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
中圖分類號:G811.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05-02
摘? 要? 隨著健康中國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意識到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在群眾體育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積極構建高質量的公共體育服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以研究湖南省長沙市的公共體育服務為出發點,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一是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二是公共體育服務保障,三是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四是公共體育服務產品。并對其四個方面提出完善公共體育服務的途徑,即應提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效率,滿足群眾的需求;應加強公共體育服務保障,來維護群眾合法的體育權利;應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以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打造高質量的公共體育產品,提升群眾體育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關鍵詞? 公共體育服務? 群眾體育? 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此期間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確立了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的方針,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出建設“健康中國”的號召,明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對于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的健康基礎。2021年7月27日,為部署推動建設健康中國的任務要求,湖南省體育局發布《湖南省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著眼于健康中國、幸福中國的長遠發展目標,立足于增強人民身心健康,促進人民幸福生活的發展宗旨,全方位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步伐,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公共體育服務是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體育需求和提高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水平的重大舉措之一,同時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幸福水平產生直接的關聯。因此,為提升公共體育服務的有效供給,湖南省從2017年開始逐步推行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到2020年,基本建立比較完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的公共體育服務制度,形成適應能力強、服務效率高的服務供給體系,但與高質量公共體育的發展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一、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和內容分析
公共體育服務主要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一是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二是公共體育服務保障,三是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四是公共體育服務產品。截止到2021年底,我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8平方米,15分鐘健身圈覆蓋湖南省4161個城市,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率達100%,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人均體育消費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群眾對體育日益增長的需求還存在差距。
二、打造高質量的公共體育服務,助力改善群眾體育的生活質量
(一)提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效率,滿足群眾的需求
首先把體育作為基礎性的民生工程。為此,應密切關注公共體育設施的普及度,加大對體育設施的財政撥款,為人民群眾打造便利的活動場地。積極落實體育場地設施是否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其次加強體育人才隊伍的建設。著力為人民群眾做好健身指導,開展各類體育教育和培訓,多渠道培養社會指導員,提升體育人的專業素養和文化水平。積極打造高水平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人民群眾指導體育專業知識的平臺,激發人民群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最后著力推進學校、社區、家庭形成合力,促進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發展。社區要將家長、學校或社會體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納入社區發展規劃,將體育教育指導作為向轄區群眾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內容,運動健身基地和公益性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場地可免費接納社會人員,做到有安排、有效果。校內與校外有體育健康輔導站(點),運用面詢、授課、電話、網絡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引導。促進學生、家長、社會人員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人民群眾的體質健康水平。
(二)加強公共體育服務保障,維護群眾合法的運動權利
首先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完善制度法規。政府部門應結合公共體育服務的特點,出臺湖南省公共體育服務相應的政策,明確對公共體育服務保障的范圍、方式、內容、標準、監督以及績效評估的規定,以便為保障公共體育服務提供更加細致化的指導,健全公共體育服務的實施意見和配套制度。其次加強政府部門監管,提升服務效率。可定期開展關于公共體育服務相關理論內容的學習,提升政府部門對公共體育服務管理和服務水平。明確政府部門之間的權責劃分,對公共體育服務項目劃分專門的政府部門,有效處理政府部門與承接組織以及人民群眾之間的問題,提升政府部門對公共體育服務各事宜的行政辦事效率,促進服務有序、高效的發展。再次科學評估與監督,保證人民群眾的體育權利。針對不同的公共體育服務,政府應制定完善的監督評估細則,并在實施監督評估時除政府部門外可邀請相關專家、群眾代表以及承接主體的同行等加入服務評估隊伍中來,對服務質量與態度較差的承接主體,給予一定力度的懲罰,如資金懲罰等措施,或限制其參與之后政府部門的公共體育服務活動,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多人群參與的監督與評估。最后鼓勵引導社會組織、企業參與。在體育公共服務管理上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宏觀引導的前瞻性,加強體育組織各利益主體之間的交流協作,如通過政府財政補貼、PPP模式(公私合營)、特許經營、貸款貼息、優惠政策等方式支持社會體育組織或其他社會力量。合理優化體育資源的配置,靈活引入市場投資,使得資金來源渠道多樣化,如通過民主決策引入社會捐款,公司贊助等多種形式,以此發揮社會體育組織、市場與服務三方機構的主觀能動性,且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人才、資金優勢,并連接社區的社會資源,形成政府部門引導管理、市場資源共建以及社會體育組織自主供給的多元供給模式。
(三)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場地設施,以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
首先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科學合理的建設健身場地。要系統梳理可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城市空閑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廠房、建筑屋頂等空間資源,以及可復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娛樂、養老、教育、商業等其他設施資源,制定并向社會公布可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筑目錄。評估健身設施布局和開放使用情況,對照相關標準規范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摸清健身設施建設短板。擴大現有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的范圍,在文化廣場、社區、小區、村委會等群眾活動較為集中的場所配備了室內有氧類、力量類等健身器材,配套了球類場地、健身步道等室外活動場所。其次統籌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均衡配置體育資源。加大政府部門政策支持,做好宏觀調控,簡政放權。按照國家制定器材、設備、設施標準,有計劃的逐步補齊器材、設施、設備的供給,對體育資源的管理應納入政府部門政績考核標準中,建立健全責任明確、分工合理、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提出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具體貫徹落實措施。最后大力推廣智慧化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推廣政府部門出資、社區出地、企業運營的策略,借助體育運動APP統計,實現互聯網運營的智慧化健身模式,推進智慧化跑道、智慧化體育公園、智慧化健身中心的建設。
(四)打造高質量的公共體育產品,提升群眾體育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首先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體育產品。大力打造廣播體操、啦啦操、跳繩、健身、徒步、爬山、騎自行車等大眾化的喜聞樂見的健身運動產品;大力振興籃球、足球、羽毛球三大球類公共體育運動產品的購買;積極推廣劃船、攀巖、滑輪、皮劃艇、高爾夫、滑雪等新興體育產品的使用;加大推廣武術、舞龍舞獅、龍舟、太極拳等民族傳統體育產品。其次加強對公共體育產品開發。隨著互聯網新形態加速前進,各種智能運動產品也隨之出現。需要進一步完善體育運動產品與“互聯網+”相融合,打造更優的智慧化體育產品,對運動者的實時心率、速度、燃燒的脂肪、運動量等監測,使群眾的運動更高效,打造智慧化體育運動。最后實現公共體育產品的購買以需求側為導向。以需求側為導向,有針對性地根據群眾的體育需求給予體育公共產品,相關部門通過不同渠道獲取群眾真實的想法與體育需求,既要重視供給又要重視需求。其一,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在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之前先建立政府部門與群眾之間連接的橋梁,打通信息傳遞的渠道,如手機APP、網絡調查等信息載體使群眾對體育服務的內容進行選擇,征求群眾不同的體育需求意愿,通過自下而上的形式確定購買服務內容,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真正的體育需求。其二,建立政府部門與群眾之間的雙向通道,群眾在參與過程中及時反饋意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高效處理,使群眾表達自身的訴求,擁有充分參與購買體育公共服務事務的權利。其三,政府部門在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兒童、殘疾人、老年人等人群的不同需求,同時加大對體育服務的購買力度,增加體育服務的購買數量,滿足更多群眾的多樣性體育需求。
參考文獻:
[1]湖南省體育局.湖南省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Z].2021.
[2]陳勇,周欣.湖南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有效運行機制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3):148-149.
[3]魏藝倫.對我國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發展策略探析[J].田徑,2021(12):32-33.
[4]楊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01):20-25.
[5]梅秀萍,李偉業.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環巢湖地區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研究[J].西部學刊,2021(22):44-46.
[6]傅鋼強,魏歆媚,馮加付.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實現程度:評價構建與實證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1,20(11):1-8+87.
[7]袁卓.政府購買體育服務中居民獲得感調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8]劉美麟,信雯燕.鄉村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