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莉
(甘肅省岷縣和平小學,甘肅岷縣 748400)
在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應用更加廣泛,因此英語教育也成為公民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也越來越受關注,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奠基階段,打好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做好準備。從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特點來看,它強調對英語的記憶與實踐,通過識圖閱讀的形式要求學生掌握基礎性的詞語、詞匯和基礎性的語法知識、表達方式,也就是重視學生日常的積累和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這充分體現了英語學科作為語言學科的特點。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因為語言的學習受語言環境的影響較大,而英語學科在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缺乏語言環境,這往往會使很多學生在小學英語學習中感覺到一定的困難,進而出現畏難心理,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積極性和信心不足,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的材料有著內在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最有效的手段。筆者結合自身一線教學實踐,針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必要性和措施談一談自身認識,希望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教學的主體,也就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是主動的發現者和探索者,在學習過程中要有主動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激發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內驅力。對此,在新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也特別強調: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要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要符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興趣出發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課程標準是開展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指南,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符合生本理念的要求。
從小學生的學習現狀來看,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問題越來越明顯。究其原因,師生雙方均存在一些問題。
學生方面: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其在剛開始學習英語時內心存在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在最初投入較多。但是小學英語學習的過程是需要學生持續進行積累的過程,也就是每天都需要學生去聽、去跟讀、朗讀,在此基礎上來掌握單詞、語法、發音等英語基礎,這對小學生來說難以每天堅持,久而久之會覺得枯燥無味,加之部分學生本身就自我約束意識較弱,所以更容易出現問題。這樣一些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導致在英語學習中掉隊。
教師方面: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更多關注學生,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來開展小學英語教學。但是一些教師已經習慣了舊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缺乏對學生情況積極、主動、深入的分析,教學中還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嚴重脫節。同時,一些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教育意識,對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學習研究不夠,這也難以真正發揮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積極性不高。因此,英語教師非常有必要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通過精心設計教學來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增強學習效果。而情緒心理學也認為興趣對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興趣往往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快樂,而興趣與快樂的相互作用又成為學生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從而激發學生內在潛能,使其能夠在較長時間內投入到學習中去。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態度與情緒的影響是巨大的。
而從小學生學習過程的特點來看,它一般是要經歷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的學習發展過程,其中感知是第一步。在感知的過程中,主動接受與被動接受在學習中的效果是有巨大差異的,學生在學習中越主動,其感知效果越好,進而有利于學生消化和吸收所學內容。而其主動性很大程度上受其學習興趣的影響,這進一步說明了在小學英語學習中興趣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與激發。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了興趣,就好比是找到了打開英語學習大門的“鑰匙”,能夠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從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來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這一角色的具體含義需要教師在自己有效的教與學生積極的學這兩方面都要關注,不僅需要教師擁有較強的教學實力,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導學能力。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指路,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英語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并不斷激勵和鞭策學生,這樣才能夠為激發學生興趣做好準備,才能夠把教書育人工作做到實處。
首先,需要進一步更新教師教學理念,特別是使小學英語教師真正理解生本理念,這樣才能夠在英語教學中多關注學生,深入分析學生。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要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潮流,把握小學英語教學的方向,強化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狀況來準備英語教學活動。教師在思想上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在教學行為上針對性更強。
其次,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更需要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同時學生在活動中各種課堂生成會層出不窮,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特別是課堂掌控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強化“內功”訓練,不斷學習和嘗試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為開展激趣性的英語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在我國古代第一本教育專著《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親其師,信其道?!边@句話道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作用。師生關系對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時時刻刻都在產生影響,它會影響師生情感的接近、心理的共鳴,進而影響對學生知識上的啟發和能力上的培養,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師生關系和諧往往會成為激發學生興趣的“催化劑”。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師生之間感情好,學生能夠正確面對教師對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教師的表揚對他們來說是激勵,而教師的批評則會使他們感覺到愛護。這種非智力因素能誘發學生的興趣。
具體來說,首先,需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也就是師生雙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互動中民主、相處氛圍和諧。小學英語教師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小就忽略學生的存在以及學生的意愿,要學會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信心。
其次,要關愛學生,用“師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因為愛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機會用表揚的語言激勵學生,用合理的肢體語言去引導學生。例如,教師的微笑與眼神往往會成為激勵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
最后,通過建立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小學生在學習中最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因此特別在意教師的評價,恰當的評價就能夠成為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呵護童心、以激勵或者尋找學生的亮點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在英語學習中的信心,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更有興趣。
教育研究表明,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僅受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影響,也會受到教學環境的影響。這種環境既涵蓋了物質環境也就是教學條件,還受到精神環境即課堂教學氛圍的影響。良好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求知欲強烈、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充分,學生參與面廣,雙方處于積極互動的狀態;反之,學生的學習情緒則會受到壓制,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學生的注意力也會不集中,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首先需要提升教師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業務水平,使學生通過英語教師來感受英語學科的魅力。其次,要結合小學英語課程以對話為主的特點,給學生創設能夠參與、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給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例如,在教學“What do you like to do every day?I like to____”的句式時,我準備了風箏、跳繩、足球等物品。學會句型后,讓兩位學生分別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并用所學的句式來告訴大家自己喜歡什么運動。在教授動詞短語時,我設置了傳遞動作的游戲,讓第一個學生看是什么短語并且做出動作,依次類推,到最后一個學生告訴大家這個短語是什么。這個游戲營造了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意識注意度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的現狀,教師為了有效調動學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在教學中融入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中,分角色表演是一個很好的綜合性操練方式,它的本質是一種體驗式學習。在體驗中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表達、應用等各方面的能力。新的統編版教材在設計上更加注重契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教材把學習的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很多內容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呈現,這給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
例如,在學習How Many?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習的核心內容,即掌握“What’s this?How many?”兩個重要句式來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問答對話中鍛煉語言應用和思維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全體學生以同桌為一組參與進來,激發學生興趣。
其次,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新的統編版小學英語教材在每一課都提供了活動教學的素材,如“Let’s play”“Let’s sing”這實際上就是通過開展學生喜歡的唱歌、游戲等活動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鞏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最后,適當開展課外英語活動。《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同時,從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小學英語課時相對較少,課外學習資料也相對單薄,需要結合小學生年齡和興趣特點來開展一些既能夠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活動,例如朗誦、唱歌、演講、板報、手抄報等活動。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提升興趣。
課堂是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的主陣地,但是一節課的時間對小學生來說有些長,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教學流程,從而保持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抓好三個環節:首先要抓好開頭。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保證開頭能夠引人入勝,馬上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迅速投入課堂學習。其次,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要有波瀾,在起伏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長久性。在結尾部分要適當給學生“留白”,讓學生感覺到意猶未盡,這樣也能夠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總之,興趣是學生能否高效完成小學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也是小學生進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終身學習的動力所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無疑就是重中之重。小學英語教師要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現狀從多角度激發學生興趣,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