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銅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60-02
摘? 要? 乒乓球訓練對于學生成長而言能夠起到較為積極的作用,通過乒乓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在強化學生體質(zhì)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隨著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乒乓球教學方式也應隨之改革,教師需根據(jù)每位學生成長特點,制定不同教學方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每位學生都能明確學習乒乓球的意義。乒乓球教學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師不斷研究教學可行性方案,通過經(jīng)驗的積累制定更為妥善的教學方式,以達到乒乓球教學目標。
關鍵詞? 乒乓球? 教學方式? 訓練
一、前言
學生成長環(huán)境不同,興趣愛好也會存在一些差異,部分學生對乒乓球訓練的積極性不高,這種情況也限制乒乓球教學的開展。而乒乓球被譽為我國“國球”,體現(xiàn)其在國民運動中的重要性,并且乒乓球訓練不會受到過多的場地限制,能夠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提高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更利于學生群體開展[1]。為達到乒乓球教學目標,改變學生對乒乓球訓練的消極態(tài)度,教師需突出乒乓球本身帶有的游戲屬性,激發(fā)學生勝負欲望,為學生營造更為活躍且快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乒乓球的魅力。
二、拓展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教師開展乒乓球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多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只是根據(jù)教學進度為學生講述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而后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此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為學生傳達實際教學內(nèi)容,但形式相對單一,無法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如若只是引導學生自主練習,較難達到乒乓球教學目標。為此,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手段,實現(xiàn)教學的多元化[2]。學生經(jīng)過系統(tǒng)學習后,大多已經(jīng)對教師教學手段產(chǎn)生一定認識,為打破學生對傳統(tǒng)教學印象,提高學生對乒乓球的熱情,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成長需求制定趣味性教學方式,集中學生注意力,避免學生出現(xiàn)走神或是被其他新鮮事物所影響的情況出現(xiàn),通過趣味性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乒乓球的樂趣,從而更為積極主動的投身到乒乓球練習中。同時,以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常出現(xiàn)散漫、不愿學習的情況,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組織紀律,而在趣味性教學模式下,更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可與學生共同開展練習,營造更為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從而產(chǎn)生乒乓球訓練信心,更為努力的完成乒乓球訓練目標。
例如,在學生開展“左推右攻”練習過程中,教師可扮演學生的陪練角色,一方面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還能及時對學生的擊球動作進行校正,促進學生掌握擊球技巧,保證擊球動作更為規(guī)范且標準[3]。雖然此教學方式能夠達到教學目標,但教師只有一人,無法滿足全班學生的學習進度,部分學生在此模式下,能夠參與教師一對一訓練的機會較少,如若任由學生獨自練習,又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時期處于一種訓練模式下,也會影響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為此,教師可根據(jù)擊球動作特點設計更符合動作需求的乒乓球操,而后為學生播放具有節(jié)奏的音樂,引導學生隨著音樂開展乒乓球操練習,此方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擊球動作,還能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訓練效率,使學生能夠在乒乓球訓練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
三、減少教學難度,豐富教學形式
因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所有涉及到乒乓球的相關知識傳達于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加快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乒乓球的訓練技巧和打法類型較為多樣,學生在快節(jié)奏的教學氛圍下無法真正掌握乒乓球技巧。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練習強度,學生并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全理解教師所傳授知識重點,且會直接降低乒乓球教學效果[4]。尤其對于一些基礎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習,高強度學習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甚至會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心,導致學生出現(xiàn)手足無措喪失學習興趣的情況。為緩解學生學習壓力,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方法,教師需盡可能的將繁雜的教學內(nèi)容簡單化,以更為直接的方式為學生展現(xiàn)乒乓球相關技巧,豐富教學形式,使學生掌握關于乒乓球的正確練習方式。多媒體教學能夠為學生更為直接的展現(xiàn)乒乓球訓練技巧,學生可以慢動作觀看乒乓球要領,從不同角度分析乒乓球的動作細節(jié),形成對動作和技巧更為全面的認識,從而在提高教學進度的同時,達到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生參與某個乒乓球動作訓練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乒乓球運動員的動作要訣,而后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為迎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播放視頻時可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放慢視頻播放速度,使每位學生都能清楚觀察到乒乓球的握拍姿勢,分析專業(yè)運動員是如何更好地擊打乒乓球。在進行到教學重點時,教師可將連貫性動作以PPT的形式呈現(xiàn),明確學生此部分為重點內(nèi)容,應自主加大訓練強度。同時,以PPT的方式展現(xiàn)乒乓球訓練,也能夠強化學生對動作的印象,更利于學生進一步練習和模仿。為達到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提問,分析學生現(xiàn)階段學習情況,而后指出學生的不解之處,幫助學生共同樹立本堂課程教學重點,在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對乒乓球不同動作都能產(chǎn)生更為清晰的認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障課堂教學質(zhì)量。
四、增強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動力
不論對于哪個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都是引導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灌輸式教學只能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并不能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也無法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興趣是除乒乓球教學本身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方面的基礎要求外,能帶動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潛在能力的要素。其在強化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使每位學生都能切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期間,也要根據(jù)學生興趣點對教學形式和手段進行相應調(diào)整,分析學生學習特點,基于學生本身情況和興趣內(nèi)容進行教學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乒乓球相關技巧,從而達到乒乓球教學目標。另外,不同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如若只是為達到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教學,那么最終的教學效果也將無法達到,甚至并不能真正帶動學生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作更為多樣的學習條件,激發(fā)學生對乒乓球的好奇心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能夠時刻保持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在乒乓球課堂活動中有所收獲。
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需先為學生講述乒乓球的相關操作方法,而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此過程中教師應照顧到每位學生學習進度,對學生提出指導意見,培養(yǎng)學生練習自信心,鼓勵學生開展自主練習。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乒乓球相關要領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由小組成員帶領學生共同練習,打造互相學習、互相指導的教學氛圍。單一的練習模式并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熱情,教師可以比賽的方式進行,組織學生將乒乓球立在拍上保持平衡,不可讓乒乓球掉落在地的比賽式游戲,統(tǒng)計小組學生乒乓球于拍上的時間總和,最多的小組獲勝。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更能激發(fā)學生好勝心,提高學生團隊精神,如此可在強化學生乒乓球能力的同時,使每位學生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五、落實分層教學,強化學習能力
每個學生成長特點不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部分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教師需要以循序漸進、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掌握乒乓球相關要領。針對一些接觸過乒乓球的學生,其本身已經(jīng)對此項運動產(chǎn)生一定認識,但相關動作不夠規(guī)范,還需進行系統(tǒng)且科學的知識點學習。對于此類學生,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乒乓球動作和技巧掌握進行科學規(guī)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使學生能夠在現(xiàn)有基礎上實現(xiàn)知識和技巧的進一步掌握。對于部分未接觸過乒乓球且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需細化動作要領,幫助學生詳細分析乒乓球相關知識,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更為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中。分層教學的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分層教學也能針對學生特點為其設定更符合成長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練習和學習中看到自身的進步,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信心,增加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更合理融入班集體學習活動中。除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外,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乒乓球掌握能力為學生設計教學計劃,實現(xiàn)學生階段性成長,同時保障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開展乒乓球教學活動時,可根據(jù)學生基礎情況分為ABC三組。A組學生教師需引導學生練習握拍、對墻擊球等基礎技巧,幫助學生掌握球性,使學生明確務實基礎的重要性。在學生達到A組的教學目標后,再對學生傳授B組的相關教學內(nèi)容。對于B組學生,教師可增加學習難度,引導學生練習更多的乒乓球技巧,包括正反拍轉體以及自顛球等相關內(nèi)容,做到乒乓球技巧練習的進一步升級。對于C組學生,此組學生大多具有較強的運動能力,并且身體素質(zhì)和反應能力都高于前兩組,所以教師可組織學生練習三角傳球,或是以互相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練習熱情,達到學習目的。
六、結語
總之,乒乓球運動對學生要求較高,學生不但要保證身體素質(zhì)達到訓練標準,還要充分掌握乒乓球技巧,以更快的反應能力達到乒乓球訓練標準。而部分學生知識掌握能力較差,無法跟隨教師教學進度,加之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并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也影響最終教學效果。為此,必須分析乒乓球教學特點,制定更為有效的可行性方案。具體應以趣味性教學、分層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并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完善教學策略,如此可在保障教學效率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活躍且和諧的氛圍下投入乒乓球訓練中。
參考文獻:
[1]楊樂.多球訓練法中多人供球方式在乒乓球教學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0):44-46.
[2]劉袁景.體育教育專業(yè)乒乓球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D].株洲:湖南工業(yè)大學,2021.
[3]周飛.“乒乓”之中育身心——以乒乓球教學為例談體育教學[J].新智慧,2021(17):83-84.
[4]郭一成.淺析乒乓球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0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