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書鳳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54-02
摘? 要? 為了更好地貫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本文以“健康第一”作為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理念,立足學生發展為中心,充分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結合實際設計一年級投擲輕物的教學內容,設計愛國、愛黨、愛軍、增強體質回報社會培養為主線的學習情境,增強投擲課程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程練習。
關鍵詞? 小學? 水平一? 體育課? 情境教學
一、前言
體育課程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體育教育一方面能夠直接提高學生的體質,增強學生的體育素養;另一方面體育教育能夠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例如體育教學可與德育、軍事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等。在小學水平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走、跑、跳、投、攀爬、平衡、懸垂、支撐等項目被統稱為基本身體活動,這些技能運動目標結合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是兒童生活中所需要的實用技能,是全面發展兒童身心健康的主要內容和手段,是水平一教材中的重要內容。
基本身體活動中有些內容的趣味性強、技術性低,有的內容技術性稍強、趣味性低,為了更好地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能使學生快速進入體育學習的環境中,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對體育課程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深度研究教材后,將水平一投擲輕物與情境教學進行融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投擲輕物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目的
小學體育中水平一、二、三教材里都有基本身體活動,各水平的教學難度和方式有一些較差,就出現了在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形式單一、組織形式僵化、教學內功重復、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難度分層和銜接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還是采用單一的教授技術的方式,可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厭學、厭難情緒,就會給后續的體育課程學習造成不好的印象,使學生討厭體育老師,討厭體育課。常規的投擲與游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兒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提問、思考問題的天性。他們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的階段,身體機能發育不完善,神經系統的發育也不夠成熟,他們的感知覺具有無意性和情緒性,注意力不穩定缺乏持久性,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設計帶有情境的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興趣,以期使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能符合他們的身心特點,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為推動小學體育課程的改革提供參考。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文章的撰寫,作者在中國知網上檢索了以“小學體育”、“情境教學”為主題的相關文章,同時通過期刊、互聯網等方式檢索體育教學、情境教學模式等相關內容,并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分類和分析,為本文的撰寫提供思路。
(二)視頻分析法
認真觀摩“一師一優課”中的優秀課程,校內及校外優秀教師的課程,為本次備課打基礎,參考優秀課程,設計本次授課的各個環節,以便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訪談法
根據本次課程構思水平一投擲輕物“我是小小神投手”,采訪了本校的中級和高級教師,聽取各位老師的建議,調整情境教學環節,以期有更好呈現。
四、課程內容的創設
通過研讀相關文章,國內外學者對于情境教學法的切入點都從“創設典型情境”,曲宗湖《體育教學模式問答》(2003)在文中將情境教學法理解為“教師根據所教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設置相關的故事情節、器材、場地和授課分為,以提高學生學生體育學習的情趣,從而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發展學生體育興趣的一種教學模式。”
樊騰飛情境教學法在《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際運用的策略研究》一文中也提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注意時間較短,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個學習的情境,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體驗競技體育的魅力。
(一)建立主題
本節課選自《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基本身體活動中的投擲與游戲小節,投擲是人體基本活動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勞動、體育、國防中都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水平一投擲教材技術要求比較低,主要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然揮臂的投擲動作,重點發展學生擲遠的能力和發展身體協調性為主,其中應該注意讓學生多投的前提下,還應該注意左右手臂的均衡發展。
在分析教材的前提下,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了以《我是小小神投手》為題目的主題教育。本節課的創設了抗美援朝的教學情境,以整隊出發(開始環節)、利用動感節奏進行動感熱身和體能練習、實彈練習、彈藥運輸(主體環節)、扭秧歌歡慶戰爭勝利(結束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化身為小軍人,為了在實戰中獲得軍營神投手的榮譽,而努力練習。在練習中學生會按照教師的引導對自己或是對同組的學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在練習中互相協作,提高練習效率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情境練習的樂趣。設計的主題可以總結歸納為:“樂中練、動中樂、玩中練”。
投擲項目的開展能使學生增強肌肉抗阻能力,強化骨骼力度、神經傳導能力,充分調動神經支配能力,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水平一階段為學生建立正確運動技術能夠在后續的技術學習時逐層深入,在技術加難的前提下,保證學生關節不受損傷,也能使個人投擲水平得到一定的發展,甚至爆發力較好的學生可以選入校園田徑隊,作為儲備人才訓練建設梯隊。
(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認知目標:通過課程教學,75%~85%的學生進一步掌握持輕物手肩上屈肘、快速揮臂的技術動作,養成正確的出角度。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促進學生上肢力量以及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
3.情感目標:通過練習,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克服困難、相互協作等優良品質。
(三)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我使用了一段中國志愿軍入朝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作戰視頻,適時地進行講解,為學生營造軍人保家衛國的愿望。為感恩偉大祖國,感恩偉大軍人,我設計了“給我軍運送物資”的情境,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歷史,緬懷先烈,另一方面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體驗軍人遵守命令的意識和習慣。
視頻和講解讓學生一瞬間進入到情境中,他們的精神從眼睛和站姿中透露出來,此時我提問學生:“同學們,剛才的視頻中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武器裝備雖然遠遠落后美軍,但是我們抱著必勝的信念和保衛祖國的強大信念與他們作抗爭,在這場戰役中我軍取得了勝利!在剛才的視頻中有一位神投手叔叔,他炸毀敵軍碉堡為我軍輸送通信設備爭取了時間,大家看這位叔叔多英勇,你們想成為擲手雷神投手嗎?”學生:“想!”師:“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手持小彩球模仿老師的動作,做擲手雷練習。”通過幾次模仿練習,師生可以一起總結動作要訣,便于學生記住肩上屈手,向前揮臂。按照教師的示范和要求,我使用過渡語言引入到學生擲指定高度的敵軍設備。
情境創設和語言的引導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成為了角色中的軍人,每一位性格各異的學生在此時目標一致,那就是學會擲手雷,摧毀敵軍建筑,為我軍運送通信設備而努力。他們情緒高昂,在練習中能按照老師要求安全有序地開展個人練習、雙人互助練習,沒有一位同學因為困難放棄。
(四)合作練習,提高能力
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體育課程是外顯的,體育技術的掌握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經歷動作的泛化、分化后達到動作自動化。為了達到動作技能的自動化,就要經過多次的重讀練習,本次課程中為了緩解學生在練習中的枯燥感,我使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學們,你們每命中一次敵軍建筑物,就能給我軍第九軍團最后戰役的獲勝提供勝算!”“4個小組比一比,哪一組能夠命中敵軍標志物多!”。學生為了銷毀更多的敵軍建筑物,他們互相幫助,并按照教師的動作要求將手中的手雷擲向建筑物。經過我的語言調動,學生能夠一直保持較高的參與興致。
為了保證學生兩次手臂力量的均衡發展,我一直堅持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展雙側手臂的運動能力,右手投完了,左手也盡量的按照技術要點進行練習,學生又趕到了新鮮感,又用興奮的狀態投入了練習中。
一節課的評價不應該只有教師的評價,而應該有更多的評價方式。經過多次的練習后我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練習情況進行評價,然后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最后教師總結,通過多種評價的形式幫助學生找到個人的不足,及時得到改善和提升,每一位學生在課上都能有不同的收獲。評價后我告訴學生們:“我們在視頻中看到軍人叔叔擲手榴彈一方面擲得很遠,另一方面擲得很準,我們練習時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學習軍人叔叔,不僅要遠也要準,是不是?”學生們興奮地說到:“是!”。通過練習,學生在玩的同時也一直不停地練習,感受到了不同的練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了體育活動的樂趣,在整節課的練習中我一直融入了國防教育和愛國教育,把學科之間進行了融合。
(五)平穩心神,積極恢復
一節完整的體育課程應該是使心率逐漸提升,達到峰值后在結束環節應該逐漸回落直到靜息心率時的狀態。因此當結束環節響起節奏緩慢的慶祝音樂時,學生拿著手中的流星球紅色彩帶飄揚起來,簡單舒展的秧歌動作,既讓學生接觸到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扭秧歌,又讓學生一直在情境教學的氛圍中,既緩解了學生的練習疲勞,又讓學生的心理疲勞得到消除。
五、結語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面對不同水平段學生的教學尤其是水平一學生的教學時,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和觀察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設想到每一個環節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對于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其特想法老師不要一味否定,而是要適當給予肯定和鼓勵。反之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于一定的抵觸心理,降低學習效果。
在水平一投擲輕物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各個環節的銜接要緊湊,老師的語言能力要精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開始環節、主體環節和結束環節自然進入,所有的練習都要圍繞著確定的主題,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曲宗湖.體育教學模式問答[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樊騰飛.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際運用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9(07):167.
[3]宋麗杰.投擲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課中的重要意義[J].科技創新導報,2013(27):121.
[4]天津市教育局黨校黨建研討班.情境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J].天津教育,1998(09):15-17.
[5]毛振明,賴天德,宋翠翠.論體育新課改中“主題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兼評當前“為體育課命名”的現象[J].理論·研究,2007(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