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芬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手段及效果。方法:本次實驗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這一時間段,研究人員對19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研究人員在本次實驗中對所選患者均實施內科護理,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完成本次研究,記錄所選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結果:本次實驗所選19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治療效果突出、治療效果一般及治療效果較差的人數分別為168人、27人及3人,占所選患者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84.85%、13.64%及1.52%。結論:針對性的內科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中的表現較為優異,能夠有效優化病情治療和控制的效果。
關鍵詞: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內科護理;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前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上出現概率較高,患者會表現出嘔血和黑便的癥狀,伴有乏力、頭暈,治療不及時或是不當會導致患者出現休克的情況,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護理工作開展水平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治療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高水平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對患者病情的質量和控制有著極大的幫助。筆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手段及效果,以及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優化調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方案。參與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實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人數為198例,詳細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將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本院就診的19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本次實驗過程中退出或是死亡的患者相關數據均排除在實驗結果之外。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喪失自主意識、存在精神障礙或是智力缺陷的患者不得參與本次實驗。研究人員在確定本次實驗研究對象時應向患者及其親屬詳細講解本次實驗的潛在風險、目標及具體流程,并在征得患者及其親屬同意后開展本次實驗。本院倫理委員會充分知曉本次實驗可能導致的后果,并許可研究人員繼續開展本次實驗[1]。本次實驗所選198例患者中男女人數分別為100例及98例,年齡跨越18歲至74歲這一年齡段,均值年齡為(46.1±7.5)歲。
1.2方法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采取內科護理手段,以此保證患者病情能夠得到及時可靠的控制。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監測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血壓,并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與醫生進行密切的溝通,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人員在內科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對患者的嘔吐物、糞便進行檢查,觀察患者嘔吐物及糞便的顏色、狀況,分析患者出血情況。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檢查和統計患者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水平,評估患者貧血狀態[2]。在內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要求患者保持平臥位,要求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并注意對患者實施呼吸道護理,保證患者呼吸道的暢通。對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飲食的干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期間禁食禁飲,出血停止24-48小時可進食低溫流質飲食。護理人員應要求患者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鼓勵患者進食流質食物,避免患者進食生冷、辛辣食物,禁止患者飲酒、抽煙。護理人員在內科護理過程中應用注意加強對病房的管理,定期清潔和消毒,保證病房的良好通風和充足光照,確保病房環境符合患者的休養需求。針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正確看待患者出現的負面情緒,對患者實施知識宣講,向患者講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危害及防治手段,通過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法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避免患者過度緊張,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保持輕松的心態。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內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實施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護理。部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接受三腔二囊管治療,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治療的意義及作用,應在插管的過程中評估患者的狀態,觀察引流液顏色、量,胃氣囊的壓力為50mmHg左右,食管氣囊的壓力應控制在35mmHg左右,充氣量分別為160mL及120mL左右。在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在充氣24小時后將氣體放出,避免出現黏膜損傷的情況。在置管48小時后,護理人員應觀察是否出現出血情況,如停止出血,護理人員應在24小時后將置管拔出,并要求患者在拔管前飲用15毫升石蠟油。
2.結果
2.1所選患者治療效果
本次實驗所選19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治療效果突出、治療效果一般及治療效果較差的人數分別為168人、27人及3人,占所選患者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84.85%、13.64%及1.52%。見表1。
3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情進展迅速、危害大的特點,患者會表現出便血、嘔血、發熱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患者會出現渾身乏力、休克等情況,甚至會造成患者的死亡。系統的內科護理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治療和控制的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在內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病情監測、基礎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護理,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減輕患者的痛苦。共計19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參與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手段及效果,以此幫助護理人員更好地完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工作[3]。分析本次實驗,所選患者治療效果較為理想,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本次實驗表明,內科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其在優化患者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成績。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明確內科護理的作用及優勢,并積極進行實踐,以此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幸媛.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 特別健康, 2019年35期, 220-221頁, 2020.
[2] 曾桂月, 何燕玲. 100例上消化道出血內科護理體會與療效分析[J].? 2022(12).
[3] 趙曉蓮, 聶麗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方法及效果評價[J].? 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