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彥飛 郭立新 張琳




摘要:創業與否取決于若干影響因素,其中包括潛在創業者決策時的心理因素與創業領域。互聯網領域具有不同于實體經濟的特征,環境特征影響創業者的決策心理,決策心理影響決策行為。文章選擇了五個具有代表性的因素作為決策心理標準,包括成就導向、自控力、風險偏好、自信、責任力。運用統計分析技術,分析了這五個代表性因素作為決策標準對互聯網創業者決策行為的影響程度。
關鍵詞:互聯網;決策心理標準;創業者;江蘇省
以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時代為背景的創業具有決策因素單一、決策速度緩慢、決策理性化程度較高等特點。而互聯網時代,因為科技的發展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使得創業決策的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互聯網領域的創業有別于實體經濟領域,影響創業者創業決策的因素自然也與實體經濟有所區別。互聯網領域時間性、競爭性與復雜性決定了有必要探討有哪些主要心理因素作為決策標準,進而對創業決策行為產生影響。自國家實現創新驅動戰略以來,創新和創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基于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在享受著互聯網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萌生出進行互聯網創業的意識。在創業作為社會與學術共同熱點的背景下,互聯網領域的創業決策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與理論意義。
一、互聯網領域創業環境
1. 政治法律環境。中國乃至世界的互聯網經過30年的發展形成規模的同時也走向多元化。互聯網經濟時代不但衍生出了一批創新型的線下網絡主體,還生成了一批虛擬網絡主體和平臺,既往的線下的常規型創業網絡正逐漸被顛覆,新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創業網絡正在形成。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同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提出推動電子商務走向海外、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等的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相繼推出網絡強國戰略、媒體融合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等一系列戰略規劃和發展指導意見,充分激發科技人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以發展新經濟,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2. 經濟環境。我國互聯網經濟近幾年的發展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突飛猛進,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媒介加速了跨境電商、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商品交換方式,目前電商所占GDP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顯示,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較2016年增長17.24%,為26.70萬億元人民幣。《2021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占GDP的34.8%。數據表明中國數字經濟的增長速度迅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3. 社會文化環境。網絡文化是隨著互聯網、電視、手機等技術發展而衍生出的一種新型文化。它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絡空間形成的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的集合。互聯網龐大的信息庫和信息傳遞的即時性,促進了主體文化選擇的自由和獨立,也讓互聯網使用者體會到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有利于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融合、傳播。另外互聯網也具有隱私性和虛擬性,且簡單快捷易操作,被時代迅速地接受,人們通過使用互聯網,在計算機的輔助下一方面可以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可以成為信息的創造者或提供者。
4. 技術環境。社會的發展帶動了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通信技術也已經呈現跨越式的進展,現代社會生活對網絡隨著技術的提升產生高度依賴,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物物交換、現金支付等傳統支付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現代文明的需求,在社會的迫切需要下第三方支付的出現成為必然事件。國內5G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的進一步發展,伴隨著手機用戶急速增加,手機上網會更加便利。淘寶、京東、蘑菇街等手機APP給手機用戶網上購物帶來極大便利,留給互聯網公司或互聯網創業者巨大的潛在市場發展空間。
二、決策心理標準
從理論上講,決策心理是決策時的心理狀態或典型特征。決策心理標準是決策時的主要心理依據,即主要心理因素。創業者決策時,無時不刻地受到多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調查顯示,主要有成就導向因素、自控性因素、自信心因素、責任力因素、風險偏好等。
1. 成就導向。成就導向是一種以追求成功或者成就為目的的心理。2021年3月29日《財經早餐》披露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自述,“成功與否并非我創業的根本原因,成就感才是”。在張一鳴的創業決策心理標準體系中,典型地展示了“硅谷”的創業觀——出于熱愛、沉迷挑戰、延遲滿足,其選擇創業項目、是否創業的主要標準或者唯一標準就是這個創業項目有沒有“挑戰性”,能不能帶來“成就感”。高成就導向會使互聯網創業者做出的決策會更利于企業發展。
2. 自控性。自控性通常被用來描述決策者對自身行為的控制能力。何大安(2005)的觀點認為,個體在面對不同的利益選擇時,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才能獲得更長遠的利益。互聯網創業者只有擁有較高的自控能力才能使其決策更理智,才能使企業獲得更長遠的利益。增強自控力在決策中可以使決策者更加理智、遇事更為冷靜,自我得到健康積極的發展。自控力薄弱的決策者易沉不住氣,容易拖延決策甚至影響到最終的決策。
3. 自信心。自信心因素在描述創業者品質、創業者精神、創業情緒、創業認知時均被賦予了重要意義。經典創業理論中創業者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完成創業活動的自信程度決定了創業意向的強度。互聯網創業者自信心程度越高,其創業的意向就會越強烈。信心是一個決策者或領導者在作出決策時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質,它能夠充分顯示出決策者對自己的決策所帶來的成果是勢在必得的,同時也能使員工產生一種為決策戰斗到底的精神意志。
4. 責任力。潛在創業者能否實施創業行為取決于如何處理協調利益相關者關系,這主要與責任力有關。生命的意義在于責任,責任就是擔當和義務,無論對親友、對生活、還是對工作我們都要負有責任心,擁有責任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礎,俗話說的好,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互聯網創業時這一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決策時決策者具備良好的責任心是順利完成工作、事半功倍的重要保證,也是能夠體現決策者自身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
5. 風險偏好。個體對于風險的認知和態度則被稱為風險偏好,經濟學理論利用價值或者效用的函數表示風險偏好。創業者在進行決策時,受到個人本身風險偏好水平的影響,風險偏好不同的潛在創業者對項目的要求是有本質差別的。當決策者面對不確定決策時,其風險偏好類型對決策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不同風險傾向的決策者會選擇不同的決策行為。
三、實證分析
1. 理論假設
互聯網領域的環境特征有別于實體經濟,與這些特征的心理因素是相互影響的,共同作用于創業抉擇。可以提出如下假設:
H1:選擇互聯網創業的決策心理因素是一個復合結構,有成就導向、自控力、自信心、責任力、風險偏好這五個維度。
2. 對象與方法
以江蘇省潛在創業者為調查對象,通過創業者論壇群、朋友介紹等途徑,尋找互聯網領域潛在創業者。發放問卷126分,回收100分有效問卷。在設計問卷時分別對每一個因素設置了四個問題,每一個問題劃分為1、2、3、4、5分,借鑒五分量表法表達同意的程度。比如,對于成就導向因素,設置“面對能夠測量我能力的機會,我會感到有吸引力”等題項。
3. 信度效度分析
根據規則原理可知一般當“Cronbach’s α>0.7”代表信度較好,α>0.8代表信度高,α>0.9代表信度質量很高。本問卷α是0.906,這說明該量表的可信度較高。本問卷的 KMO值為0.841,表明研究數據的效度高,可以被接受。
4. 各因素的影響力度分析
由圖2可知,100名的互聯網創業者最終得分集中在80~89分和70~79分這兩個分數段,低于70分以下的創業者人群只占了7%,可以得出一個粗略的結論,對于絕大多數的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只有當他們的成就導向、自信心、自控力、責任力、風險偏好這五大心理因素得分至少高于70分才會選擇互聯網創業。
(1)成就導向影響力度。成就導向反應的是潛在創業者勇于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心理狀態。從圖3可以看出,成就導向因素得分集中在15~17分占比58%,18~20分的占17%,說明江蘇省互聯網創業者絕大部分具有較強的成就導向,他們對自己要求很高,傾向于挑戰有難度的工作任務,而且會在工作中為自己設定高目標,不斷地發掘自己的潛力力求事業上的進步。
(2)自控性影響力度。圖4反映得分集中在15~20分其占比87%,15分以下占比13%,這充分說明在已經選擇互聯網創業的創業者自控力都比較高,所以自控力心理因素是互聯網創業者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只有自控力得分達到15分以上一個人才選擇互聯網創業的幾率會更大。
(3)自信心影響力度。圖5顯示創業者測試自信心因素最終得分集中在15~17分,有72%的創業者屬于不穩定型高度自信,10%的創業者屬于穩定型高度自信,18%的創業者屬于穩定型或不穩定型低度自信。說明只有當創業者具有高度自信時才有把握選擇互聯網創業。
(4)責任力影響力度。圖6顯示互聯網創業者在測試責任力心理因素時得分集中在15~20分共占比93%,充分地表現出已經選擇互聯網創業的人群具有較強的責任力。
(5)風險偏好影響力度。圖7顯示,測試分險偏好心理因素的總分集中在13~16分,這說明62%的互聯網創業者絕大部分屬于風險積極型,25%的互聯網創業者屬于風險激進型,12%的互聯網創業者屬于風險平衡型,只有1%的屬于風險穩健型。說明創業者必須不害怕風險,具有很好的對風險的識別力才能抓住機遇。
四、結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創業已成為當今社會新的創業模式,互聯網時代,不同的決策心理類型會導致不同的決策行為。而潛在創業者是否會選擇互聯網創業取決于多種因素。由于每個決策者的心理因素比重不同,從而使得最后做出的決策行為也不同。本文分析了五大心理因素,并且逐個剖析了對互聯網創業者決策心理的影響程度,這五大因素以一種復合的心理標準共同作用于決策者的創業決策行為。
參考文獻:
[1]袁方,史清華.從返鄉到創業——互聯網接入對農民工決策影響的實證分析[J].南方經濟,2019(10):61-77.
[2]葉映華,徐小洲.大學生創業心理研究的十年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2018,39(02):68-74.
[3]Eysenck Michael W.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for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4,60(04).
[4]胡貝貝,王勝光,任靜靜.互聯網時代創業活動的新特點——基于創客創業活動的探索性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5,33(10):1520-1527.
[5]申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學,2019.
*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創業者決策心理標準與運行機理研究”(批準號19GLB016)。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