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棟
隨著新醫改政策的貫徹,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并且逐步搭建了全新的衛生保障制度,對醫療衛生保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醫院應當實現規范化運行目標,健全監督保障機制,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而醫院開展經濟運營管理工作,需要結合會計工作、醫用耗材等多方面的需求,制定完善的預算管理方案、成本管理方案,做好審計工作,加強對各個部門的約束與監督力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合理化地使用與醫療機械設備與材料,減少醫院的整體成本消耗,創造出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為社會發展與進步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
基于新醫療體制不斷改革與深入的條件下,財政撥款在醫院的收入占比很小,醫院在實際運營發展階段面臨許多資金短缺的問題。此外,醫院的收入結構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也會導致醫院實際經營收入下降。基于此,醫院應當做好經濟管理的工作,并且顯著提升經濟管理水平,以此對經營成本進行把控,顯著地提升醫院綜合效益。在實際的經濟運營管理工作中,搭建規章制度,科學化地使用資金、資源等,實現醫院穩定運營發展目標。
在實際運營發展階段,醫院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方面,存在忽視經濟管理工作、成本管控工作的情況。而基于新醫改環境下,醫院的成本支出較大,醫院的運營發展也面臨資金壓力。而做好經濟運營管理工作,能科學化地控制經營成本,需要對各個方面的成本進行把控。結合具體的指標,購買配套的設備,顯著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減少經濟成本消耗,提升綜合經濟收益。
基于全新的市場環境下,醫院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會,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使得醫院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基于此,醫院應當做好經濟管理工作,編制長遠發展規劃,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實現醫院的穩定運營發展目標,并且為提升醫院綜合實力做好鋪墊。
1.縮短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日可以直觀地體現出醫療服務質量,并且將醫院的實際醫療水平、管理效率等多項核心指標展現出來。縮短平均住院時間,可能會直接影響實際業務收入。而要想縮短平均住院日,醫院各個層級員工則應當共同努力,以此促進多個環節工作順利進行。通過做好門診管理工作、住院管理工作等,并做好梳理整個流程,順利地完成各項醫療工作,做好檢查安排的各項工作,從根本上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2.落實醫療服務責任制。醫院建立醫療服務責任制,就是立足于實際情況,分析經濟規律客觀需求,貫徹按勞分配的核心原則,合理地安排工作,有效地激發相關人員工作積極性,順利地達成各項醫療任務,貫徹各項管理制度。要想為大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就要落實業務技術要求、質量指標等,做好各個科室的管理工作,還要確保責任能貫徹到具體工作人員、科室身上,并且搭建完善的崗位責任制,促進考核工作順利,給予員工合理的獎懲。
1.加強設備儀器評估與配置的管理。提升固定資產收益。醫院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當做好充分論證的工作,還要科學化地使用醫療設備。即使是設備齊全,但是使用效率不高,也會引發資金使用效率較低、資源閑置等方面的風險。因此,以某公立醫院為例,為了顯著地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提出了開源節流的核心理念,結合實際的經營規模,開展融資規劃工作,要求做到事前效益評估、科學規劃和事后使用效率追蹤和分析,正確評價項目在社會和經濟兩個方面的盈利能力以及風險預測。使用層次分析法(AHP)當中的財務性、技術性、政策性、服務性、風險性等因素對醫療設備進行科學化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體現了醫院經濟運營的作用。
2.加強耗材及材料等采購領域的管理。第一,建立材料出入庫、采購制度,定期開展資產盤點工作,優化循環管理機制。第二,做好監督管控的工作,還需要展示出耗材的基本價格,做好審計部門監督工作,做好耗材管控的工作,從提出申請、采購、使用等方面入手,做好全面的動態化監督管理工作。第三,做好耗材、非耗材的管理工作,采用分類管控的方式,了解不同科室耗材的收支配比情況、醫療收入耗材占比等,做好統計工作。
與此同時,醫院提出開源節流理念,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做好成本管控的工作:(1)減少實際的醫療耗材,對價值較高的耗材進行把控,并且順利地踐行物流管控制度,提升整體管控執行力。(2)保證庫存的合理性,減少占用的情況,避免因為員工工作疏忽而導致的管理費用較高。在貫徹基本責任制的同時,引入比較分析法,提出科學化的資金分配策略,減少醫院管理費用與成本消耗。
3.加強財務、藥品及物資管理。醫院要建設健全的財務管控制度,還要對經費預算進行把控。不僅要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性、提升整體效益,還需要滿足醫療服務實際需求。通過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力度,責任落實到各個科室中,做好固定資產的維修與保養工作,提升設備使用率。
4.加強資金日常管理。醫院要做好資金支出的管控力度,還要編制完善的計劃,確保資金能得到科學化的使用,避免出現資金浪費、挪用資金的風險問題發生。醫院要做好存貨管理的工作,結合醫院的發展情況、實際需求等,保證存貨合理性。若存貨過多,可能會占據大量的資金。如果存貨不足,可能會影響實際的經濟效益。所以,做好科學化的管理工作勢在必行。例如,促進與臨床部門的溝通,調整藥物采購計劃,提出集中采購模式,減少成本消耗,達到最佳庫存目標。最后,加強資金流向管理、資金收付管理力度。醫院要做好憑證、票據的管理工作,還要保證規范性、真實性,并做好銀行賬戶的核查工作,了解資金的使用流向,促進醫院運營發展。
第一,積極地貫徹落實新醫療改革的核心政策,并且執行以病種付費為核心的多元化符合醫保支付形式。在建立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的同時,顯著地提升醫療質量,對醫療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加強對診療流程的把控力度,減少人均住院費用。醫院需要做好病例管理的工作,并且提出信息化管控策略。以完善醫保考核監督機制為基礎,建立群眾滿意的醫保管理體系。
第二,促進醫療保險機構與醫保部門的溝通。及時報送醫保報表,協助醫保機構做好審核工作,加快款項的回收速度。而應收醫保款則具有種類繁多的特點,醫院就要做好醫保款項的分類登記臺賬編制工作,還要保證返款數目清晰。
第三,在內部宣傳最新的醫保政策,促進臨床部門與信息部門的交流。以建設信息化平臺為核心,使用配套的財務軟件,分析實際的醫保款項回款情況、賬齡等,還需要搭建財務部門與醫保部門的對賬機制,解決醫保經費往來賬目存在的問題。
績效管理工作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的特點,醫院的運營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而績效管理模式不可能完全相同,為了顯著提升醫院的科學化管理水平,提升綜合績效管理成效,醫院就要結合自身的基本情況,優化績效評價機制,形成各個科室良好的精細化核算意識,并做好科室支出、收入的分析與評價工作。在此基礎上,形成醫療人員良好的績效意識,采用給予薪資獎金的方式,保證醫療人員的基本權益,給予相應工作內容的績效收入。若員工的自我要求不高、不關注晉升途徑,沒有做好本職工作,可能會導致績效收入下降。此外,為了實現醫院戰略發展目標,就要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化配置,還要培養更多的知識型人才,顯著提升員工綜合工作效率。
隨著醫療運行體制的持續深化與改革,醫院經濟管理逐漸向著成本管理控制發展。成本核算使控制成本的關鍵策略,也是開展內部管理工作的基礎。對于醫院產生的實際成本來說,大約超過90%都會反映在醫療科室中。做好醫療科室成本控制工作,是醫院成本管理的關鍵構成部分。因此,相關人員就需要加強成本控制、核算把控力度,實現全成本核算工作,并對醫療過程中消耗的人力、財力、物力進行把控,然后歸納到成本核算進度管理體制中,打造出良好的成本管理局面,使得成本控制處于合理水平,顯著提升醫院的綜合實力,適應新醫改政策提出的要求。
醫院加快信息化系統建設力度,建設信息化網絡平臺,分析醫療數據,促進醫療行為有章可循,提出科學化的規范策略。醫院應當將信息化技術落實到戰略方案發展地位中,優化信息平臺,實現一方輸入信息數據,多方共享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醫院建設信息化系統,優化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如果財務指標超出了范圍,系統能及時預警,做出優化與調整。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可以獲取到可靠、真實的財務數據,建立各項規章制度,還要對財務數據進行保密處理,實現醫院綜合性運營發展目標。
醫院加強經濟運營管理力度,可以滿足新醫改提出的基本要求,并且減少醫院的經營成本投放,提升醫院的整體實力。但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醫院的多項經濟管理活動中,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成本控制不到位、成本意識淡薄等。要想徹底地轉變傳統的經營狀況,就應當提高醫院經濟運營科學化管理水平,根據新醫改核心政策進行優化與調整,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對成本使用情況進行把控,還要確保各項評價工作到位,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通過及時傳遞數據與信息,加強運營資金把控力度,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從根源上規避經濟運營風險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