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婷婷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腦出血患者行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數據遴選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腦出血患者,“隨機抽樣法”分傳統組(傳統護理,n=150)、康復組(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n=150),2組療效比較。結果:護理前比較功能恢復情況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傳統組比較,康復組FMA、BI評分更高;并發癥率更低,P<0.05。結論: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可改善老年腦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預防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崇。
關鍵詞: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老年;腦出血;并發癥
現階段臨床較常見危重癥為腦出血,是指:機體因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具有起病急、意識障礙就預后差等特點,屬于腦卒中類型,中老年群體常見,據統計,此病在腦卒中的占比為13%,分析病因未明,可能與動靜脈畸形、再生障礙性貧血及高血壓等因素有關,患病后表現為血壓升高、肢體癱瘓、頭痛等癥狀,未及時治療引起肢體殘疾、影響日常生活。目前治療腦出血以手術、常規康復方式為主,減緩不適癥狀、控制病情,但無法達到預期療效、影響疾病控制效果[1],鑒于此,本文分析老年腦出血患者行康復護理的價值,匯總:
1 資料和方法
1.1基線資料
回顧研究,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300例腦出血患者納入研究,康復組(150例):男女比例89:61,年齡42-74歲,均值(56.23±3.47)歲;出血量28-75ml,平均(50.23±2.47)ml;其中左肢癱瘓95例,右肢癱瘓55例;傳統組(150例):男女比例95:55,年齡43-75歲,均值(56.39±3.62)歲;出血量29-76ml,平均(50.39±2.51)ml;其中左肢癱瘓98例,右肢癱瘓52例。P>0.05、可比較。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方法
傳統組(傳統護理):給予患者體征監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及健康宣教等。
康復組(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注意對其情緒變化密切觀察,了解不良情緒的來源及表現,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給予鼓勵、安慰及關懷等,伴心中郁結者,利用溫柔的語言進行引導述說,必要時輔助眼神溝通、肢體接觸及音樂等,轉移疾病注意力,保持心態良好、重建信心,提高配合度;②超早期體位護理: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如患側臥位、健側臥位及仰臥位,為牽張軀干、盡量選擇患側臥位,輕緩前伸患側肩胛帶、并輕拉出肩關節,期間注意避免受壓引起患者疼痛,且外展、外旋手臂,對肘關節及手指分別伸展,腰背部利用軟枕墊高,分別向前屈曲檢側下肢、患側下肢,利用軟枕隔開兩側下肢;③語言功能訓練:待患者意識清晰后,鼓勵其盡早開展發音訓練,如舌前音訓練、唇齒音訓練等,遵守循序漸進原則,促進患者唇舌、軟腭、喉部及周邊肌肉協調運動;④床上功能訓練: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開展床上功能訓練,如被動活動患側肢體關節,30min/次、3次/d,保持輕柔的動作開展,先對近心端關節活動,后活動遠端關節,各關節活動8-10次/次,以正常人活動范圍標準作為活動范圍,且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逐漸向主動活動過渡,如肩前屈運動、健側翻身等,預防發生痙攣。
1.3觀察指標
功能恢復情況:評估2組肢體功能(參考“Fugl-Meyer量表[2]-FMA”,總分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日常生活能力(參考“Barthel指數-BI”,涉及穿衣、洗漱及入廁等,量表總分100分),各量表得分越高越好。
并發癥: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的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t檢驗。計數資料構成比[n(%)],x2檢驗。檢驗水準P=0.05。
2 結果
2.1 功能恢復情況
護理前比較2組功能恢復情況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傳統組比較,康復組FMA評分、BI評分更高,P<0.05,見表1。
2.2 并發癥
與傳統組比較,康復組并發癥率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有文獻報道,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用于老年腦出血中具可靠性,分析發現:①給予心理疏導可減緩患者心理應激性、穩定情緒,減輕心理負擔、并協助正確認識疾病,消除對病情存有的誤區,確保患者更自信、更積極的參與康復訓練,達到預期療效;②切實提供體位護理、語言功能訓練,可不斷鞏固患者中樞神經的感覺信息,增強中樞神經代償效果,且指導床上開展功能訓練,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敏感度、避免患者因長期臥床引起身體機能衰退,加強康復訓練還可促進癱瘓部位血液流動、為損傷部位的神經提供營養支持,重新激活休眠的突觸,起到重組腦組織的目的,效果較理想。
本研究示:①康復組FMA評分、BI評分高于傳統組(P<0.05),究其原因在于:腦出血患者常見癥狀為偏癱、自理能力差等,故提供康復護理可減緩肢體功能障礙、促進早期回到社會及日常生活,提高自理能力、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目的;②康復組并發癥率低于傳統組(P<0.05),說明本文與段春芝[3]文獻相似,故康復護理可降低并發癥風險、為護理進展順利提供可靠保障,具實踐價值。
綜上所述:老年腦出血患者行超早期介入性康復護理可改善肢體功能、提高自理能力,保證康復安全、減少并發癥發生,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童宗群.超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預后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03):52+27.
[2]葉妮,王鋼,溫大平.早期中醫康復介入對腦出血患者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復的影響[J].陜西中醫,2020,41(09):1205-1207.
[3]段春芝,柯慧.早期介入針刺結合現代康復護理用于腦出血術后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10):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