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逸晟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建 廈門 363105)
攝影作為視覺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在平面設計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影像圖片以其誘人的色彩和逼真的視覺效果深受包裝設計師們的喜歡。在包裝設計過程中,影像元素和語言文字一樣,總是扮演著傳達情感、表達觀念、敘述故事的作用。因此圖像元素的創新性構造與創意性組合便成為設計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深入了解攝影技術在包裝設計中的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認識攝影課程與包裝設計課程協同教學的真正意義。
隨著數碼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今的影像圖片可以輕松達到2000萬像素以上,而1億像素的高端攝影設備也不乏選擇。這意味著影像圖片可以非常細膩地呈現商品的材質、紋路、色彩和肌理,并從視覺上給受眾最完美的產品體現[1]。與手繪插畫的表現形式不同,攝影藝術的表現力在于實物的真實還原與美學意義上的展現。例如在披薩包裝的設計中,披薩的色澤、奶酪的拉絲效果、食材的裝飾都能有效激發人們的食欲,從而促使購買行為產生。相比之下,以插畫的方式來表現披薩,其產品的光色表現力遠沒有影像圖片那么直觀細致,在食欲的視覺刺激上,插畫形式的確稍遜一籌。
包裝設計作為產品營銷策略的一部分,它的設計方案和企業的營銷策略是相互配合的。在企業形象代言非常流行的今天,很多包裝也引入了明星的圖像元素。較為典型的有三類產品,一是體育用品包裝,二是日化產品包裝,三是保健品包裝。明星作為社會輿論的特殊“焦點”對追星族的影響力與感染力不可小覷。尤其對于年輕的消費者族群,“明星效應”所帶來的購買力往往是驚人的。因此,通過明星加持的包裝設計也是長盛不衰的包裝表現手法之一。人像攝影是獲取明星圖像的基本方法,它能有效地記錄明星的音容笑貌,能最大程度地捕捉明星的表情與神態,所以在包裝設計的實踐中,攝影是必不可少的藝術表現手段,是一位優秀包裝設計師必備的工作技能。
產品包裝作為現代商品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意設計直接影響到商品的檔次與價格。包裝的藝術表現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從設計元素的構成上看,“圖像”與“圖形”兩大創作方式構成了包裝設計的主流。攝影作為“圖像”創作方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滿足設計人員對素材圖片的所有要求。特別是基于設計師縝密構思的創意性圖片,能把設計創意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攝影后期的圖像合成技術也是包裝創意得以完美實現的重要保障。數碼攝影技術的發展加快了包裝印刷產業的數字化變革,包裝設計已不是單純的圖形創作與圖案繪制,在數字化時代,包裝設計從一開始就離不開影像技術的配合與利用。因此,攝影技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包裝創意設計的重要手段之一。
圖形創意和圖像創意是包裝設計的兩種主流創作方式,圖形創意主要依靠繪圖的方式來表達創意概念,只要有繪圖工具(傳統繪畫工具與電子繪圖工具),設計人員就能開展圖形繪制工作。由于圖形設計的操作相對簡單,無需借助專門的設備與實驗室,所以受到了絕大部分學生的歡迎[2]。圖像創意則需要借助專門的影像設備才能完成創意表現。由于設計素材的采集與創意影像的獲取都需要借助專業的攝影設備和攝影實驗室,所以圖像創意的過程相對較為復雜。若沒有專門的攝影課程配合,圖形繪制便會成為包裝設計課程的唯一表現形式。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有開設攝影課程并配備了攝影實驗室,但由于攝影課程與設計課程未能進行實際聯動,學生在進行各種設計活動時難以獲得攝影技術的輔導,從而導致圖像創意方法長期無法得到有效實踐。
在很多高校藝術類專業的課程安排上,攝影是作為一門基礎課程來安排的。這意味著攝影課會被安排在大學一年級進行修讀。而核心的專業設計課程一般都安排在二、三年級。這導致了設計需求與攝影技術無法進行有效對接。學生修讀攝影課程時,無法進行設計領域的運用。修讀包裝設計時,又無法得到攝影技術的有效支撐[3]。還有一些院校,雖然認識到攝影技在平面設計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教學內容與教育方法上未能針對設計需求來進行授課,致使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授課目標出現偏差,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些都是廣大師生不愿發生的。合理安排攝影課程與設計課程,首先要明確攝影與設計的關系,然后把攝影與設計兩門課程安排在相鄰或相近的授課時段。最后授課老師之間必須有教學默契,甚至共同研究兩門課程的聯動教學方案。只有做到攝影為設計所用,攝影為設計所學,“雙創”教育才能真正得以推進。
創新是科學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提升經濟活力的重要途徑。在全國高校積極開展“雙創”教學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成為了“雙創”教育的核心課題。“雙創”理念下的包裝設計課程,學生對知識的直接獲取顯然處于從屬的次要位置。學生對知識的選擇、探索、整合、轉換、嘗試、應用才是新形勢下的教育重點。因此,在設計實踐課程中,應該鼓勵學生選擇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嘗試全新的設計探索,整合不同課程的知識結構,發揮技術轉換與技能應用的優勢。目前,包裝設計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都集中在實踐階段[4]。一方面,攝影課程與包裝課程未能同步開展,造成了攝影技能的學習難以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由于包裝創意未能借助影像技術來輔助設計,因此也難以實現多元化的設計嘗試與創作探索。只有實現課程間的聯動,尤其是實踐階段的聯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利用技能的自由組合來解決實際問題。
多課程協同教學能彌補應用型人才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難以自行獲取圖像素材的短板。為了滿足“雙創”教育的要求,有必要對學科中關系密切的課程進行合理安排,使得課程之間產生相互依托、彼此促進的效應。當前,絕大部分中小型廣告公司與設計工作室都沒有設置專門的攝影師職位。對于視覺傳達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無論將來進入企業工作還是立志創業,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自己是否擁有獨立的圖像采集能力。基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更應該明確設計學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并重視課程協同教學的開展。就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商業攝影課程不宜使用模塊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模塊化的教學雖然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但由于缺乏設計應用的體會與解決問題的動力,因此不能滿足新時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包裝設計也不宜選擇完全獨立的課程實踐方式。包裝的設計與制作涉及到影像采集、圖片合成、插畫制作、材料應用等問題,通過多課程的協同教學,可以發揮商業攝影的技術優勢,充實包裝創作中的藝術表現形式與設計手段,也可以改變商業攝影課程“空心化”的現狀,讓學生在包裝創意設計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攝影技術與圖片合成能力[5]。
為了確保“多課程協同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教職人員往往需要制定詳細的教案。這里所說的“協同”包含著四重含義,一是課程設置與授課安排的協同。商業攝影課程與包裝設計課程必須在同一時間段內開設,例如根據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在同一學期內開設兩門關聯的專業課程,為課程之間的聯動教學創造必要的時間條件。二是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的協同,“協同”教學不可硬生生地把兩門課程拉到一起,任課教師必須有著共同的教學理念與一致的教學目標。教學主管必須以“雙創”教學理念統一任課教師的思想認識,讓他們真正做到“由里到外”地支持多課程協同教學開展。三是教學方案與課程設計的協同,攝影與包裝的協同教學改革是通過加強學生的攝影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藝術表現手法,從而提升學生包裝創作水平的探索。因此在授課內容、知識點對接、實踐項目、創作要求、課程互動等方面都要進行科學的協同安排。四是教學實踐與教學評價的協同。由于協同教學涉及兩門課程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果,所以應該改變原來單一的評價方式[6]。堅持多元的評價原則、豐富評價內容、共享教學成果才能推進協同教學的發展與完善。
商業攝影與包裝設計都是視覺傳達專業的核心課程,因此兩門課程的協同教學不宜以誰為主。課程之間是相互合作、相互成全的關系,絕非從屬關系。在課程設計上,兩門課程應該分屬兩個課程班,根據專業教師的能力,兩門課程可以由同一位教師任教,也可以選擇同一專業方向的兩名教師。由一名教師負責教學,優勢在于課程配合會更加協調與流暢,知識點的講解與銜接會更加自然,實踐教學的靈活性也會得到很好的體現。由兩位教師負責教學,優勢在于教學壓力相對較輕,專業知識的講解會更加細致,學生能接觸到更多元的設計思想與創意思路。第一種教學方式對授課老師自身的學識水平要求較為全面,必須在攝影與設計兩個領域都有較深的研究。第二種教學方式對教師間的觀念一致性與合作主動性都要求較高。兩種方式在不同的教學層面上互有長短,需要根據院校師資配備實際情況進行優化選擇。
“多課程協同教學”是“雙創”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索與嘗試。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引入課程協同教學的同時,還應重視技術聯動與技能混合所帶來的創新成果。在商業攝影課程中,以包裝插畫為創作題材,可以打破傳統攝影教學中對單一商品的藝術表達。其實攝影器材和油畫筆一樣,它是觀念表達的一種工具,學生完全可以借助攝影的方式來完成“商業插畫”的描繪。從“產品的再現”到“商業信息的描繪”,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意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于包裝設計課程而言,學生把包裝創意與攝影技術融會貫通,并逐步形成“創意構思—圖像采集—元素重構—信息傳達”的創作模式,這對以設計工作室為目標的創新創業也是一種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雙創理念下的“協同教學”還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協同”。例如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把學生置入外部競爭的環境下進行創作,有利于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與創業精神的淬煉。又如通過產學結合引進社會設計項目,使學生在市場環境中成長,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
商業攝影與包裝設計的協同教學,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雙創”人才培養為目標的一次跨課程聯合教學嘗試。多課程協同教學拓展了傳統商業攝影課程的實踐內容,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獨立設計能力。就全國高校總體而言,雖然教學方案正逐步健全與完善,但社會在變革,需求在變化,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只有勤于思考、敢于嘗試才能推進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