZJ20072)(福建教育學院資助)研究成果。
37255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