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改選
摘要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生態文明建設與交通運輸建設結合發展的具體表現,在推進交通運輸行業結構轉型升級、降低交通運輸耗能、減少交通運輸污染、促進交通運輸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從構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現實需求出發,結合當前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對其構建戰略進行了探討,明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構建可從結構優化、管理提升、政策完善、資源技術強化、評價體系完善等方面入手落實相關措施,以保證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發展,從而加快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低碳;環境保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F512;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5-0184-03
0 引言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本質在于通過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統籌規劃、部署、管控,促進各種運輸方式之間有效銜接,形成完善且科學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在提高交通運輸能力的同時,降低交通運輸能耗與污染,實現交通運輸“三高三低”(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發展。基于近些年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交通運輸行業已成為引領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行業之一,面對新時代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的新變化新要求,加快交通運輸行業轉型至關重要。而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作為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重點,需要在科學的戰略規劃中獲得科學、穩定、有效發展。
1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現實需求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是生態文明建設貫徹落實到交通運輸事業中的具體表現,是實現交通運輸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是一項復雜、綜合、長期工程,因此需要在對其構建需求全面掌握的前提下制定戰略規劃,以保證構建工作科學、有效、規范開展。基于經驗歸納與總結,可將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現實需求歸納為外部發展需求與內部發展需求兩方面,具體如下:
1.1 外部發展需求
縱觀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現狀(見表1),可知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整體呈增長式發展(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項目同比下降),鐵路、公路、機場、管道干線建設全面加強,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漸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1]。隨著交通運輸行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交通運輸項目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交通運輸能耗與環保問題日漸凸顯。據相關研究表示,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量高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25%,噪聲污染高達城市噪聲污染的80%,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垃圾資源利用率不足6%。可見交通運輸行業要想在新時代中獲得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走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之路,需要高度重視自身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深度融合。與此同時,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與發展相關政策方針、制度標準、規范要求等,明確表示: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產業低碳發展能力;將生態環境保護貫徹落實到各領域各行業中,持續深化能耗重點行業、污染重點行業的節能與環保;注重運輸資源整合利用,推進綠色物流發展等[2]。可見,構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新時代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客觀要求。
1.2 內部發展需求
基于交通運輸事業的高速發展,交通運輸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如何提高交通運輸項目市場競爭力,保證交通運輸企業可持續發展成為運營者以及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問題。發展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交通運輸服務優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對接,利于交通運輸企業綠色運輸工具、綠色運輸技術、綠色運輸服務項目的研發,推動交通運輸事業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在構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過程中,促進了交通運輸相關企事業單位溝通,包括交通運輸工程設計企業、交通運輸工程建設企業、交通運輸工程養護企業、土地資源管理單位、交通運輸物流企業、交通運輸綠色技術研發企業、地方旅游企業等。在各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下,交通運輸服務新機制、新環境、新文化、新模式等得以有效生成,利于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3]。
2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主要問題
在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全面、準確掌握其構建問題,從而根據問題制定優化措施,以最大限度規避或降低問題影響,讓構建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縱觀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2.1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均衡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均衡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具體表現為交通運輸方式發展不均衡、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發展不均衡。就交通運輸方式而言,公路運輸始終占據主體地位,多數地區已經出現公路建設過飽和現象,但鐵路、港口、航空建設明顯不足,不僅增加公路運輸負擔,也影響公路、鐵路、水路等運輸銜接,降低綜合交通運輸能力,制約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運輸區域發展方面,2020年我國水路貨運量已經達到76.2億t,占全部貨運量的16.4%,但多集中在蘇浙地區,江蘇、浙江兩省內河航運貨物量所占比重,高達我國內河航運貨物量的60.8%;2019年我國鐵路運營里程超過13.9萬km,但僅內蒙古就占1.3萬km,各省份鐵路運營里程分布差異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增添了難度。
2.2 交通運輸功能規劃不明確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關鍵在于交通運輸資源整合與統籌管理,這就需要準確、全面掌握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情況,了解區域物流需求,從而對各種運輸方式客貨運功能進行明確劃分,以保證客貨運流通的通暢性、規范性、有序性、安全性。目前,多數地區并未對交通運輸功能進行科學、明確規劃,導致客貨運輸銜接不暢,部分運輸處于飽和或閑置狀態,降低交通運輸資源利用率,增加交通運輸安全風險,制約綜合交通運輸服務能力提升。
2.3 相應發展機制建設不完善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較高要求,綜合交通運輸項目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等均需要體現節能、環保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交通運輸項目建設與管理成本增加。而在缺乏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相應扶持、激勵等機制的情況下,交通運輸項目投資者、運營者為保障自身利益很難嚴格按照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要求開展各項工作。目前,關于循環經濟建設、低碳經濟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國家雖然出臺了一些支持與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了方便,但并未針對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制定具體優惠與支持政策,加之社會公眾對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缺乏認知,導致社會投資者對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項目缺乏興趣,參與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從而制約了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使交通運輸行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多停留在理念上。
2.4 資源與技術支撐能力不足
構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離不開資源與技術支撐。從目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資源利用率低下、綜合交通運輸技術體系不完善、循環低碳交通運輸技術設計應用能力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加強資源整合配置;加強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相關設計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管理人才隊伍、科研人才隊伍等建設;加強低碳運輸、綠色運輸相關材料、設備、工具、技術研發;加強低碳、綠色運輸技術引用標準編制等,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強有力的資源與技術支撐。
2.5 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不完善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評價指標體系在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評價指標體系,投資建設者能夠更好評估低碳交通、綠色交通建設方案,能夠準確了解綜合交通運輸現代化水平,能夠明確綜合交通運輸與生態環境保護融合發展的綜合效能,從而做出投資決策。其次,通過評價指標體系,政府能夠更為準確、全面了解交通運輸企業綠色發展情況,對交通運輸企業進行有效監督與管控。此外,通過評價指標體系,交通運輸企業能夠對低碳發展項目、創新發展項目等進行科學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項目調整,提高項目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目前,雖然多數地區在發展低碳綜合交通運輸時進行了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但多數評價指標體系架構過于簡短,評價技術導則缺失。加之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綜合、復雜工程,且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較高要求,因此所構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評價指標體系已具備一定特色。
3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具體措施
根據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要求,結合構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現狀問題,建議遵循因地制宜、全面統籌、多方發展、協同并進原則,能夠從結構、政策、技術、管理、體系等多方面進行戰略規劃,落實優化與改進措施。
3.1 以結構優化,加快轉變速度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交通運輸方式不同所產生的能耗與污染也不同,這就需要在構建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時,抓住交通運輸結構轉型升級機遇,做好綜合運輸結構調整與轉變工作,實現以最優運輸方式獲取最大運輸效益與生態效益。在此過程中,一要加大低碳型交通運輸方式建設力度,提高低碳型交通運輸工具利用率;二要根據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情況,結合客貨運需求,適當增加水路運輸,充分發揮其在能耗節約、單次運輸量大等方面的優勢;三要根據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以及居民出行需求,針對性發展公共交通,通過城市交通結構轉變,降低交通運輸能耗與污染;四要促進多種運輸方式銜接,通過交通運輸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工程銜接、標準統一等方式方法,形成“公路-鐵路”“公路-航空”“鐵路-水路”“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銜接模式,實現運輸方式之間優勢互補,提高區域內部運輸資源利用率。
3.2 以管理提升,提高管控能力
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不僅需要在結構上優化,也需要在管理上強化。例如,在全面了解客貨運需求的基礎上,做好運輸組織管理工作,能夠合理配備車型,在不超載、少空載的情況下實現直達運輸。加強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管理力度,優化客貨運輸流程,統一物流裝卸標準,協調各種運輸方式銜接方式,從而減少換乘、換裝、空乘、空裝等概率,實現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圍繞車輛通行管理、停車管理、交通售票管理、交通指揮調度管理等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信息管理平臺,提高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共享水平,能夠更好服務政府管理部門根據路面信息、氣象信息、客流信息進行指揮調度,能夠更好服務交通運輸運營企業根據交通運輸需求制定運營規劃,能夠更好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保證其出行通暢、安全[4]。
4 結論
將生態文明建設貫徹落實到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中,推進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綠色化、創新化、低碳化發展,是新時代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建設與發展的客觀需求與必然趨勢。為滿足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要求,促進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作用的積極發揮,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應明確認知當前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以國家與行業要求為指導,從結構優化、資源強化、技術創新、政策完善、管理提升、評價標準體系建設等多方面入手制定戰略規劃,落實構建優化措施,切實推進低碳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進程,實現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李.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應急保障工作現實問題及措施[J]. 中國水運, 2020(7): 146-148.
[2]何壽奎. 交通運輸業高質量發展與環境保護融合動力機制及路徑[J]. 企業經濟, 2020, 39(1): 5-11+2.
[3]楊琳華. 淺析太倉市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商論, 2019(23): 16-17.
[4]侯常明, 郭玉濤. 低碳交通運輸的綜合評價指標構建及應用[J]. 低碳世界, 2018(8): 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