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護理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進行討論。方法 回顧本院2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患者一般資料,隨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兩組人數需相等,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對比護理應用價值。結果 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針對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患者效果顯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應作為主要的護理方式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
食管癌是臨床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食管癌的發病率也在逐步上升。臨床主要通過放療、化療等方式進行治療,但是由于治療可能會引發各類并發癥,很容易影響患者預后康復質量[1]。這就需要在治療過后開展科學的護理干預,基于此,本研究將以本院2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患者為研究樣本,討論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本院2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患者一般資料,隨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兩組人數各10例,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執行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包含以下方面:在患者入院當天,為患者做各項檢查,明確患者病情,針對性制定放化療方案,以及和放化療方案相匹配的護理干預路徑。護理開展階段應當依照護理要求,記錄每項護理干預執行效果。在入院之后,首先,應當開展健康教育,將食管癌發病機制、誘發原因、治療方法和并發癥等知識告訴患者,建立患者對食管癌疾病的正確認識,對于患者提出的各項問題,護理人員應全程保持耐心解答,避免患者對放化療認識不清,無法正確配合醫護人員[2]。其次,應當開展心理護理。食管癌屬于惡性腫瘤的一類,患者很容易高估自身病情的嚴重程度,認為自身治療康復希望不大,積累較多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應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找到患者積累負性情緒的原因,針對性聊天疏導,減少患者負性情緒。同時應提醒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支持和陪伴,轉移患者注意力。當患者恢復常規飲食之后,食物類型應以易消化、清淡類的食物為主。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提醒患者濕度運動,實現身體抵抗力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SF-36量表,0-100分,生活質量和分值高低呈正相關)、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計量資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100%高于對照組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0%低于對照組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食管癌是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致死率居高不下,會極大影響患者生存率。盡管臨床可通過放化療的方式治療食管癌,但是放化療在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各類并發癥,使臨床療效不盡人意。過往的常規護理干預僅注重患者的生理層面,對于患者心理層面、生活層面和并發癥層面的關注度不夠,而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在患者入院之后就結合患者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并發癥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的護理干預措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表明臨床護理路徑針對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患者效果顯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應作為主要的護理方式推廣。
參考文獻:
[1]胡歡,李娟,蒲榮,藍程.身心綜合訓練配合肺活量練習對食管癌患者術后護理質量及情緒、呼吸功能恢復的影響[J].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2019,11(2):160-166.
[2]丁錦霞,徐學云,陶光州,尤振兵,朱衛國,胡水清,甘雅嫻.醫護一體化護理對食管癌放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6):1882-1884.
作者簡介;洪穎華 女 漢族 上海市奉賢區 1977年6月 本科 主管護師 奉城醫院 上海市奉賢區201411 放療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