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保養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經濟也從高速發展階段變為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所推行的供給側改革政策使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現代社會中科技的原發與產品升級同樣也對我國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各個行業普遍存在人才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現象出現。高校為我國高技能人才成長和培育的搖籃,其教學理念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高校所奉行的教學理念與現實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并不相符,這種教學制度嚴重阻礙了現代化城市和社會的發展進程。為了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效,我國推行了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戰略,在高校推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開展以“工匠精神”為中心技能競賽,實行課程內容與“工匠精神”相符的課程設置。本文從以工匠精神引領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旨在尋找出培養我國“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工匠精神” 高技能人才培養 立德樹人
我國是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在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中,我國保留了許多可貴的民族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古建筑群、各種工藝制品如瓷器、布藝等都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偉大的長城、宏偉的紫禁城、氣勢磅礴的大運河無不彰顯著中國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含義在于個人內心的文化修養,是一種對個人及作品的要求,更彰顯出一種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在當前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當中,高技能人才逐漸表現出與市場以及工作職位不相匹配的現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個人并沒有形成愛崗敬業的忘我精神?!肮そ尘瘛钡某霈F表明高技能的人才需要體現對工作的熱愛,同時還有堅持不懈的經驗激烈。在現代社會培養的高技能人才的關鍵就在于幫助個人形成對工作的認識,同時個人還要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具備以上特點的個人才能成為行業所需要的人才,也正是這些所謂的“匠人”彰顯了我國文化的優越性。通過積極推行“工匠精神”來到達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要舉措。
1 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新時代的需要
1.1 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新時代的需要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從高速發展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都需要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當前實體經濟依然是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心。實體企業需要創新來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當前我國的發展戰略。而這些發展戰略都是基于人才實現的。我國必須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路線。人才的培養也要符合這一大前提。截止目前為止,現代青年應當具備以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來支持自身的發展。高校教育至今為止依然是我國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發展職業教育是貼近區域主導產業和戰略發展的最佳的方式。學生在校接受一定的專業技術教育能夠在步入社會后迅速融入其中。只不過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精神上還存在許多的不足。為了培養更多優質的人才用以支撐我國的可持續戰略發展計劃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的加入。建設以“工匠精神”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通過創新職業教育模式來為國家輸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這樣才能推動我國的生產制造業等實體企業實現由數量向質量的戰略性轉變。
1.2 是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區域經濟與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的需求促使產業不斷升級。而這一切發展的前提是需要產業擁有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實現產業創新、經濟上漲的關鍵因素。區域經濟自身的市場活力有限,同時與外部經濟的活動因自身能力的限制也無法發揮最大效能。高技能人才是區域經濟政策、產業發展與升級的踐行者。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更好技能人才才能更好的激發市場活力,更好的推動區域經濟與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2 工匠精神引領下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價值
2.1 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
現代技術的發展促使我國各個領域實現了產業升級。升級后的產業模式與運作方式與傳統產業有著本質的區別。經技術升級后的產業擁有比以往更高的產能,能夠開發出更優質的產品。相比傳統企業的資金需求,現代高頂尖企業在此基礎上更需要高技能人才。大量的復合人才也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企業要想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意識人才的重要性。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發展活力和動力是支撐一個企業運行下去的關鍵。大量企業當中的技術型崗位或者管理崗位都需要有經驗、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去擔任。這些平凡的工作往往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些工作崗位也傳承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技藝。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全球化的浪潮當中謀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將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力量。除了和高技能人才對企業發展有重要影響外,企業當中的產品的也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高技能人才和產品之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只有具備高技能人才才能研發出令用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企業在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同時,產品的研發過程也會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工匠型企業,類似于華為和格力都是我國企業的領軍品牌,而這些企業正是將培養高質量人才作為其發展的核心力量,才能不斷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促使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2.2 有利于實現自我價值
工匠精神并不會這個時代獨有的文化。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國,早在過去我國便擁有了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魯班便是眾多歷史人物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魯班善于發現身邊事物,敢想敢做,善于創新的精神正是現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內容?,F代工匠精神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時代的發展中形成了現代獨有的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在現代“工匠精神”看來,“工匠精神”是現代高技能人才必須具備的品質。現代社會的進步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舞臺去實現自我的價值,而從人生的軌跡去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接受不同程度的社會化。除了家庭、學校等社會化場所對人成長的影響外,工作單位也就是個人所選擇的職業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在工作崗位法規昂發熱、盡職盡責是彰顯個人價值最好的方式,平凡的崗位往往有著不平凡的意義,而平凡的人物也能擁有不平凡的精力和成就。就如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指出的個人層面的價值體現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敬業是發揮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F代“工匠精神”正是對這一意義的最高概括。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科學精神,正確認識“工匠精神”在就業中的作用,可以指明其未來發展的方向。
2.3 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祖國的繁榮強盛、社會的穩定以及人民的安居樂業都離不開人才這個關鍵因素。作為祖國未來發展和強身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應該努力培養大國工匠為其建設貢獻心力。實踐證明國家未來的發展高技能人才的指引。從國家層面來看,工匠精神已經成為時代培養人才的標準。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攻堅期,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有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工匠精神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會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理念。實現實體經濟穩步增長,鞏固我國在世界中的大國地位就急需一批高素質的工匠人才,以推動我國制造業等實體企業向著強國的方向邁進。
3 工匠精神引領下高技能人才培養現狀
3.1 傳統理念影響人才質量
現代社會的發展更需要更多專業人才的匯入。但是當下作為我國人才培養和輸送的主要場所依然是各大高校。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系統的教育體制和機制。這些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我國的部分地區依然還在推行。社會的發展倡導人們接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大規模的推行依然沒能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對學生造成的影響,現代教育當中教師所奉行的依然是傳統的教學計劃。傳統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教師和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這會使得部分學生的學習壓力過高,同時也會抑制學生其他方便的成長。對于無緣本科院校的學生,國家所提供的職業出路又很窄。我國在高職教育上投入的資金短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的知識點已經脫離了現實的基礎。二者的高度不匹配也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職業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沒有形成其獨有的風格,職業教育落后的理念經過多年的發展仍未有所改變。
3.2 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高技能才能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和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學校的教學方法也應該不斷創新。從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學校缺少必要的教學措施和資源,師資隊伍的缺乏一方面會影響學生的上課體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實現“雙師型”的教育機制,學校通過加強教師的文化和專業水平的建設,以不斷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各種需要。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的發展計劃,學校方面不但要招募具有專業知識和素養的教師,同時也要加強在職教師的文化和專業知識學習。通過拓寬學習渠道,以完善學校方面的師資隊伍建設。
4 工匠精神引領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途徑
4.1 培養工匠精神新理念
新時代高校應當發揮工匠精神的引領作用。通過工匠精神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形成對自身、對學習以及對工作的正確認識。通過學習工匠精神學生會有意識的按照工匠精神的價值引領和要求調整自身的行為,這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有著重要影響。在高校宣傳工匠精神,還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得學生不斷恪守工匠精神對自身的要求,最終形成正確的職業理念。
4.2 提升教師師資建設水平
目前為止,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管理方面依然奉行傳統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與當前的教學格局并不相符。現代教育所倡導的學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這與傳統教育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有著本質的區別。為了促進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我國應該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通過培訓和制定教學管理制度來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通過培養更多的雙師型的教師來提升教育的水平。
5 結語
總的來說,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和傳統的教育理念有著本職的區別?,F代社會的進步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的涌入。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升以及產品的研發和升級也都需要有專業人才的加入?,F代職業教育作為培養和輸送人才的主陣地必須改進教學模式,以“工匠精神”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思想,以此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莊西真.以工匠精神引領高技能人才培養[J].成才之路,2017,(26):前插1. DOI:10.3969/j.issn.1008-3561.2017.26.001.
[2]潘海生,李婕瑜.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形成機制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67-75. DOI:10.16614/j.gznuj.skb.2020.01.009.
[3]郭帥.五種模式建設“三型”人才梯隊[J].人力資源,2019,(14):30-31. DOI:10.3969/j.issn.1672-1632.2019.14.019.
[4]李莉.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創新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9,(23):191.
[5]吳萍.“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服裝專業藝工融合實踐研究——以非遺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依托[J].遼寧絲綢,2020,(2):72-74.
[6]劉海雄,唐利平.工匠精神引導下的高職數控專業實訓教學設計[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163-164.
[7]詹忠根,陳璐.以“工匠精神”引領高職課程思政建設的三個著力點[J].文教資料,2019,(33):185-186,138.
[8]陳淑君.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研究——以園林類專業為例[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7(4):9-12. DOI:10.13690/j.cnki.hzyxb.issn.1672-2388.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