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鈞興


【摘要】立德樹人為新形勢下我國教育教學的改革及如何落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各個學科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而做到“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初中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理應主動積極承擔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僅要提升知識的教學質量,而且還要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基于此,本文針對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行探討,以期望能夠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數學;立德樹人;德育
數學涵蓋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及科學能力等,屬于科學的學科,其中有很多資源都能夠在德育中進行利用,非常有利于挖掘數學知識潛在的價值。這一點是很多學科都無法比擬的。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素質教育全面推進,但部分數學教師并未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德育之間的密切關系,師生之間僅僅只是淡薄的傳授知識及接受訓練這樣一層關系。這與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不相符合。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學需要改革,應當結合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實施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的數學德育
立德樹人為新時代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作為人才發展的精神引領,對人才培養這一關鍵性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即:為黨及國家發展建設持續不斷地培養及儲備優秀接班人,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添磚加瓦。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數學要注重德育。對于數學德育來講,具體指的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考慮德育對學生的引導及教育。初中數學是對學生進行心智訓練的良好工具。這很好地體現了數學作為基礎科學的地位,同時也肯定了數學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德育價值。
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以立德樹人為指引,將數學德育確立為數學教育教學目標之一,確保學生不僅能夠充分掌握各種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鼓勵學生迎難而上,引導學生結合數學知識去感悟生活,從而解決更多實際性問題。立德樹人背景下的數學德育,需要集傳授知識、訓練思維、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及培育德育于一身,并融會貫通,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考
(一)挖掘教材培養思辨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而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之中也能夠辯證看待問題,使其不會陷入泥沼之中。當然,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本身就有極強的思辨能力,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引導與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當前數學難題進行有效解決,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長久的學習生涯之中逐漸養成精準抓住問題突破點的能力,使其能夠學會將復雜問題簡化,從而解決問題。而這些能力則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必備的,因此應當引起重視。這樣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以與()2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總是分不清楚,因此引導學生提出從的取值范圍上進行辨析,對于()2來說,a是任意實數;同時,對于學生來講,他們在七年級時已經有相關知識,即,平方具有非負性,所以需要保證結果的非負性,那就要用到已經學過的“絕對值”知識來約束,因此=a;而對于()2當中的a來講,因為要作為被開方數,所以要求a≥0,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非負的。該例題引導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知識,使其能夠對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行辨析,最終的效果是非常棒的,不僅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辨析能力,使學生逐漸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要辯證地看待,特別是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對待,不能意志消沉,嘗試從不同角度去看看問題。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能讓我們的眼界與心胸更加廣闊。
(二)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強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而美育是德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初中數學教材之中也有很多美育內容,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梳理與整合。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還能改變數學課堂枯燥無味的現象,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的舒適感及美感,讓學生逐漸愛上數學。以數學符號為例,這是一種獨特的數學語言,更是世界進行交流的主要載體,可以說,數學符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創造。在對數學符號進行使用的過程中,包括數量關系、邏輯關系、圖形關系、位置關系,還有一些專用名詞,其范圍與作用極廣,關鍵是能夠給我們一種干凈利落的視覺感受。當然,數學符號的美不僅是它表述簡潔、全面、嚴謹、清晰,而更在于能通過數學符號解決問題,整個解答過程仿佛就是一篇帶有“起、承、轉、合”的作文。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時,有這樣一道例題,難度不大,但是可以說明數學符號之美。
例題:在四邊形的ABCD中,AD=12,DO=0B=5,AC=26,∠ADB=90°,求BC的長(如圖1所示),整個解答過程(如圖2所示):
(三)善于數學文化資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教材中,我們發現經常有一小段文字或者是注釋。這些內容包括數學發展演變史、數學故事、數學活動、數學家簡介等。所以,數學并不是外界認為的單調枯燥,其實是非常飽滿的。在數學發展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優秀的數學文化,所以,教師應當善于應用這些數學文化對學生進行教學。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開拓眼界及思維空間,而且還能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文化發展的不易,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勾股定理為例,最早的記錄是《周髀算經》,但關于勾股定理最有名的描述及論證當屬三國時期數學家趙爽的弦圖(如圖3所示)。其中,“朱實”即涂紅的三角形面積;“黃實”,又被稱為“差實”,即正中間涂黃的正方形面積。以弦圖為基準,(下轉第13版) ? ?(上接第12版)勾股相乘為朱實二,倍之為朱實四,以勾股之差相乘為中黃實,加差實,亦稱弦實。從這樣的計算思路入手,通過a、b、c對三角形的直角邊及斜邊進行表示,從而得出勾股定理,這就是非常著名的“趙爽弦圖”。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數學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這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自豪的,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講授法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然后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道路上,教師是領路人,一方面需要用直接的態度及直白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能力及經驗;另外一方面,教師的言談舉止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身為教師理應做到為人師表。這對于學生品德品質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而講授法的合理利用,可以將教師的師表之美展示給學生。需要注意的是,講授法并非“填鴨式”教學,而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而選擇的一種比較適當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二次根式相關知識時,就可以采用講授法,首先,給出概念,即:類似(a≥0)的式子,引導學生明白二次根式的概念。此時,有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a≥0?”此時,需要引導學生對算數平方根的概念進行回憶,即:“倘若x2=a,那么x=”,這樣就可以確定表示的是一個數的平方,因為數的平方具有非負性,因此a≥0。隨后,再為學生呈現一些式子,如,、、3(a≥0)、等,讓學生判斷這些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剛剛接觸新概念,并不是特別清楚,所以此時進行討論也沒有突破口。這就需要教師做到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分析上列式子,即:第一個并不是二次根式,因為的取值范圍并不確定;第二個是二次根式,因為a2+1恒大于0;第三個也是,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二次根式前帶系數也屬于二次根式;第四個并不是二次根式,它僅僅只是含有二次根式;第五個也是,結果雖然等于2,但是可以從概念入手進行判斷,然后再看化簡之前的形式是否與概念相符合即可。
利用講授法讓抽象的概念變得易懂,并結合案例的解析,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若要在數學課堂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那么一定要避免冗雜過程的干擾,要直擊問題的核心。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講授過程其實是教師真情實感、文化修養、學識底蘊持續流露的過程,其嚴謹的語言、清晰的闡述及精準的表達,往往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潛移默化的浸潤與影響。所以,教師是學生認識世界及認識人生的一面鏡子,更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直接模范。從實踐來看,學生對教師的言談舉止頗為在意,甚至部分學生會刻意模仿教師。所以,教師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立德樹人”還強調“全員德育”。身為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教書,還需要育人。因此,教師的“師表之美”是德育的隱形內容,也是往往可能被忽視的內容。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見,數學的重要性。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類思想不斷滲透到國內,初中生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僅學好知識還不夠,還要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因此,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德育成為數學必須高度重視的課題。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一些策略,以期望能夠通過初中數學課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而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為其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建業.基于立德樹人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1(1):31.
[2]崔國珍.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開展[J].清風,2020(20):52.
[3]王藝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數學教學中的落實[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4):134-135.
[4]楊國宇,劉世玲.初中數學教學立德樹人策略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0(15):56-57.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