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宸(江蘇: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小學)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高效的教學方式也逐漸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被廣大教師所關注和青睞的教學方式。小學科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也得到了更多的運用,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路徑,對于促進素質教育的推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具體實踐中,這種方法的應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有必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深度研究,結合素質教育發展目標,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科學學科設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整體的提升。為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加強小學科學教學方式的創新,利用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和興趣,促進小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如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得到了廣大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廣泛運用,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仍需不斷地探索,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最早產生于美國,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并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和實踐。
如今,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也對現行的教學模式和方式不斷反思和探索。在這樣的形勢下,小組合作學習成了眾多教學方式中的熱點話題。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多人共同探究知識,以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對小組內各個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從而實現組內成員的互幫互助,提高學習效果??梢?,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明顯提升,這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大突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角色也由主導轉為引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已然成為過去式,學生的學習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課堂氛圍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大多是教師主導、學生被動的課堂氛圍,這樣的課堂氛圍十分枯燥,而且科學知識本就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這樣就難免會影響到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可以構建出相互合作、互幫互助的課堂氛圍,小學生可以共同探索科學知識,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可見,合作學習的應用,明顯改善和活躍了課堂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習至關重要,這一階段的科學學習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日后的整體發展。而且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的科學學習有重要意義。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討論,同時學生的學習時間也十分充裕。在這樣的情況下,更有利于學生形成頭腦風暴,讓諸多新的想法進行交流和碰撞,對同一個問題,在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中也會產生多種的解決方法,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創造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推動作用。
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大多并不具備培養小學生交際才能、合作意識的意識,導致小學生在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中存在一定問題,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小學生好奇心強,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的科學學習提供了新的環境,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讓自身的交際才能以及合作意識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以及科學素養也自能得到良好的培養。
科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課程,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發展的需求。這就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科學綜合素養的良好發展。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科學學習能力,而且其自身的合作意識、團隊榮譽感也會得到良好的培養和提升,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在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大多選擇學習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沒有考慮其他學生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往往將學習好的學生的答案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標準答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是難以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的,而且學生也很容易會出現思維定式,學生的創新精神也無法得到培養和提升。
素質教育要求創新教學方法,也正因為如此,小組合作學習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并深受諸多教師的喜愛,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得到了應用。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由于受到很多客觀因素、主觀因素的影響,合作小組的分配并不合理,很多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會出現自控能力差、做小動作等情況,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難以實現有效的學習。
大多數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這就導致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形式化問題。小組合作成員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組員的分工不明確、成員間的關系也十分的松散,缺少組織領導者和協調者,學生在合作小組中只是形式化地學習,沒有起到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也就難以提升。
目前,很多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仍舊重視知識灌輸,并沒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進行有效掌控,甚至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在學生還沒有經過討論和交流得出有效的結果時,教師就給出了答案,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這樣的合作學習,存在明顯的形式化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重要前提是合理劃分和設置學習小組。在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學習小組的合理劃分,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保證學習小組劃分的合理性。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保證劃分的每個小組都具備比較均衡的競爭力。完成分組后,為了避免發生矛盾等不良情況,還要定期進行組間輪換,讓學生之間更加熟悉。還要讓每個學生都有當組長的機會,這樣,學生的相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從而更高效、順利地完成合作任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最重要的負責人和組織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為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更多機會,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實際的學習優勢,根據教學目的在恰當的時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教學概念性知識時,不宜立刻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在講授完概念之后,用提問的方式來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稍后在練習環節中,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相同的學習目標,可以讓組間的學生產生良性的交流和互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投身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劃分為四人一組的小組,然后培養學生根據物體的顏色、聲音、氣味、軟硬以及形狀等來辨別物體的性質,借助感官了解物體的特性,幫助學生掌握感官的正確使用方法??梢宰尭鱾€小組提前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材料,如錄像帶、水果、杯子等,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準備的道具進行辨認小游戲,看哪個小組辨認的準確性更高,借此來培養學生用感官辨別物體的能力。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要以明確的學習任務為導向,同時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具有合作探究價值的內容和目標,這樣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知識。
情境教學法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聯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創建趣味的情境,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抽象的科學知識更加形象和生動,從而幫助學生加強對抽象科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深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也能促進學生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理念正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得到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要求對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進行大膽創新。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是素質教育理念下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協作能力,這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