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子彬
摘 要:結合當前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學體系的建設狀況來看,對初中生進行書法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實現對文字的有效掌握,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秉性,實現學生良好人格素養的發展和建設。在此,研究將從初中生的書法教學背景入手,探討如何以漢字為背景對學生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并將之作為一種長效機制的途徑,實現對學生書法能力的全面培養和提升。研究將從書法的形象之美入手進行分析,然后結合書法的整體布局對學生進行深度教學,最后再基于書法的結構比例對學生進行重點講解,以此實現學生對書法的有效掌握和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書法教育;融合路徑
漢字作為集音、形、義于一體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外顯與化身,學生在練習規范書寫的同時,感受美的體驗與熏陶,不斷增強寫字技能和提高審美能力。寫字教學作為語文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其他教學任務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增強學生的寫字水平,對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提高學習效率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對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書寫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與書法教育的融合路徑進行了探索。
一、追溯書法根源
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象形字入手,引導學生追溯漢字的根源,這樣不僅能提升他們的書寫能力,而且還能讓他們對漢字構字有充分了解,增長文字學方面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春》一課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展示了一張特殊的圖片,上面隱藏了一些象形字,如將“鳥”字隱藏在飛翔的小鳥圖案中,學生要自主將這些象形字找出來。在圖片的輔助下,學生一方面感受到了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色,另一方面也初步了解了象形字。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展示了“鳥”等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中的字形變化。學生發現在商代的“鳥”雖然字形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是象形字,都和現實生活中的“鳥”有相似之處。在小篆中,雖然字形有所變化,但是依然能看出甲骨文的影子,現在的簡體楷書雖然在筆畫上有所減少,字形也有了變化,但是依然能看到鳥頭、鳥翅的影子。此時教師還可以適當給學生介紹《說文解字》中對“鳥”字形變的分析,在隸書中,將“鳥”的尾羽和爪子合并成了四點,導致字形變化,而楷書的“鳥”記號字的形象更明顯,簡體字實際上是草書“鳥”的楷化。在了解了這些之后再來練習書法,學生能更好地體會到漢字字形的變化發展。除了象形字以外,教師還可以適當給學生介紹和“六書”相關的知識,嘗試結合漢字實例分析什么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類的漢字,然后系統地展開漢字識記和書法訓練方面的練習,從而追溯書法的根源,激發他們對書法的濃厚興趣。
二、思量整體布局
在學生掌握了每一個漢字的書寫技巧之后,教師還要引導他們探究漢字之間的組合和布局。教師可以抓住“一行句”賞析的契機,引導學生分析名人的書法作品,說說這些書法家如何控制字和字之間的距離,如何讓書法作品展現出章法之美。《詠雪》中提到了“左將軍王凝之”,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該人物,王凝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個兒子。此時教師將書法方面的知識點融入到其中,引導學生賞析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它的特點是用筆方圓結合,剛柔并濟,給人嚴謹和灑脫并存的感覺。教師給學生展示《蘭亭序》,并引導他們結合其中的某一行展開賞析,抓住“一行句”契機,思考如何進行整體布局。學生在仔細分析整行句子之后,得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觴’的筆畫較多,它的前后所跟的‘一’如果寫得太過于短小,讓人覺得太突兀,給人不自然的感覺。而‘言’字里本身就有很多橫,而且‘言’字本身寫得就比較小,如果此時后面跟的‘一’寫得太長,也會給人突兀的感覺。”在整合分析中,學生對如何整體布局有了初步認識,將他們整合在一起,進行協調控制,從而真正提升自身的書法水平。
三、分析結構比例
很多學生對書法練習不感興趣,書寫的時候也比較自由隨意,對結構和比例的控制不夠好。針對此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小組互助學習活動,爭當“一字師”,嘗試指出對方書寫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指導。這樣學生就能激發自信心,積極觀察自己和他人的書法作品,并思考如何能提升書寫能力。《鄧稼先》一文中有不少漢字筆畫較多,學生在書寫的時候難以控制好比例結構,如“仰慕”的“慕”字,學生很容易寫得“頭重腳輕”,又如“新疆”的“疆”字,左側的“弓”和“土”的比例很難控制。于是教師便利用其中的漢字,組織學生展開“一字師”的學習活動。首先讓學生分別寫這些漢字,然后再各自展示,進行對比,評選出寫得最好的學生,并“聘請”他們擔當“一字師”,說說自己如何控制這些漢字的比例。如以“慕”這個字為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個名字很容易將上半部分寫得太大,下半部分太小。所以我在寫字的時候特別將草字頭和‘大’的一橫寫得長一點,然后將‘曰’寫得稍微小一點,在寫下面的‘小’和旁邊的點時,注意三個點和中間一豎之間保持相同的距離。這樣一來,這個字就不會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了。”
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發現文字結構比例的奧秘,嘗試擔當“一字師”,這樣他們的學習激情便得到了激發。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一日一字”的書法練習活動中,每天都由一名學生擔當“一字師”,說說自己對某個漢字結構比例的認識和理解,然后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和建議,促使他們得到整體提升。
綜上所述,漢字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表意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它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創造力。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多元有效的教學手段,將語文教學與書法教育進行高效的融合,在豐富多彩的書法活動中,促使學生進入到寫意的書法世界,體會到書法藝術獨有的魅力,提高自身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璇.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書法教學[J]. 亞太教育,2015,(23):215.
[2]胡紅榮. 淺談初中書法教學的審美功能[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9):20.
[3]張鶴. 書法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書法教學探索——安徽省阜南縣苗集中心學校書法教學經驗淺談[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