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平
【摘要】小學是學生一生成長發展中的重要階段,班主任作為與小學生接觸范圍最廣、接觸頻率最高、接觸時間最長的教師,應重視“三心”教育理念,在教學管理中懷抱一顆愛心、一顆平衡心、一顆“狠心”,潛移默化地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人格成長發展的良好熏陶,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三心;教育體會
小學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應當懷揣一顆愛心,以良好的師風師德,關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同時也應當懷揣一顆平衡心,對學生一視同仁,正確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還應當懷揣一顆“狠心”,在學生犯錯時絕不姑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指明方向。班主任應當重視落實“三心”,引導學生的良性發展。
一、傾注愛心,呵護成長
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處于心理較為敏感、渴望教師的關愛與肯定的階段。班主任應當重視在教學管理中滲透愛心,采用語重心長的方式、激勵化的方式、生活化的方式,實現對學生的愛心傾注,呵護學生的成長發展。
首先,班主任的愛心教育應當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在實施愛心教育的時候,班主任應當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教育他,采用嚴寬相濟、嚴愛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引導學生在改進自身錯誤的同時,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與來自教師的呵護,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其次,班主任的愛心教育應當格外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隨著社會節奏的進一步加快,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了小學班主任應當重點做好的內容。班主任應當立足于每一名學生的成長發展,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從學生的心理、情緒狀態著手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設置“班主任信箱”,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借助信箱與班主任聯系,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誤區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實施干預,將學生的迷茫與煩惱扼殺于萌芽狀態,讓學生在和諧、樂觀的心理狀態下完成學習生活,實現個人的良性發展。
最后,班主任的愛心教育應注重言行一致。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只有言行一致的愛心教育,才能保證教育的影響力,實現對學生的真正引導。因此,教師的愛心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當深化到生活中去,從遇到學生的問好、對某方面能力存在薄弱的學生的關愛等小事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呵護,進而在溫馨的班級環境中不斷成長。
二、懷揣平衡心,因材施教
小學生因認知能力、個性特點、家庭條件的不同,在學習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是并不罕見的事情。班主任應當懷揣一顆平衡心,以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并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班級中找到自己成長發展的空間,進而實現個人的成長發展。
首先,班主任應當對每名學生一視同仁。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班主任難免會有一些喜歡的學生,在這些學生犯錯的時候,部分班主任可能無法像對待學困生那樣“狠心”教育,對學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實,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長久發展極為不利。教師應當規范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對學生嚴格要求,杜絕偏袒,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師的平等、尊重,進而感受到班集體民主、平等、進取的良好氛圍。
其次,班主任在一視同仁的基礎上,也應當做好對學生因材施教的工作。教師應當積極應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分析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特點,為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分層教育。例如,對于學習具有一定落后的學生,教師應當重視激勵,并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在學生取得進步時給予不吝的表揚,讓學生樹立起對自身的信心,進而在學習生活中追求進一步的成長;對于學優生,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更高能力的培養,并鼓勵學生參與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踴躍表現自己、實現個人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教師也可以采用學習互助小組的形式,引導學優生與學困生彼此取長補短,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實現對學生的進一步培養。
三、落實“狠心”,保駕護航
小學班主任肩負著引導學生的學習成績、綜合能力與德育水平共同成長的重任。因此,在強調小學班主任應當具有愛心與平衡心的同時,也應當強調一顆“狠心”,班主任應在教學管理中落實嚴教,將學生的不良意識與行為扼殺在搖籃之中,對學生的錯誤絕不姑息,讓學生真正得到良性的發展。
首先,班主任應當重視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尚不穩固,且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在不該調皮的時候調皮、違反紀律,都不是罕見的現象。在學生出現這些問題時,教師絕不應姑息,應以嚴格的要求與標準,向學生強調班集體的各項紀律與制度,讓學生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避免學生產生僥幸心理。
其次,班主任應當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小學生的道德意識與道德認知能力也還較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大是大非面前,教師應當恩威并重,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身言行的不妥,進而為學生的成長指明正確的方向,避免學生在成長中走入誤區、歧途。
最后,班主任應當重視嚴格落實家校溝通。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小學生成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也應當重視從家庭教育的層面規范學生的行為。教師應當借助家長會、家長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長及時告知學生的錯誤,并請家長與自己共同教導學生,推動學生自覺糾正錯誤,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共同作用于學生的成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應當重視“三心”教育,以愛心、平衡心與“狠心”,實現對學生的諄諄教誨,從科目教學、德育教學等多個角度落實“三心”,讓班主任的教導時刻深化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推動學生的進一步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柃岐.如何用“心”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A].首屆“行知式女教師”表彰活動暨第四屆“立德樹人 鑄魂育人”中青年教師報告會論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2021.
[2]黃金剛.小學班級管理如何做到“剛柔并濟”[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4):33-34.
責任編輯? 胡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