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李小霞 吳筱毅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深入合作、工學深度結合為基礎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雙主體育人、雙場所教學等特點既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積極的引導實踐作用,也使其面臨著新的挑戰。高職院校可通過教育理念的創新、教育內容的更新和豐富、教育方法的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完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等方式,使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讓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化、實踐化、創新化,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9.2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06-0097-04
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教育資源豐富、教育載體多樣、學生身份角色多變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豐富靈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豐富的教育元素,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高職院校學生更好地成長和成才,實現個人的長遠發展。但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深度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也產生了教育主體多元、受教育者雙重身份以及社會環境復雜、教育內容和方法差異等諸多問題,使得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加大。
同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困境,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內容單一、枯燥,教學方式單純依靠理論教學,缺乏說服力等。教學主體主要是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參與性不強,缺乏鮮活有效的載體。長期以來,我國職業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漸形成以思政教師作為教育者、學工人員作為管理者、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現狀。專業教師主要承擔專業課的講授,較少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脫節的問題。隨著微媒體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教育也借助新媒體增加了多樣化的教學途徑。但是很多時候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教學效果欠佳。
此外,現代職業教育為各個行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這些高素質的勞動者在一線尤其是制造業一線奮力工作,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在職業院校迅猛發展的同時,卻存在另外一種現象,不少年輕人不愿進入制造業,不愿從事一線生產的工作。在職業教育專業發展中,部分教師只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和社會技能的提高,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學生人格的完善。缺乏對于職業認同、團隊精神、價值感、責任心、工匠精神等的培養。上述人文素養的缺失也是學生不愿從事制造業的原因之一。在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可以有效改善制造業技能人才缺失的現狀。
因此,結合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需要全面轉變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內容、方法、機制,才能有效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1]。
一、現代學徒制模式給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作用
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學生在企業中與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形成穩定的師徒關系,可以在實踐中充分接受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社會文化的熏陶與磨礪,緊跟行業發展步伐,掌握最新的職業道德素養要求和最新技術以及行業從業思想素質要求,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個性發展、專業技能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實踐舞臺[2-3]。
現代學徒制讓原本相對抽象的教育在實踐中得以開展,師父帶領徒弟在社會和企業生產一線開展工作,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模式為高職學生提供了優秀的實踐平臺,教育載體的多樣化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習更多基于思想政治理念下的實踐操作教育內容。在現代學徒制的影響下,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某一崗位的生產性實踐勞動,能有效培養學生勤勞自立的思想與吃苦耐勞的精神,有效提升學生的基本勞動素質。此外,學生可以參與企業的技術應用、組織管理、科研項目及全流程,從而提升學生自主經營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現代學徒制模式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的必要性
高職學生的思政教育學科只有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和思政教學途徑,才能取得實際效果,因此,學科之間的交叉和交融應相對明顯,構建特色的學科系統是現代教育轉變的必然途徑。
在實踐層面,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陣地,其辦學和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要緊跟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開展實踐教育,只有構建學校、企業、社會聯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系統化、特色化發展。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更強實踐性和實用性,是解決目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動機制不完善的有效途徑。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4],有助于學生提升職業認同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責任心,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對于解決制造業人才流失具有重要意義。
三、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職業院校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徑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改革是教育實踐創新和改進的基礎,在現代學徒制的影響下,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難得的機遇,但也面臨相應的挑戰,要有效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從教育理念上進行創新。
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光電技術專業為例,既有專業理論教學,又有較多的實踐教學內容,教師應要求學生進行更多的實踐學習,更加適用于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因此教育的展開應從以人為本的創新實踐入手。
高職院校要切實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在充分尊重學生、激發學生潛能和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從大思政教育的角度出發,結合學校、企業、社會三個不同的教育場景,利用學徒制、企業管理經營者、學校等多種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包括職業道德素質、職業從業精神、思想政治觀念在內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方位、全員、全過程育人以及學校、企業、社會共建協同育人的新機制。
(二)更新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性、職業性和實踐性特點展開研究,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重視內容的豐富性,并結合教育實際展開。只有科學確定教育目標,整合教育內容,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職業教育模式下實現新發展[5]。結合思想教育的實際特點,適當減少課堂中較為傳統的教學內容,相應增加符合職業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勇于鉆研、樂于奉獻的優秀職業品格與社會精神。
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光電技術專業為例,部分學生畢業后首先在相關制造類企業一線從事實踐性工作,很多學生不理解一線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擺正工作態度。因此,要貫穿相應的組織紀律觀念,以遵紀守法、優良作風為行為準則,引導學生形成服務于生產線、扎根一線、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態度。
此外,要注重企業文化教育的引入。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入企業文化教育,教育內容包含職業精神、企業精神、人文思想、團隊價值理念等。各個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初期全面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宣傳和教育,讓學生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銜接,盡快適應員工的身份。
最后,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高職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面臨諸多壓力,容易導致抑郁、脆弱和不自信。高職學生在進入企業以后,要面臨著“學生”和“從業人員”的雙重身份,從單純的校園進入復雜的社會后會出現諸多現實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直面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以免誘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要適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現代學徒制模式使得高職學生課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價值更加重要,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指導原則,整合教材內容,結合現代產業發展對相關人才素質的需求變化,更新思政課堂教育理念,實現由傳統的“教育管理”向新時代“教育服務”的質變性轉變。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實踐內容不僅包括傳統的政治理論教育,還應該從職業教育的屬性出發,將職業道德、創新創業精神與素質、工匠精神、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納入其中[6]。同時,還要根據社會發展的潮流以及企業的需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采用模擬教學、案例教學、討論教學等實踐教學方法,深入推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改進。
其次,高職院校要注重企業現場教學的作用。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教學,并邀請與學生結對的師父以及其他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在真正的崗位環境中體驗多年職場專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全面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和職業素質。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參觀光電行業,向具有典型工匠精神的著名行業人物學習,如深入高鳳林、張東偉、胡雙錢等人的工作現場,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光電行業領軍人物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創造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最后,積極拓展課外環節的教學內容與實習空間,與優秀企業形成共贏策略。通過職業情景的演習達成實際思想教育目的,充分拓展教學內容,讓現代學徒制影響下的思政教育能夠從思想提升、行為促進、專業全面化等方面更好地發展。
(四)完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首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兼具職業道德情操和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在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大對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事業心、責任感、團隊精神、工匠精神等社會能力的培養。
其次,構建以“通識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學徒崗位技能課程+拓展能力課程+綜合能力課程”為主要結構的適合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專業課程體系。強調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愛崗敬業等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同時改革以往的教學模式,由行業(企業)與學校采取校企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集中與分時授課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到行業的榮譽感、價值感,提升專業認同感。
再次,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要深刻理解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含義,改變傳統思想教育觀念,將服務學生、促進學生成長作為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在日常事務管理中為學生提供滲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首先要起到帶頭作用,先深入企業一線,全面掌握企業的用人需求與企業文化,以企業文化為依托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最后,加強校企互聘學校“專業教師+企業導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同時將負責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工隊伍融入師資隊伍中。在學校和企業建立互聘互派制,使企業和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載體。完善企業導師和專業導師的選聘標準、培養機制、考核機制等[7]。在專業教師的選擇、聘用、考核上,除了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有較高要求,選擇專業水平高的專任教師外,還要在教師德行上有較高要求,要求專業教師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做到愛崗敬業,對行業有較高認同,從而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企業導師承擔著彌補專業教師操作技能的不足和引導學生提升職業認同感和價值感的雙重使命,在企業導師的選擇上除了要求在工作年限、業務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是符合一定條件的技術骨干、崗位典型人物,同時要重點考核企業導師的職業道德,優先選拔具有工匠精神、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技術工人來擔任企業導師。另外除了聘請專門的思政課教師進行思想政治課的教授外,還應將學院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工隊伍納入其中,作為師資隊伍的補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四、結語
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使得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充分利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融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與學徒制模式的優勢,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創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具體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當前高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田祖清.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與對策探討[J]. 中國集體經濟,2009(22):191-192.
[2] 施國平. 現代學徒制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17(25):126.
[3] 沈素敏,張春榮. 近十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 保定學院學報,2012,25(03):115-118.
[4] 郭立昌. 試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教育中的導向作用[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07):12-13.
[5] 王麗霞. 現代學徒制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07):56-58.
[6] 何琦. 基于以培養“工匠精神”為重要內容的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J]. 現代經濟信息,2016(19):74-76.
[7] 王國忠. 淺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的構建[J]. 教育與職業,2012(12):71-72.
(薦稿人:孟治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作者簡介:王海燕(1979—),女,博士,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光電技術;李小霞(1985—),女,碩士,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吳筱毅(1980—),男,博士,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光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