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軒
摘要:目的:評估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方法:對60例本醫院實施治療的心臟瓣膜置換術予以項目研究,信息采集時間為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奇偶法為分組方案,對照組(n=30常規護理)、觀察組(n=30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統計及對比組間臨床指標、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1)觀察組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臥床時長、住院時長較短、護理滿意度評分統計指標較高,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2)觀察組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10.00%)對比對照組患者(36.67%)發生率統計指標較低,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行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效果確切,能夠縮短患者預后恢復時長,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安全性。
關鍵詞:心臟瓣膜置換術;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并發癥
心臟瓣膜疾病臨床發生比例相對較高,一般多采用外科手術方式予以治療,心臟瓣膜置換術應用較為廣泛,但是該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且患者完成手術后會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1]。心臟瓣膜置換術簡稱換瓣,主要是采用人工機械瓣膜或是生物組織制成的一種人工瓣膜替換術,手術風險相對較高。本研究針對心臟瓣膜置換術護理方案進行分析,討論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對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本醫院實施治療的心臟瓣膜置換術予以項目研究,信息采集數量為60例,通過奇偶法用以分組,分別選取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納入30例。觀察組男性選取16例、女性選取14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年齡納入范圍設定42-76歲,計算其年齡平均值是(59.21±10.08)歲。對照組男性選取18例、女性選取12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年齡納入范圍設定42-77歲,計算其年齡平均值是(59.25±10.13)歲。對比2組間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年齡、性別數據資料,P>0.05證實2組可予以對比論證。
1.2方法
對照組予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術前針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實施訪視,評價患者生理及心理機能,完善術前檢查,了解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對其心理壓力實施疏導[2]。術中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生命體征予以動態監測,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采用約束帶固定患者四肢。準備手術期間所使用的器械、紗布、縫合線及縫針,并檢測體外循環設備運轉情況[3-5]。術中始終協助臨床醫師開展無菌化操作,并協助手術順利進行,盡量縮短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體外循環時間。術后糾正患者電解質失衡癥狀,患者抵達ICU后,密切監測其體征參數,并預防患者發生術后感染問題,監控其拔管相關指標,動態調節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呼吸頻率及氧氣量[6]。
1.3觀察指標
統計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臨床指標,包括臥床時長、住院時長、護理滿意度評分(0-30分)[7-9]。記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壓、感染等。
1.4統計學分析
60例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數據輸入SPSS 21.0實行檢驗,計數資料(術后心律失常、低血壓、感染等并發癥)表示為例數(n)或率(%)的形式,開展卡方X2檢驗,計量資料(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臥床時長、住院時長、護理滿意度評分指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χ±s)的形式,開展t檢驗,P<0.05,出現指標間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臥床時長、住院時長、護理滿意度評分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臥床時長、住院時長較短、護理滿意度評分統計指標較高,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1。
2.2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心律失常、低血壓、感染等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10.00%)對比對照組患者(36.67%)發生率統計指標較低,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3。
3討論
心臟瓣膜疾病誘發原因復雜,多與炎性因子、退行性改變、先天畸形、缺血性壞死、創傷等因素具有密切關系,臨床治療心臟瓣膜疾病多采用置換手術形式,但因手術位置、創傷的共同影響,對臨床護理工作產生了較高的要求[10]。本研究給予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行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臥床時長、住院時長較短、護理滿意度評分統計指標較高,觀察組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發生率統計指標較低。醫護一體化服務模式是醫師及護理人員所構成的診療團隊,診療團隊對患者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的護理服務形式,是整體醫療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醫護一體化團隊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實施治療及護理工作,該種服務模式打破了傳統醫師、護理人員相脫離的模式,通過建立醫師、護理人員、患者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從而在改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護理及治療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1-13]。醫護一體化是一種提升醫療質量的重要護理,模式,該模式充分運用循證分析方式,以優化服務作為主要目標,尤其適用于圍術期護理期間,對于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開展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臨床需求,促進患者盡早康復,提升患者手術后安全性水平[14]。
綜合以上結果,本研究針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開展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其臨床應用價值確切,能夠明顯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相對較短,能夠提升其經濟性水平,且確保患者在院期間的安全性,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比例。因此,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于心臟瓣膜置換術干預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翠翠. 醫護一體化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臥床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5):815-816,820.
[2] 王莎莎,郝琦,丁倩麗. 心臟瓣膜置換術中應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護理效果[J]. 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19,17(2):37-38.
[3] 楊樺,邵院玲. 基于SBAR溝通模式的醫護一體化全程管理模式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8):175-177.
[4] 郭莎莎,武海棠,朱曼曼. 醫護一體化護理干預策略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早期低氧血癥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3):144.
[5] 朱曉娜. 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5):155,158.
[6] 賁艷紅,張霞,虞娟,等. 階段性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8):1525-1528.
[7] 杜瑩,高銘鑫,于文淵,等. 醫護合作護理對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精神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心肺血管病雜志,2021,40(5):473-476.
[8] 王霞,劉延麗. 圍術期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中自體血回輸患者血氣指標、凝血功能及輸血并發癥的影響[J]. 血栓與止血學,2022,28(4):707-708,710.
[9] 趙小娟,李玉坤,馬慧,等. 階段性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33(1):106-108.
[10] 申明明,許艷苗. 奧馬哈系統為框架的延續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出院患者的干預效果[J]. 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21,21(4):62-64.
[11] 劉婧. 雙心模式護理聯合階段性康復運動在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20):3347-3349.
[12] 張一杰,趙會霞,趙巧燕.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應用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 臨床研究,2021,29(1):189-191.
[13] 任俞潔,蔡云霞,楊佳. 基于臨床護理路徑指導下的護理對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康復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 飲食保健,2021(44):142-143.
[14] 雷紅莉,魏建華,蔣素蘭. 1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水平阻生牙拔除的護理體會[J]. 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