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美
摘要:豬肉作為漢族人生活中常見的肉類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市場需求量逐漸增加。生豬養殖是烏蘭察布市畜牧養殖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加強疫病防控管理工作,保障豬肉產品品質安全,對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豬肺線蟲病作為生豬散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會對生豬呼吸系統造成嚴重危害,影響到生豬正常發育,對于該病的治療需要對其病原學有詳細了解,并掌握其臨床癥狀表現,把握診斷要點,提高治療用藥的針對性,同時還要在日常喂養管理中,做好相應的疾病預防工作,降低發病率,保證養殖效益。
關鍵詞:生豬養殖;豬肺線蟲病;病原學;防治
豬肺線蟲病又叫做豬后圓線蟲病或寄生性支氣管肺炎,它的主要致病原是后圓線蟲,發病過程是后圓線蟲寄生到生豬的支氣管和細支管中而引發的呼吸道類疾病,該病的中間宿主以蚯蚓為主,是生豬疫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病害,尤其是在仔豬群中,使生豬出現呼吸急促、咳嗽、貧血等癥狀,會嚴重影響到生豬機體發育,甚至于引起生豬死亡。在對該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工作開展中,需要準確把握其病原學特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并在日常喂養管理過程中做好各項預防工作。
1 烏蘭察布市生豬養殖情況
烏蘭察布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地理位置上處于我國正北方,地域總面積有54,500km2,東西長458km,南北寬442km,下轄1區、1市、4旗、5縣。烏蘭察布市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2018年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2020年烏蘭察布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26.9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38.2億元,同比增長0.6%。烏蘭察布市地貌類型復雜多樣,主要以高原、丘陵、山地、盆地、平原等地形為主,氣候屬于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特征鮮明,雨熱同季,南北氣候差異較大,年均氣溫在1~6℃之間,年均降雨量在150~450mm之間,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為5,500~6,200MJ/m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75~3,080h。2020年,烏蘭察布市生豬養殖產業穩步發展,其中存欄母豬數量達到6.5萬頭,年出欄生豬100萬頭。在生豬養殖的疫病管理工作開展方面,烏蘭察布市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不斷健全疫病防控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畜產品安全檢疫工作,嚴格落實檢疫監管、消毒滅源、應急儲備等各項措施。
2 豬肺線蟲病的病原學概述
2.1病原學
該病的主要致病原是后圓線蟲,后圓線蟲有三種類型:長刺后圓線蟲、復陰后圓線蟲、薩氏后圓線蟲。長刺后圓線蟲是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該寄生蟲蟲體呈絲狀(故又稱肺絲蟲),整體顏色為乳灰白色,雄蟲和雌蟲在體形上有一定差異,雄蟲長度在12~26mm之間,雌蟲長度在20~50mm之間。該圓線蟲在發育為成蟲后會寄生在生豬肺臟隔葉的支氣管中,并且還會在該部位產卵繁殖,之后再經過器官分泌物傳染到口腔部位,再在食物吞咽下進入到消化道,最后隨著糞便排泄物排出體外[1]。長刺圓線蟲可以在土壤中發育生長,條件適宜時會孵化出幼蟲,其它蟲卵會被土壤中的蚯蚓食入體內,進入蚯蚓體內的幼蟲會進行2次蛻皮,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會發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蟲,一旦進入到生豬體內,感染性幼蟲就會在生豬的消化道內逸出,并進入到盲腸和結腸腸壁中,侵入腸系膜淋巴結,在該部位會發育3~5d的時間,經過2次蛻皮后又會順著淋巴管在血液循環作用下到達肺臟部位,進入肺臟后會對肺泡壁和毛細血管進行破壞,也會進入到支氣管內腔,經過3~5周時間的發育會成長為成熟的雌蟲和雄蟲。
生豬在感染此病后,圓線蟲會在生豬體內存活一定時間,短則3~5個月,長則1年之久,而其病原在干糞中可存活7~9個月,環境濕潤的話可達1年半之久。
2.2發病特點
豬肺線蟲病是一種世界性通病,在各個國家都有發生,它的最主要傳染源是已染病豬或含有蟲卵的排泄物,主要的傳染途徑是以蚯蚓為中間宿主,生豬養殖區域有蚯蚓存在的都有可能引起該病發生。從發病群體來看,該病集中發生在2~9月齡的仔豬群體中,而且致死率也比較高,最高可達30%,隨著仔豬不斷生長發育,其自身體質逐漸增強,身體免疫力也會有所提升,發病率會有所下降。
3 臨床癥狀表現
生豬感染肺絲蟲病后,最明顯的癥狀表現就是其進食量大大減少,生長發育不良,體型消瘦,并且皮毛干燥無光澤,伴有陣發性咳嗽現象,特別是在溫度波動較大時,咳嗽癥狀會加劇,部分病豬的鼻孔內也會有膿性黏稠分泌物流出。如果病情較為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現象,呼吸也會以腹式呼吸為主,通過對胸部進行觸診可發現生豬有明顯的疼痛感。除此之外,部分病豬還會出現嘔吐、腹瀉、四肢浮腫現象,整體精神狀態萎靡不振[2]。
4 病情診斷
對于豬肺線蟲病的檢查診斷,目前還是以實驗室診斷為主,獸醫人員可以采集染病豬的糞便、嘔吐物等作為檢查樣品,以飽和硫酸鎂溶液進行相關物質分離檢測,采用漂浮法來完成樣品檢測過程。在實驗室檢驗中,技術人員可以在顯微設備中對樣品進行觀察,如果樣本外膜結構是粗糙的橢圓形卵,并且表面凹凸不平,長度為40~50μm,寬度為32~45μm,則就可以確診為感染了肺線蟲病。此外,通過病理剖檢,可以發現染病豬的肺隔葉后緣出現灰白色隆起現象,切開后在支氣管中發現有大量的絲狀蟲體,也可確診為感染了肺線蟲病。
5 豬肺絲蟲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5.1治療
根據生豬染病情況,可以施加合理的藥物,確保病情得到及時控制。首先,皮下或肌內注射5%鹽酸左旋咪唑注射液;其次,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注射量為0.3mg/kg·bw,連續注射2d左右,1次/d即可見效。除此之外,在藥物治療前,需要獸醫人員對生豬進行健胃、養胃,可以在喂養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健胃藥物,這樣可以確保治療效果良好[3]。
5.2預防措施
1)加強喂養環境管理
生豬喂養環境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豬肺線蟲病的發病幾率,本地區生豬養殖區域的土壤多為腐殖質土層,土層適宜蚯蚓生長,蚯蚓數量較多,對于養殖人員來說,要在日常管理工作開展中,及時清理和打掃豬舍內糞便、污水、剩食等垃圾,避免長時間堆積滋生大量病菌,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提高飲水水源質量,還要定期對豬舍環境進行消毒,消毒也要全面,包括對豬舍內地面、墻面、喂具、糞便等,切斷病菌傳染途徑,為生豬健康生長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除此之外,將豬場建在高燥干爽處,豬舍、運動場應鋪水泥地面;墻邊、墻角疏松泥土要砸緊夯實,防止蚯蚓進入,減少放養形式,在日常管理中一旦發現生豬異常,就要進一步檢查,確診感染疾病后要第一時間進行隔離,并消除土壤中的蚯蚓,對于染病致死的生豬,也要以焚燒或深埋方式處理,避免病原的傳播。
2)做好驅蟲工作
豬肺線蟲病的主要致病原為圓線蟲,該蟲生長過程中的中間宿主是蚯蚓,在夏季環境溫度、濕度合適條件下,該蟲比較活躍,發病率也會由此提高,此時需要養殖管理人員及時進行驅蟲,并對周圍蚯蚓進行消滅[4]。在該病害的流行區域,定期驅蟲,根據生豬體重服用30~40mg/kg·bw的阿苯達唑藥物,對于發病率較高的仔豬來說,要在其出生后的2~3月進行第一次驅蟲,之后每間隔2個月進行1次驅蟲,保證仔豬健康發育。
3)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結合該病的實際防治經驗可知,染病豬的糞便排泄物也是重要的傳染源,糞便中含有較多圓線蟲蟲卵和幼蟲,如果不及時徹底處理,則會進一步加大傳染風險。因此,在該疾病的流行區域,需要定期對生豬糞便進行徹底清理,實行無害化處理,尤其是服用過驅蟲藥物生豬所排出的糞便,要將糞便集中運輸至專門地點,以高溫堆積發酵的形式進行無害化處理,殺死糞便中存在的圓線蟲蟲卵和幼蟲,從而消滅該病的傳染源,降低該病的發生幾率,為生豬生長全過程提供安全保障,提高其養殖經濟效益[5]。
6 結語
畜牧養殖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客觀上要求牲畜疫病防控工作要切實落實到位。生豬養殖作為新時期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強對豬肺線蟲病的防控,綜合采取多項有力措施,提高藥物治療的針對性,可以大大降低該病發生幾率,從而保證生豬健康生長,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許國龍.豬肺絲蟲病的病原學與綜合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8):168.
[2]王楊.豬肺絲蟲病的病原學、實驗室檢查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0(3):74-75.
[3]陳瑞森.豬肺絲蟲病防治[J].農家致富顧問,2021(16):200.
[4]周元海.豬肺絲蟲病防治[J].農家參謀,2021(6):159-160.
[5]張慶展,王帥,商志恒.豬肺絲蟲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研究[J].獸醫導刊,2021(1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