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語文寫作教學
作者簡介:黃迎春(1992.2—),女,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二級教師,本科。
前 言
在小學階段,想要寫出好的作文,學生既需要有扎實的字詞基礎和一定的寫作技巧,也需要進行大量的素材積累。而素材積累與課外閱讀關系緊密,沒有長期大量的課外閱讀,就難以積累優質的素材,更難以寫出優質的作文。因此,小學生的寫作學習必須要與閱讀習慣的培養保持同步性。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去研究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不能一味地以考試成績當作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應深入研究素質教育的標準要求,重視對學生基礎閱讀的教學指導。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一)作文教學模式化,學生興趣不高
作文教學具有規律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不能急于求成,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長期培養和積累知識的時間,如此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過于追求高分和寫作的效率,把作文教學當成一種形式化的教學模式,如讓學生去背誦“萬能開頭”、“萬能結尾”、常用素材案例等,以備考試之用。雖然這種寫作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懂得如何快速地完成一篇結構比較完整的作文,甚至在考試中拿到不錯的分數,但長此以往,學生由于只懂得簡單套用模板,并沒有對素材進行深入思考和拓展,實際寫出來的作文多半內容空洞缺乏內涵。將作文教學模式化,忽略必要的閱讀積累,只會讓寫作變得生硬死板,失去應有的創作靈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的模式化、套路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甚至讓學生出現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調查發現,有部分學生會將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放在網絡上進行搜索,搜索到全文之后再抄襲,而后提交給老師,出現敷衍對待作業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沒有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不愿意接受課堂教學,進而忽視閱讀積累;另一方面在于有些教師對這部分學生不端正的行為不太在意,甚至任由他們借助網絡抄襲別人的作品,并認為學生只要完成作業就行,抄作文也是一種學習。這種錯誤的認知對學生有害無益,嚴重影響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使寫作變得形式化,缺乏內涵與思考,難以發揮出對學生進行能力考察和促進學生進步的作用。
(二)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少,閱讀質量低
作文和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兩個重要部分,它們與語文基礎知識內容相輔相成。但是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未能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沒有重視課內外的閱讀積累,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一味實施應試教育,在課堂時間和課后作業時間中安排了大量的習題等應試訓練,忽視了讓學生合理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一部分家庭本身也并沒有重視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小學生的課外時間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還被各類興趣輔導班所擠占。這些都直接導致小學生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專注地閱讀課外讀物。
由于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中的缺位,加上市面上適合小學生閱讀的高質量課外讀物的數量較少,一部分學生即使在課外時間保持閱讀,也只是出于盲目的好奇。他們的課外閱讀以漫畫、幽默故事等為主,僅僅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關注上,很少關注文章精彩的語句、精妙的遣詞造句,忽略了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和提升自我的目的,閱讀質量較低。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部分課外閱讀材料的內容、形式新穎豐富,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和閱讀需要。對小學生來說,有趣、生動的課外閱讀內容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擴展他們的閱讀視野,讓他們在每次閱讀中獲得新知識。例如,學習完《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魯迅的其他作品,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讓學生進一步品味魯迅意味深長、內容較為復雜的作品。這既有助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又能形成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良性互動,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和素材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基礎科目,語言風格多變且內容豐富,而小學生缺乏社會閱歷,對社會事物認知不足,往往難以理解充滿奧義的內容,更難以在作文中進行深度的思考。一般來說,在寫作的時候只一味地模仿,會導致小學生寫作思路、寫作模式單一,沒有新意可言。大量的閱讀活動能讓小學生積累更多知識,實現語言文字和素材的積累,同時掌握更多的寫作手法和技巧等,在寫作時也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去分析、解剖素材,讓思路更加清晰,做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同時,寫作素材的質量會直接影響作文的效果,若學生擁有豐富的、生動有趣的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會更加飽滿、充滿趣味與文采;若學生擁有的寫作素材非常少,且絲毫沒有創新,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空洞的、無趣的。課外讀物豐富而精彩,長期的課外閱讀既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和幫助學生進行素材積累,還能讓小學生逐步養成自主積累和做筆記的好習慣。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書籍被人們當作時代進步的精神動力,高爾基就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課外讀物是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的載體之一,課外閱讀能使小學生收獲無盡的思想財富。小學課本內容雖然豐富,但文章在題材豐富性和內容廣泛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考試能力、提高考試成績有益,但是對小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需求而言,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充分合理地利用課外讀物,不僅有利于發散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寫作思維,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讓小學生通過閱讀不同形式、題材的內容,進一步鞏固已學習的課內基礎知識,并將之運用在未來的學習中。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在課外閱讀中獲得的豐富體會與在日常生活和成長中的感悟結合起來,例如,讓學生在閱讀大量課外書籍之后,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并深層次地思考文章中某句話或某一段落的含義,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涵,體會作者情感,提高寫作效率,甚至對不同的課外閱讀文本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包括人物的描寫手法、語言等。這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小學生的對文本進行思考的意識,還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生作文的思想水平。
三、課外閱讀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融合策略
(一)革新教學觀念,促進教學內容和課外閱讀有效銜接
教師要革新教學觀念,重視課外閱讀教學,合理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讓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和課外閱讀的內容構建起緊密的銜接關系,促進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時,教師還要將課外閱讀的優勢發揮出來,轉變教學形式,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活動。在圍繞課內教材文本開展閱讀,引導學生學習和深刻理解課本上的文章之后,選取合適的課外閱讀素材,開展課外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實現課上知識在課下的延伸和過渡。以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北京的春節》這一課為例,在講解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的傳統風俗和傳統節日,創建一個關于我國傳統節日的授課專題,借助多媒體等展示形式,為學生播放有關中國傳統風俗和節日的圖像、視頻、音頻等。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進行知識拓展。然后,教師再選擇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課外閱讀作品,讓學生進行閱讀與交流,對主題教學進行有效的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學生的學習體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按照主題學習之后的收獲,進行持續學習和研究,完成一篇相關主題的寫作任務。如此,在對知識的探究整合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學的綜合效率。
(二)營造良好的作文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要打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踴躍發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生為本,將學生當作作文教學課堂的主體,要突破傳統觀念,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課堂上的引導者。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外素材后,體會文章情感和內涵并在寫作教學課堂上自由發言、自由討論。如此不但能增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寫作課堂氛圍。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以分組進行演講、辯論賽的形式開展作文教學指導,調動學生參與寫作的積極性,在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中,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不同階段的學生的特點,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對學生的寫作進行訓練。例如在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借助繪本進行教學,用看圖說話、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小學生進行初期的寫作訓練、對話訓練。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連環畫留白等方式,讓小學生填充連環畫中的內容,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將課外素材引到課堂上,用多樣化的資料,挖掘小學生的內在潛能。
(三)重視作文教學,創新寫作思維,鼓勵學生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
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寫作思維。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解讀,以此促進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將更多的情感觸動體現到文本中。以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為人民服務》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分析文本結構,從中總結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使用的寫作手法,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讓學生通過總結歸納,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而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讓學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分析作者寫作思路和寫作手法的知識,對課外閱讀素材進行分析,將作者的寫作方法等要點記錄下來,以此提高閱讀效率。如此,學生在對作者寫作邏輯和文章結構的分析中,激活寫作思維,創新寫作思路。落實到寫作訓練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合理增加與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并多對文本進行思考與自主探究,將優秀文本的寫作技巧與思路運用于平時的寫作當中。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挖掘生活中素材,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將更多的生活經歷與情感體驗應用到寫作中,創新寫作的思維觀念,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總 結
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前提,而寫作是閱讀效果的直接反映。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對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的課外閱讀指導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應引導小學生增加課外閱讀的時間,積累課外知識以拓寬視野,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課外閱讀可以使小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應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小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課外閱讀文本在用詞造句與表達情感上的技巧,同時積累好詞好句。如果長期堅持,小學生自然可以獲得豐富的積累,并在長期的訓練中,更好地將積累的素材靈活運用于自身寫作之中。這樣,學生的知識得到擴展,作文水平得到提高,更能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達成作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劉曉慶.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J].學周刊,2021(32):51-52.
單偉.重視閱讀 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36.
趙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方式探討[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83.
馬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的積極對策[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28.
莊靜.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