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昊

摘要:目的 探析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骨科擇期內固定植入物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影響。方法 自手術室接治的擇期內固定植入物手術患者中擇取358例,均于2020.3至2021.3以來收入該院,分組方式選擇隨機抽樣法,排除手術醫生技術性的相關因素,將358例患者列為基礎組(施以基礎護理干預)與實驗組(施以手術室強化護理干預),各179例,評估其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切口感染情況,并對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后發現,實驗組均短于基礎組,P<0.05;比較兩組切口感染情況后發現,實驗組(4.47%)低于基礎組(12.85%),P<0.05。結論 若感染情況較輕,會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延長患者治療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而切口感染較為嚴重則會對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而手術感染的相關因素能通過手術室護理得到改變,對行骨科無菌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強化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切口感染風險,繼而縮短其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有應用推廣意義。
關鍵詞:切口感染;骨科;手術室;無菌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骨科科室經常接收各種骨折類疾病,而骨科患者在治療期間主要采用骨科無菌手術為主要措施,但多數研究顯示[1],由于骨科手術通常植入物感染風險大、無菌要求高、手術時間長,因此在術后少數患者極易發生切口感染現象,發生感染不僅會影響患者原有疾病的恢復,同時會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患者在術后發生切口感染與其免疫功能低下、不遵從醫囑配合治療等有較大關聯,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感染風險極為重要[2]。手術室護理干預是近些年臨床提出的新型護理模式,能有效減少骨科無菌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感染情況,利于患者預后恢復,其次在該種護理模式引導下,護理人員可對護理工作進行細化,進一步促進患者預后康復[3-4]。基于此,本文抽取該類患者應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分析其對切口感染的影響,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20.3至2021.3時期該院手術室接治的骨科無菌手術患者中擇取358例,通過隨機抽樣法將其列為基礎組與實驗組,各179例,本研究均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準文號:IRB-2020-289),基礎組男女分別為90、89例,年齡12至93歲,均差(68.45±6.56)歲,手術種類分別為髖關節置換術、四肢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胸腰椎骨折及其他,分別為36、35、37、36、35例,實驗組男女分別為87、92例,年齡11至94歲,均差(68.36±6.62)歲,手術種類分別為髖關節置換術、四肢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胸腰椎骨折及其他,分別為35、37、35、36、36例,兩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手術種類)基本相似,可對比,P>0.05。
入組標準:①實驗組均與骨科相應手術治療指征相符;②無其他影響術后感染的基礎疾病[5];③語言清晰,精神尚可,無認知功能障礙;④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高度配合。
剔除標準:①伴有其他系統性疾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者;③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者;④多發性骨折者;⑤臨床資料不全者;⑥同時參與多個研究,或參與本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基礎組施以基礎護理干預即術前完善相應準備工作;密切監測患者基本體征;與患者講解手術步驟流程;協助患者做好手術相應準備工作;術中協助醫生展開手術;術后給予患者相應護理干預,指導其展開康復訓練等。
實驗組施以手術室護理干預,方法如下:1.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查看與評估患者各項生命指征,明確是否與手術相應指征相符;并與患者積極溝通,若發現患者存在恐懼、焦慮等心理,則通過心理干預方法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減少負面心理對其的不良影響。2.手術室嚴格按照相應規章制度執行人員與物料管理,物料管理包含手術儀器及器械消毒管理,耐高溫器械均通過高溫消毒,手術前需對儀器、器械等進行清點,確保用物齊全,手術過程中應用C臂機查看時,提前鋪設無菌單或保護套,減少感染風險;人員管理則嚴格要求參與手術相應人員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規范手衛生,在手術期間禁止隨意進出手術室。3.在術前30min清潔手術室內環境與物體表面,在手術前后采用空氣凈化系統凈化30min ,保證空氣質量合格;同時確保手術室的無菌環境。4.確保手術室濕溫度維持在合理范圍,術中注意患者保暖措施,避免出現低溫癥;依照不同手術類型選取不同潔凈等級的手術室;術中與醫生密切配合,在確保手術順利開展的基礎上提升手術時效,減少患者切口暴露的時間,以減少感染風險。5.遵從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針對手術時間超過3h、術中出血在1500ml以上的患者,術中加用一次抗生素,以減少術中感染風險。6.術后及時更換敷料,確保切口處干燥清潔;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其展開康復訓練,及早下床活動,促進骨折愈合。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并展開對比。
(2)統計兩組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并對比感染率。
1.4 統計學處理
依照SPSS20.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用x±s表示,通過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表達,比較用χ2。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后發現,實驗組均短于基礎組,P<0.05。見表1:
2.2 組間切口感染情況比較
比較兩組切口感染情況后發現,實驗組(4.47%)低于基礎組(12.85%),P<0.05。見表2:
3 討論
近些年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骨科疾病發生患者日漸上漲,骨科患者通常采取無菌手術進行治療,該手術多在無菌環境中展開骨科疾病的治療,而影響術后感染有諸多的獨立因素,通過護理無法改變或降低術后感染,如年齡、手術部位、糖尿病及手術時間等,出現切口感染的風險依舊較大[6]。
相關資料顯示[7],行骨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出現切口感染后,會發展為骨髓炎,對患者原有疾病的預后及術后生活質量均會構成嚴重不利影響。因此臨床一直探尋如何減少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確保手術效果,并降低感染對患者生活質量的不良影響。本文研究表明: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后發現,實驗組均短于基礎組,P<0.05;比較兩組切口感染情況后發現,實驗組低于基礎組,P<0.05。手術室護理干預屬于減少手術切口的一種護理措施,在本文中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對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在手術全過程通過各項干預以減少患者感染風險,其中術前評估患者各項生命指征,明確患者與手術相應治療指標相符;術中確保手術室濕溫度保持在合理溫度,并術中為患者保暖,避免出現低溫現象,以起到減少切口感染風險的作用,其次適當予以抗生素也可減少切口感染風險;術后遵醫囑指導患者根據身體耐受合理展開康復鍛煉等[8-9]。此外對手術室環境、儀器及器械展開嚴格的清潔與消毒,以減少感染源與細菌的滋生,從而起到減少感染的作用,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0]。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明顯減少骨科無菌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同時能縮短其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繼而促進患者預后康復,建議臨床參考應用。
參考文獻:
[1]宋艷芹,于金秀,劉超.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手術感染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9):2723-2725.
[2]王娟,劉文瀘,吳彥.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的手術室相關影響因素[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36(7):873-875,889.
[3]仇艷艷,陳曉君.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2):3137-3139.
[4]周梅.骨科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手術室干預策略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0,45(7):991-993.
[5]白景棠,高艷霞,李澤清,等.骨科手術后感染發生率及原因分析[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9,25(1):62-65.
[6]王娟,劉文瀘,吳彥.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的手術室相關影響因素[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36(7):873-875,889.
[7]戴文杰,沈蘇丹,錢黃靜.手術室舒適護理干預對骨科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2):4014-4016.
[8]劉紅,李世云.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2):50-52.
[9]鮑曉燕.系統化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的干預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7):874-876.
[10]李麗.手術室護理管理干預骨科手術院內感染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9):1287-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