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認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傳統的試卷講評課重知識、輕能力,忽視了學生參與“評議”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四步糾錯法”試卷講評課通過尋錯、析錯、糾錯、避錯四個步驟,培育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旨在推動初、高中思政課的教學一體化建設。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試卷講評課 “四步糾錯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4-0021-03
試卷講評課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查漏補缺、澄清知識誤區,建立完備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進入初三復習階段,試卷講評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實際上,很多教師對試卷講評課重視不夠,研究不深,依然采取“以老師講授為中心、以灌輸知識為目的”的講評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參與“糾錯”的主觀能動性。探索能夠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的試卷講評模式或講評方法,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服務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推動初、高中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建設很有必要,而“四步糾錯法”就是一個有效的做法。所謂“四步糾錯法”,就是在試卷講評課中通過尋錯、析錯、糾錯、避錯這四個步驟,讓學生主動發現錯誤并學會糾正錯誤,掌握歸納和總結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一、“四步糾錯法”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教學的重點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建構主義理論對試卷講評課的指導意義在于:教師在學習情景中采取互評互助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協作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在考試過程中出錯的地方,通過聽教師講評或與同伴共同探討的方式找出錯因、糾正錯誤。
(二)歸因理論
歸因是指個體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產生的原因的推論過程。美國心理學家維納認為:人們往往會從任務難度、努力、能力、運氣、身體狀態、其他因素六個方面分析成敗原因。歸因分析會對個體的后續行動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試卷講評課中,教師在課前要基于數據分析,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尋找出錯原因,客觀分析成敗,激發學習動機。
(三)學習遷移理論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其實質是對學習經驗的系統整合,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試題很多都是以時政材料為背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命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要求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善于以例說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融會貫通,實現知識的正遷移,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二、“四步糾錯法”的建構
試卷講評課“四步糾錯法”的基本思路如下:課前,教師分析學生測試的基本情況;課中,教師創設探究性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糾錯欲望,讓學生在自主糾錯與合作糾錯中回顧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學會合作,勇于創新。初中道德與法治試卷講評課“四步糾錯法”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一)尋錯,發現問題
1.利用大數據尋錯。教師利用大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出學生試卷中的高頻錯題,以利于講評課上有的放矢,提高試卷講評效益。如,南寧市直屬學校四大學區中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模擬聯考結束后,教師用“好分數”學習平臺,對全班學生試卷情況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后發現:本班學生選擇題中的高頻錯題是第16題,該題考查“依法行政的核心”,考生的答題正確率僅為41%,這說明考生對核心知識記憶不清。教師在講解這道題時,先引導學生匯總初中六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的10個核心知識點,在理解記憶這些知識點時進行橫向對比,再通過變式練習,使學生不僅“記得住”,還能“厘得清”,并且“用得上”。突破了知識難點,學生再碰到這一類題時,將會大大降低出錯的概率。
2.教師引導學生尋錯。對于選擇題(客觀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照參考答案找出錯題,并嘗試自主糾錯,同時做好標記,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對于非選擇題(主觀題),教師先展示典型錯題樣卷,再請學生當“小老師”,由學生進行評判,尋找失分點,分析原因,提出改正建議。如,2021年南寧市直屬學校四大學區中考道德與法治第一、二次模擬聯考中非選擇題的高頻錯題是材料分析題,講評時,教師先出示兩張錯誤答卷,讓學生當“小老師”進行評分。學生發現:其中一張試卷沒有運用課本知識闡述理由,給出的學習建議是“牢記教材知識”;另一張試卷只是羅列了幾個知識點,沒有結合材料展開說明,“小老師”給出的學習建議是“掌握答題技巧”。同伴評議的做法有利于學生建立同理心,做出正確歸因。學生作為“小老師”,也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試卷講評課。
(二)析錯,正確歸因
1.教師分析錯題出錯的原因,反思教學中的不足,給學生做示范。2021年南寧市直屬學校四大學區中考道德與法治第二次模擬考選擇題第7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邏輯關系,學生出錯率較高。在試卷講評課上,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設計此類練習較少,學生練習不多,缺乏變通解題的思路。講解這道題目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并列、包含、交叉及相互作用”等邏輯關系進行歸類,然后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通過強化練習突破知識難點。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是學生進行自主反思的榜樣,同時還能跟學生建立起共同糾錯的意識,實現教學相長。
2.教師引導學生做出正確歸因。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中要留意學生的歸因反應,對出現歸因偏差的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如:學生習慣將審題不清導致出錯歸為外因“真冤枉”,而沒有認真對待審題,造成惡性循環,每次考試都不認真審題;有的學生歸因為“運氣差”,沉溺于等待“好運來”,最終與努力學習的同學差距越來越大。歸因偏差會影響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明確審題是答題的前提,必須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客觀分析錯題出錯的原因,做好總結,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減少錯誤的發生。
(三)糾錯,探索規律
1.探索記憶方法,建構知識網絡。初中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多,知識點也多,學生容易陷入“記不住”“厘不清”的困境,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記憶的方法,搭建知識網絡。教師在講解2021年南寧市直屬學校四大學區中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模擬聯考中的高頻錯題國家機關“職權”時,可以這樣做:先讓學生默寫“職權”,然后尋找記憶復雜名詞的方法,再進行橫向比較(見表1),以達到“記得住”還“厘得清”的目的,為遷移運用奠定基礎。
2.探索解題技巧,提升能力。試卷講評課要強化學生遷移運用的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探索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學生在做選擇題(客觀題)時,可以采用“三審三畫”的方法(見表2),快速實現知識遷移,提高答題正確率;做非選擇題(主觀題)時,可以采取“四審設問+二審材料”模式(見表3)。“四審設問”和“二審材料”的做法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培養學科思維,鍛煉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用專業術語表述問題等能力,幫助學生實現知識正遷移,學會準確、全面地答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精神。
3.發揮學生在試卷講評課中的主體作用。在糾錯環節,教師先做示范,再讓學生演示解題步驟,通過“兵教兵”的方式進行講評,學生作為“教者”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提高學習自信;“被教者”因為學得認真,后期就會更加努力學習。糾錯環節有利于消除傳統試卷講評課“教師講、學生聽”的主體錯位弊端,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
(四)避錯,磨煉技巧
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后需要不斷練習,方能靈活運用。試卷講評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設置變式練習,提高學生答題技巧。
1.精編習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典型錯題,精選或創編同類型練習題,讓學生多練習,提高解題能力。如2021年南寧市直屬學校四大學區中考道德與法治有這樣一道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兩部法律,表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 ?權(答案為:立法)。”該題得分率是31.5%,是非選擇題中得分率最低的。這表明學生對“職權”類知識掌握不牢固。教師可以利用同一知識體系內的知識點編制題目:“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表明人大代表行使? ?權(答案:表決)。”利用不同背景材料強化學生對職權的理解和掌握,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磨煉答題技巧,考試時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2.反復演練。教師要幫助學生走出聽了就會、一考就錯的學習誤區,要求學生對同一種題型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答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先演說答案、再手寫答案的技巧,尤其是材料分析題,除了按照“三審三畫”“四審設問+二審材料”的技巧規范審題,抓住題目要領,還要通過練習做到能夠運用專業術語表述答案的程度。如:“結合材料類”題型表述答案的公式為“××材料”體現了“××知識點”,“意義類”題型表述答案的公式為“××做法”有利于“××知識”等。學生還要在表述答案時做到“六有規范”:①知識依據“有本”;②結合材料“有魂”;③分點表述“有序”;④發散思維“有度”;⑤內容豐富“有料”;⑥專業表述“有范”。規范地表述答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變式練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答題的策略,鼓勵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上臺講解題目,通過同伴互助,反復研磨,讓學生嫻熟掌握答題技巧。
三、“四步糾錯法”的成效
(一)教師更新了教學觀念,提升了素養
在研究“四步糾錯法”過程中,教師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掌握了大數據分析、希沃白板交互技術等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在試卷講評課中,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講評模式,運用“學生講,大家評”的探究模式,師生之間不再是簡單的給予和被動接受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的“伙伴”關系,這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互動性、探究性的特點。
(二)推動初、高中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建設
通過合作探究、思維碰撞,初、高中教師在試卷講評課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找到了連接點。初中教師幫助初中學生改進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方法,掌握答題技巧,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可以為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學科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初、高中思政課教學一體化建設。
“四步糾錯法”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主動發現答題中的錯誤并學會糾正錯誤,體現了學生認知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四步糾錯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契合中考改革“素養立意”的要求,也符合高考“立德樹人”導向,對提高中、高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自籌經費重點課題(B類)“核心素養視城下中學政治課‘美式四環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立項編號:2021B228)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唐美忠(1969— ),廣西灌陽人,正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政治教學。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