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
摘 要:“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最深刻、最持久的自信,也是新時代中國亟需解決的時代難題。本文從文化自信的內涵、時代價值以及面臨的挑戰,提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建議。
關鍵詞:文化自信;內涵;價值;建議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深刻論述是我們在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對于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化自信的豐富內涵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一)文化自信是基礎的自信。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根基和靈魂,它會成為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文化自信是廣泛的自信。廣泛的文化自信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自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大舞臺上,要堅定文化自信,吸納外來優秀文化,讓中國的文化綻放耀眼的光芒。
(三)文化自信是深厚的自信。文化不僅能滲透到道路、理論、制度中去,也能滲透到人們精神世界的方方方面,帶給人們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文化自信散發的正能量源源不斷地滋養著我們,這種深厚的力量讓中華民族有理由也更有底氣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自信,指引中華民族戰勝困難,勇于爭先,拼搏奮進的強大精神支柱。
(一)新時代文化自信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首要前提。對民族、國家和政黨而言,文化自信既是文化軟實力及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充分展示。這種對自身文化價值、文化生命力認同和自信構成了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的動力源泉,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首要前提。
(二)新時代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并且正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而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文化自信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昌盛必須以文化的興盛為基礎,因此,堅定文化自信是實現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內在要求。
(三)堅定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固基石。習近平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次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強大基因,文化自信又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固基石。
(四)堅定文化自信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助推器。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僅能夠更好地保護民族文化的本色,而且對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要努力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到世界文化舞臺的中央,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提供全新的思路。
三、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面臨的挑戰
(一)是文化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不平衡不協調。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非凡成就,然而與我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相比,現有的文化建設成果顯然處于弱勢地位,在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總體水平方面難以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抗衡,在國際文化市場中缺乏競爭力。
(二)是文化產品供給質量良莠不齊,優秀民族文化特質彰顯不足。隨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層次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未能得到根本扭轉,文化產業的娛樂化、低俗化、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
(三)是正確文化心態的缺失,文化自負、文化自卑兩種極端心理并存。文化心態具有穩定性,不僅會影響人們的文化選擇,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和變革。無論是文化自負還是文化自卑,對于文化自信的彰顯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加以重視并堅決抵制。
(四)是國際傳播能力滯后。世界文化觀念沖突與分歧影響我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鄭重提醒全黨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一個原因。這場斗爭既包括硬實力的斗爭,也包括軟實力的較量。”文化自信的國際彰顯任重道遠。我們要發揮好文化對國家治理的支撐作用,對外積極應對西方文化霸權主義,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積極主動參與世界文化治理,展現大國擔當、大國氣魄,將中國好故事傳播出去。
四、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建議
(一)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內涵。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出發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上回答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和總體布局等基本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文化發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站穩中華文化立場。
(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西方先進文化。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廣博精湛,含有豐富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建設應當立足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積極借鑒國外優秀文化,優化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體制機制,靈活吸收借鑒各民族優秀文明成果,積極主動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我國在國際文化交往中的話語權。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同時要注意,面對多樣的世界文化,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去粗取精、擇善而從,有選擇地吸收借鑒;要同不良社會思潮、文化霸權主義作斗爭,以高度的文化定力堅定文化自信。
(三)深化新時代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滿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文化建設,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活力,使文化發展切實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努力將滿足人民文化需求與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四)增強文化的自信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第一是講清“中國故事”,提高文化感召力,培養文化自覺。第二是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凝聚力,增強文化認同。第三是傳播“中國故事”,提高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自強。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2]朱宗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解讀[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54.
[3]楊曉杰 . 文化自信的當代價值及實現路徑研究 [J].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5) :117-121+130.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