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結珍
摘? 要:勞動,在我國的教育教學中定義為是一種技術,或者說是生存的技能與本能。2020年3月20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這一文件,其中關于勞動教育是這樣闡述的:“在我國社會制度中,勞動教育有著重要地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從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身上,所展現出的優秀勞動精神面貌、價值取向以及技能水準,都是勞動教育的成果。”這也進一步確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之中,勞動教育具有關鍵作用。勞動教育的成功與否,影響著新一代社會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等。另外,文件還指出,要將勞動教育同德、智、體、美的教育密切聯系在一起,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密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出嶄新的、適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勞育模式,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由此可見,國家層面不僅要求中小學要重視勞動教育,更要把勞動教育與德育相結合,通過勞動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立德樹人
我校處于城市地區,孩子體力勞動的機會越來越少,新時期下怎么開展勞動教育?開展哪些勞動教育?如何通過勞動教育促進立德樹人的目標達成?構建一個完善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落實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教育方針。文件中指出,應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將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到實處,始終不忘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鼓勵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作為人才培養中關鍵的一環,將這一思想貫徹到學習的各個階段,呼吁家庭、社會等積極參加到勞動教育中。應該提高勞動教育的地位,認識到勞和德、智、體、美的教育是同等重要的,這些教育需要聯系在一起,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既適合學生個人發展,又能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先進勞育模式,對舊體制進行改革創新,關注教育的實際效果,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通過勞動教育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是教育的根本需要。
二、學生道德素養發展的需要
學校教育,德育為首。做人的根本是道德,成才的根本也是道德。因此,學校勞動教育要以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為出發點,在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外,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社會責任感,養成優良的品質。
三、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的需要
要想順利落實課程改革,就需要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教學素養。《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中,這樣寫道: “引導教師具有立德樹人,為人師表,不斷提升人格修養和學識修養”。在實施學校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領導者,也是研究者與推進者,教師應該更加積極的參加到理論知識的學習中,不斷完善自身教學素養。
四、學校特色課程發展的需要
學校始終堅持以“樂學、善思”為學風,積極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在“體驗式成長”理念的引領下,我校已形成以“人人都是升旗手,人人都是繪本家,人人都是踐行者,人人都是追夢人”為向導的校本課程群,其中“人人都是踐行者”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實踐體驗、勞動來提升自我。
作為番禺區勞動教育實驗學校之一,大力探索勞動教育在德育中的促進作用,總結出富有特色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體系是非常必要的,那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勞動教育,讓勞動課程、傳統勞動及創造性勞動等多元課程體系,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落實勞動課程,創建勞動課和綜合實踐課占主體,多學科共同發展的課程整合制度,舉辦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借此培養學生提高勞動精神 ,加強勞動創造能力。
在保障了勞動教育課的地位后,仍需進行長期監管,目的是保證有關課時能順利落實。形成以“勞動教育主題活動”為載體的多學科整合教學的操作方法。建構勞動主題實踐活動系列、實踐活動方法研制、勞動主題實踐活動的管理、如何培養勞動技能的課堂操作方法。實施步驟、實施策略、主題系列、實施評價。
(二)傳統勞動的有機整合和開展。整合校內日常管理、家務勞動等,建構我校培育學生勞動態度、勞動能力、勞動習慣等素養的探究活動的常態發展模式。讓勞動教育的思想充滿校園的各個角落,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學習并落實勞動教育思想。從內容、方法、途徑等指導。年級深化落實勞動教育的實施,創建我校勞動教育常態發展運作模式。
(三)重視技術性勞動和工藝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創建與實施。中國已由世界代工廠向高科技高技術轉營。由于環境的變化,勞動品質在加強態度、習慣、能力的培養外更要注重勞動創新意識的培養。開展各項勞動技能比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與信息科結合開展人工智能的研究,開展創造性勞動;把學生的勞動行為體驗活動轉移到校外,使之貼近生活,提高實踐活動的意義;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在勞動中學會奉獻社會、為社會出力的精神;繼續開展養護角護綠活動,從護綠中學會思考。
(四)家校聯動,使教育更有效。利用周四無書面作業日,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注重發揮家長的作用,利用家訪或家長會的時機,強化學生家長對勞動教育意義的認識,構建注重勞動教育實踐的家庭環境,鼓勵家長承擔起學生家務勞動教育的責任。
(五)健全評價機制,創建多元化評價制度。研究出科學、合理的勞動素養監測評價線上平臺,學生和家長共同努力,學習使用評價平臺,記錄學生每一階段的勞動價值,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勞動是有意義的。
由勞動課程、勞動與多學科整合、校內學生日常管理、少先隊活動、校外勞動等共同組成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能夠真正實現塑造勞動理念、傳播勞動知識和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把勞動教育從技術層面轉為立德樹人層面,從而培養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熱愛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提升新時代人才必備的勞動素養,促進學生發展,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朱之文.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大力推進基礎教育公平優質發展[J]. 中國教育學刊, 201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