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楠楠 李明昊
心理育人即是滿足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把育德與育心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世界衛生組織前主席兼總干事馬勒醫生先生曾經這樣說過:“必須要使人們意識到,健康并不是代表一切,但是如果失去了健康,便會使自己失去一切。”
古羅馬時期的哲學家西塞羅曾經強調:“一種心理性的疾病,它比起其他生理性的疾病來說,會造成較多的危害,更嚴重。”因此,想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育人工作,首先就需要對學生身體和精神方面存在問題進行辨別和應對。
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社會個體對于周圍環境的高效而完全令人感到滿意的心理適應。一個成年人在一個特定的心理時間段里,快樂的視覺感受能夠遠遠超過了痛苦的感覺體驗,心理活動和自己周圍環境相互保持協調,不至于輕易出現與自己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不良心理現象,能夠完全可以勝任整個社會家庭和人際社會的重要角色,能夠更充分發揮自己的心理能力,實現自我核心價值。在這樣的發展狀態下,人的自身整體,整個生命都已經是完全具備了積極的生命活力,人的所有創造性質和潛能才會擁有更多機會被充分開發表現出來,人的人生價值才會擁有更多機會真正得以實現。中國普通高校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評定如下:
1.能夠時刻保持對于學習較深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能夠時刻保持正確的個性化自我意識去接納自己;
3.自己能夠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能夠維護良好的身體狀態;
4.在生活中能夠長期地保持和諧的個性化人際關系并且很樂于投入到社會中;
5.能夠長期地保持完整統一的個性化人格品質;
6.同時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
7.心理行為能夠符合各個年齡段的特點。
心理問題主要是泛指全部各項心理和行為的異常。心理的“正常”和“異?!敝g并沒有明確的和絕對的區別,一般認為,人的整體心理和行為過程就是一個從“正?!敝鸩较颉爱惓!薄⒂闪孔兊劫|性改變,并且這個過程相互依存和轉化的連續曲線。因此,生活在這個現實的社會環境中的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存在著自己的心理問題,即一個人的心理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問題可分為四個等級:
1.不良狀態:這種介于不健康與健康狀態之間的一種亞健康狀態,是由于我們個人的心理品格(比如過度好勝、孤獨、敏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比如工作壓力大、婚姻困難、人際關系不良)、精神上的不良狀況等原因所造成。一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日常勞動和學習。
2.心理障礙:由于個人和其他外界的因素,而導致自己的心理狀況在某些方面(或幾個重要的方面)出現超前、停頓、延誤或偏移。例如,社會上的恐懼,不能順利地進行社交活動,性心理障礙的人很難與其他異性正常相處等。
3.心理性精神疾?。河捎谝恍┥鐣€人和其他一些外界的心理因素,而直接會引起的一些社會個體強烈的心理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人的思維、情緒、行為、意志),并且常常會同時伴有明顯的一些身心不適感,內心疼痛,需要及時進行一定心理方面的治療。
4.人格障礙:由于一些陌生個人和其他個體外界上的原因,而容易引起一些其他個體強烈的各種精神和其他心理不良反應(其中包括各種思維、情緒、行為、意志),并且經常會同時伴有明顯的一種身心不適感,精神異常,需要及時進行精神心理學上的治療。
1.把暫時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區分。心理是一個相對平衡的體系,所以我們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樣是相對的,沒有一個人永遠能夠處于健康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心理上的問題也會和生理性的疾病一樣,會偶爾出現感冒,大多數時候都是暫時性的心理失常,如:情緒低落、亢奮,抑郁、焦慮、社會交往困難,注意力不完全集中等等。
2.一些不好的個人行為往往也只是來自出于個人心理上的一些問題,而非只是出于個人品德上的一些問題。比如戀物癖和異裝癖、自我自戀單身癖、摩擦癖、同性戀等。
3.一般心理問題都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療。如果若及時地進行治療,通過相關專業技術人士的幫助,這些問題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解決,防止其發展為嚴重的精神疾病。
1.重視心理知識的科普和宣傳,關注學生心理。能夠明確地區分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品德方面的問題:針對普通學生的心理問題,輔導員可以直接尋找到學生,并與其進行交流予以談話的疏解;針對學生的嚴重心理困難,輔導員們根據情況需要將自己的學生狀態及時地上報到了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由專職的心理咨詢中心老師負責進行指導幫扶;針對具有心理障礙(如神經力衰弱、恐懼癥、強迫癥、抑郁癥、焦慮癥、疑疾病、異裝癖、戀物癖),由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進行評估轉介;針對有精神障礙和人格障礙的學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建議家長帶學生就醫治療。
要掌握大學生心理問題常見的解決方法:行為觀察法、面訪研究法、心理檢查測試法、心理健康普查研究法等。行為觀察方法:對于學生的行為所呈現出來的直接觀察、在人和自然的情境中對其行為的認識和了解,行為發生和改變的程度、發生頻率、反應強弱、持續時間、意義等。心理健康常識普查方法:對于新生多采用教育部新生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16PF等;對于高年級學生多采用動態排查、職業、情緒等量表:對于問題學生要及時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危機預防和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2.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3.引導學生能夠及時進行心理咨詢,掌握和運用談心談話技能,幫助學生化解困擾。(1)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真誠、言語速度適中、接納、關心和愛護,無任何條件的尊重都可以帶來安全和相信的氛圍,收集資料,評估學生情況。(2)通情達理、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真誠體會學生的感受和情感。(3)把握好聽和說的比例。(4)一般來說,需要采取一種集中的和非可評判性的態度,例如“我們看到了日落”,這種不可評判的態度就會成為使患者心情輕松的重要影響因素。
學會如何運用干預說話式的干預提問技術:重復、開放式的重復提問,封閉式的重復提問,具體化情緒反應、內容化的回答、解釋,概括的強化、引領,內容化的表達、情緒反應形態等。
運用好面談法:通過學生主訴,了解學生成長背景、家庭狀況、人際關系和健康史。具體操作如下:(l)仔細觀察每個年級學生的整體形象和思想行為:一件事的當事人到底應該是如何真正地努力表現自己?他們會給予一個學生的一般重要感受,那就是第一印象如何?他的外表服飾是否整齊、清潔?他的著裝衣著生活方式打扮是否真的能夠符合他們的文化背景和他們實際生活現狀?衣物中到底有無特殊的花紋裝飾?是否有離奇的任何肢體語言表情和其他動作?還是每天有無數的重復性“神經質”的重復動作?(2)解決交談中的各種問題,語言語速等特征:你的語速到底是慢或快?談話時你的情緒會是直爽或者謹慎?是否遲鈍?有無存在語言上的重大瑕疵?是否可能存在一些言語上的缺陷?健談還是不談?有無屬于松懈性的聯想?哪些主要討論話題你總是避而不談?還有一些年輕人問你是否在閑聊?講話的具體內容和所有表達出來的感覺是否統一?(3)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的思考內容:他們愿意討論什么樣的問題?他們經常自然地提出的一個領域應該是什么?他們有無不斷地投訴和糾結不放的主要題目?他們有無思想不集中的現象?他們有無奇妙的幻想、錯覺、畏難、執著和激情的表現?(4)深入地分析觀察每個談話學生的普遍感受和實際情緒:每個學生在教師談話期間的普遍感受心境如何?普通人對情緒的具體表達方式一般是痛苦、冷漠、激勵、氣憤、易怒、變化無?;蛘呓箲]?情緒的具體表現和對方的講話陳述內容的具體看法標準是否統一?自我印象匯報時內容是否要求符合或與觀察者對其自我印象一致?(5)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學生對自己存在問題的判斷:學生對自己去醫院就診的主要目標是否判斷準確?對自己的評價是否適應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思維和精神狀態有何樣的想法?他們是否希望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意識到他們自己的言論或情緒已經存在了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根源是否具備了中肯認識?在對這個問題存在原因的評價分析上有無倫理道德和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他們所要處理的問題是一時沖動、單獨地進行、非常有信任或者相反?對講述自己的東西是否感興趣?對改變自己的現狀是否有要求?
經精神科醫生評估學生是否存在心理疾病、需要入院治療時,應當通過電話告知學生監護人(并做好記錄),并應當要求學生監護人將學生接到精神健康保障機構進行住院治療。如果監護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到校將學生送去住院治療,應在征得監護人同意(做好錄音或要家長短信確認)的基礎上再將學生送去住院治療。
對于那些存在自殺風險或者曾經出現過嚴重的自殺未遂行為、或是有可能傷害他人的風險、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的學生,無論是否得到家長的認可,應立即送去正規醫院,并應當要求其家長盡快到達學校。如果一位家長到校后不表示同意為他們住院治療,應該立即要求一位家長幫助他們辦理臨時休學的手續,然后把他們帶到外地去治療。如果學生和他的父母都不愿意去醫院接受治療而停止就讀或者是休學應該如何處理?則可以要求與學生和其父母簽訂合作承諾書,寫明具體經過,備案保存。
具體干預措施:
一是快速發布通告,上報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做出早期的初步診斷和預防。
二是及時電話告知學生家長,及時預約就醫:在已得到學生家長的充分知情和一致同意后,由各院系的負責人或輔導員帶著學生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不同意則等家長送。
三是做好學生家長來到學校前的教育監護:監護工作通常是由學生們所在的學部和院系來負責。
四是幫助學生辦理住院、病假和退、休學等相關手續:根據在校學生實際學習工作開展情況以及與所在學校的其他有關國家法律政策規定,由學校、家長、學生、輔導員等負責人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輔導員在開展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應當根據教育內容、教育對象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一方面,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識、適應性教育、職業指導等方面,涉及學生成長過程中心智上要注意和優化的內容、途徑和方式的個性化教育,可以采用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顯性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教育效果的長期性,輔導員還需要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通過以班級微博、QQ群、微信群、班級板報、班級規章制度等為載體,以校園、班級、寢室文化建設主題團日活動及心理情景劇等為活動形式的隱性教育方式,來營造和諧、積極進取的氛圍,以“潤物細無聲”之勢來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