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創設;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陳艾(1989.9—),女,江蘇省張家港市合興小學,二級教師,本科。
英語課堂應立足于學生興趣與生活經驗,運用交流、合作、參與、實踐、體驗等方式,引入教學任務,拓展教學途徑,從多維度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讓語言學習過程轉變為學生跨文化意識提升、情感培養、語言能力形成、英語思維培養的過程。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小學英語教師應創設并持續優化課堂教學情境,依托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改變過往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營造平等、自由的課堂對話氛圍,充分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強化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一)將生活作為教學素材的源頭
英語語言源自日常生活。將英語教學與生活情境相融合,可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教學元素。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持續拓展英語學習空間,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找尋學習的激情與樂趣。通過將生活元素與英語學科相融合,創設教學情境,可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盡可能杜絕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知難而退的現象。
比如,在圍繞譯林版教材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事先布置學生準備盤子、水果刀、果醬、水果等物品,以便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如何制作沙拉。上述教學情境可讓學生興致勃勃地準備各種各樣的果醬、水果,互相交流果醬、水果的種類。盡管學生對于上述單詞的認識很可能會存在錯誤,但是學生可互相熱情地分享沙拉制作方法以及了解果醬、水果的名稱。比如,依托熱烈的討論氛圍,學生可了解salad、jam、spread、delicious等相對陌生的單詞,鞏固自身對這些單詞的認知,增強學習效果。上述教學情境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緩解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切實增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英語課程學習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與學習活動,掌握英語技能與英語知識,不斷強化語言應用能力的過程。在教學中,英語學科的核心任務在于強化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這也包含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但是,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更注重讀寫能力的培養,未能均衡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沒有切實增強其語言運用能力。基于上述背景,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大膽說,仔細聽,避免生成“啞巴英語”。在交際互動活動中,學生也可逐步鍛煉自我的英語思維,強化英語核心素養。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也應讓情境貼近生活實際,選取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元素,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然地融入英語課堂教學情境。
(二)創設真實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情境
教師應創設真實的英語課堂教學情境,方便學生學習英語語言,體驗英語文化。在設計英語課堂時,教師應將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用于創設真實情境方面,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英語語言特點。只有當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英語課堂教學情境相契合時,才可給學生真實的體驗感。而極具真實性的課堂教學情境也有助于學生立足于生活經驗迅速地融入課堂教學情境,準確理解英語語言,體驗英語文化。
在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時,教師可能會直接利用教室內的物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但是,如此創設的英語教學情境太隨意,效果甚微。例如,在圍繞譯林版教材中的“Where is the”句型進行講解時,部分教師將鋼筆藏在學生的筆盒中,邊說:“Where is the pen?”邊尋找鋼筆。但是,只有一名學生準確理解教師所說語句的含義,而多數學生無法準確理解語句的內容。部分學生認為語句的含義為:“我的鋼筆怎么不見了?”“我怎么找不到鋼筆了?”“大家看沒看到我的鋼筆?”簡而言之,上述教學情境與現實生活存在一定脫節,沒有激發學生結合過往生活經驗理解教師所講內容,甚至會引發學生誤解。若教師可改變上述教學情境,引出下列對話內容:“Daddy,I want to play football.”“OK,But you must come back earlier.”隨后,教師邊做尋找足球狀,邊說:“Where is my football?”上述教學情境可再現真實的生活片段,讓學生結合過往生活經驗了解上述問題的具體含義,即“我的足球在哪里?”簡而言之,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緊貼現實生活,引導學生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能觸景生情,發散學生的英語思維。
(三)創設趣味故事情境
興趣不但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更是推動學生融入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當前,小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各單元均圍繞學生日常生活,引入大量趣味性的教學元素。比如,譯林版三年級下冊、四年級上冊圍繞生活習慣、道路安全、寓言故事等方面展示大量趣味的元素。在備課活動中,教師應對教材文本信息進行深入挖掘,按需整合教材版塊,合理安排教學步驟,為班內學生創設趣味故事情境,引導其理解故事并感知故事。例如,在圍繞譯林版教材的“Story time”設計課程時,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還應推動其領悟故事的深刻內涵。同時,教師也可結合學生興趣設置趣味故事情境,引導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激發其對文本的興趣,引出文本內容的重點句型;組織班內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將自己編寫的故事粘貼在教室的故事墻上等。
(四)將思維導圖作為教學大綱
為創設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情境,有的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于擴充教材內容、教學資源方面,嘗試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也有的教師利用圖片輔助教學活動,嘗試用形象的圖片展現一些比較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實現形象圖片與抽象知識之間的相互轉化,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品質與知識素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是可以嘗試引入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其可有效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不但具備高效實用的特點,而且相對簡單。對于學生而言,為強化英語素養,他們需要牢記英語詞匯,但是,反復的機械記憶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若教師將英語課堂情境教學與思維導圖相結合,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大幅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在運用思維導圖創設英語課堂教學情境時,教師可圍繞本單元的中心主題引出分支,標注關鍵知識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發散學生思維。思維導圖方便學生拓展思維、加深記憶、全面理解。因此,教師應利用導圖的上述特點,發揮其教育價值,創設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情境。
比如,在圍繞譯林版教材“Culture time”版塊進行講解時,教師可帶領學生結合本單元的重點單詞繪制思維導圖,實現對課文的復述。依托思維導圖,為后續的生生對話、師生對話搭建框架,助力學生結合關鍵信息復述文本,表演文本內容,甚至開展二次創作活動。換言之,相對簡單的思維導圖可有效連接教材各部分內容,再現文本情景,切實增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五)引入先進技術
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逐漸被應用于教學課堂。多媒體設備能夠提供逼真、生動、立體的聽覺感受與視覺感受。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盡可能模仿真實的情景,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在圍繞譯林版教材的“There be”句型進行講解時,教師可能會簡單地創設情境介紹教室內物品情況。但由于教室內可使用的教學物品有限,無法延展教學邊界,無法達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反思教學活動,教師可在教室內利用多媒體的手段創設生活化的水果店、零食店等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店鋪場景的圖片或者視頻,豐富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引導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之下反復練習對話,以強化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換言之,面對不斷發展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不能讓教學流程一成不變,而應結合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的實際,充分挖掘教學素材,靈活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利用先進技術創設英語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進而形成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二、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的常見誤區
(一)情境創設過于刻意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目標并非觀賞性或者娛樂性。教師既不能過于刻意創設情境,也不能簡單機械地堆砌教學元素。有的教師為了創設課堂情境,忽視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也忽視了學生真正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創設情境變得過于刻意。
比如,部分教師為講解譯林版教材中的單詞“go straight on”“right”“left”的具體含義時,引導學生跟隨課件學習兔子舞的動作。雖然上述教學方式新穎活潑,但是浪費了教師和學生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僅僅為講解“go straight on”“right”“left”三個相對簡單易學的單詞,沒必要建立如此復雜的教學情境。同時,上述單詞的核心教學意義在于,讓學生學會運用“go straight on”“right” “left”三個單詞來指路。鑒于此,教師只需簡單地創設“Listen and do”的課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了解單詞核心含義,集中時間與精力突破教學重難點即可。在完成教學任務后,若依然存在空余時間,教師即可引入“兔子舞”活動,引導學生跟隨音樂伴奏,邊跳兔子舞,邊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換言之,教師應明確英語課堂教學的輕重緩急,明確教學核心目標,將主要的時間與精力用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方面。在建立課堂教學情境時,教師應明確創設情境的核心目標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非裝飾英語課堂。若教師過于刻意創設情境,簡單機械地堆砌教學元素,則很可能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使課堂無法完成教學目標,無法突破重難點。簡而言之,教師不可為追求某種形式或為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而將相對簡單、淺顯的英語知識講解復雜化。相應地,教師應優化英語課堂情境的創設,切實增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情境創設缺乏針對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沒有立足課本和教學大綱,沒有按照教材的內容創設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而是簡單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如此看似能使課堂氣氛熱烈,但并無法讓教學情境真正為學生學習英語知識、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服務,甚至讓學生難以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
比如,在圍繞譯林版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1“I Like Dogs”的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核心詞匯練習重點句型。但是在設計教學情境時,若教師只是簡單地創設熱烈討論的情境,則很可能使學生將對話內容偏向零食、水果等方面,無法有效學習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重點句型。相應地,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創設“Now we are in the zoo”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飼養員與參觀者并融入對話情境中,以強化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通過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英語單詞和句型,培養其英語思維。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立足于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開展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確立教學情境的內容。
(三)情境創設忽視探究性
基于譯林版教材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情境創設不但要讓學生感覺到趣味性,還應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當前,部分教師更熱衷于選取色彩鮮艷、畫面生動的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情境的展開。但是,畫面僅能夠吸引學生,卻無法充分凸顯英語知識的內涵,更無法深入挖掘英語知識本身的人文性、思維性等,難以推動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應注重教學情境所蘊含的信息量,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學習,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思考,確保每位學生均能從教學情境中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教師還可依托交流討論、觀察思考等實踐性活動,幫助學生內化并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潛移默化地培養其對于英語的學習主動性與探究興趣。例如,為引導學生學習單詞,教師可將與單詞對應的物品放置在同一頁的課件中,讓學生自由觀察幾分鐘,再將課件頁面變為空白;組織各學習小組相互競賽,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復述更多的物品,用英語表達物品在房間內正確的擺放方位。上述探究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還可以強化其記憶力,為各層次水平的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學習能力培養、學習興趣激發,讓學生大膽開口,強化其英語感性認知,為其打下堅實的語言學習基礎。同時,教師也應認識到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方法的多樣性,持續優化教學活動。通過將生活作為教學素材的源頭,增強情境教學方法的生活性;將故事作為線索,提升情境教學的趣味性;將思維導圖作為教學大綱,增強情境教學的思維性;引入先進技術,強化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方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21(07):118-120.
李圓曦.運用卡通情境教學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英語教師,2020,20(19):84-85+92.
史曉艷.芻議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J].新東方英語·中學生,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