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國 韓玉濤 李建利
摘? ?要:河北平山中學以“卓雅文化”立校。所謂“卓雅文化”,就是明確辦學目標,創新獨具實效的管理方法,打造適合學校特色的“333”教學管理模式和“五環節”高質和諧課堂,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倡導多元化、全方位育人方式,通過班級文化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實現環境育人目標。
關鍵詞:卓雅文化;辦學實踐;特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8.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06-0007-04
學校文化是學校優質發展的生命根基,是學校深化教育改革、打造教育品牌的主導取向和重要內容。河北平山中學立足于平山革命老區的實際,著眼于“立德樹人”、培養優秀人才的需求,充分汲取平山歷史、現實文化營養,制定以“卓雅文化”引領學校全面發展的辦學策略,扎實開展“卓雅文化”辦學實踐研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探索出一條教育教學雙促進、雙豐收的發展新路子。
一、打造“卓雅文化”特色品牌,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卓雅文化”特色品牌是學校內涵式發展的無形資產。河北平山中學立足于農村和山區實際,植根于圣地西柏坡精神與古都中山國文化,融合現實需要,凝練提出“追求卓越,品味高雅”的“卓雅文化”,明確了“傾力打造‘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典范學校”的辦學理念,孕育出“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學校精神。在“卓雅文化”的引領下,學校健全“卓雅文化”五大管理機制,完善了“333”教學管理模式、“五環節”高質量課堂模式,優化“卓雅教師”隊伍建設,美化校園環境,以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
二、實施“卓雅管理”五大機制,保障學校和諧發展
嚴格的制度和優質的管理是實現學校優質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河北平山中學構建了“五大管理機制”,創新思路方法,完善了“三條垂直管理主線”,實現了單元化、網格化的“嚴、實、細、好”管理要求。
(一)“卓雅管理”五大機制
學校的五大管理機制具體包括:一是“雙級部+”單元管理機制。級部是學校的管理實體,學校把一個年級平均分為兩個級部,每個級部設主任一名,兩名主任之上設一名主管。此機制倡導協作智慧共享,鼓勵競爭脫穎而出,但又避免了各自為營惡性競爭。二是“處室+”督查評價機制。處室是學校的職能部門,處室下設12個“中心”,負責對級部的指導、服務、督查、評價。此機制克服了以往“大一統”的包攬而不精細的缺點,實現了精準精細、公正公開。三是“中心+”自治管理機制,學校設立餐飲、學生自治、文化宣傳、數字信息化、教師發展、心理健康、安全、物業值周、兩操管理、教學檢查、黨務財務、維修服務12個中心,各中心各負其責,互相協調。四是“學科主任+”專業成長機制。學科教研室主任與備課組長是學校的業務骨干,是教師師德建設、專業成長的引路人,學校賦予其充分的話語權,為教師成長搭建更高的平臺,實現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優質師資儲備。五是級部與教師雙向選擇競聘機制。教師選級部,級部有壓力,級部選教師,教師有壓力,大家壓力共擔;教師選擇級部,級部選擇教師,協同形成合力,以拼搏共進。此機制形成了以級部為單元、以班級為單元、以學科為單元的縱橫交錯的網格化管理格局,優化了組合,強大了力量,促進了發展。
(二)“卓雅管理”三條垂直主線
學校的三條垂直管理主線:一條是學校班子—級部—班主任—任課集體的行政管理主線;一條是學校班子—學科教研室主任—備課組長—備課組的業務成長主線;一條是學校班子—處室(中心)主任—處室(中心)的督查評價主線。
學校的五大管理機制進一步激活了級部與級部、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爭力,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學校管理更加科學、精細、人性。而三條垂直主線管理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使學校管理更加通暢、和諧、嚴密。
三、實施“333”教學管理模式,夯實日常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改進教學管理是學校夯實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河北平山中學打造出具有卓雅特色的“333”教學管理模式,全程跟蹤、督查學生學習。
“333”教學管理模式包括:課前“三精心”,即精心設計教學、精心備學生、精心預設課堂質量。旨在建立與課堂教學模式相銜接的教學設計,通過制作與教學設計相匹配的PPT課件,實現針對教師個性與學生基礎的二次備課。課堂“三嚴格”,即嚴格遵守課堂教學要求、嚴格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嚴格控制時間,打造高效課堂。這有助于實現課堂容量與課堂效益的最大化,有助于實現教學任務與時間控制的最優化,有助于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共贏。課后“三落實”,是指落實作業、落實改錯、落實輔導。教師將作業批改、督促改錯與用心輔導緊密結合起來,培優補弱,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四、推行“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河北平山中學樹立大課堂教學觀,創新并推行“五環節”高質和諧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說明
課堂“五環節”教學包括:單元導入,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匯報,教師點撥;變式練習,拓展提高;達標測試,課堂小結。
(二)“五環節”課堂教學三個關鍵
一是分組必須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一般以6~8人為宜,所有成員都應有具體分工;二是合作探究的問題必須是真問題,并且具備合作探究的價值;三是畫好思維導圖,理清邏輯,實現堂堂清、人人清。
(三)“五環節”課堂教學風格
“五環節”課堂教學應當依據學科特點,形成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如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等。在此基礎上,每位教師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gzslib202204022100(四)“五環節”課堂教學效果
“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的“講”與啟發、指導、督促、訓練、輔導等的有機結合與學生的“聽”與思考、討論、整理、練習、反思、糾錯等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想學、會學并學會,實現了課堂教學質的提升。
五、開展“卓雅”特色教育活動,完善“五育并舉”課程建設
河北平山中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倡導多元化、全方位育人,開設了一系列富有“卓越”“高雅”教育特色的課程,將“五育并舉”課程建設落在實處。
一是開學系列教育。每學年伊始,學校都要進行國防教育,如軍訓、開學典禮、愛國愛校宣講、紀律教育等,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嚴格的組織紀律性。
二是德育“三級跳”。學校規劃了高中三個年級的德育重心,分別為高一養成教育、高二勵志教育、高三成功教育。一個年級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一個主題,三年一體化、系統化。此外,學校還圍繞主題開展德育,實現德育心育并舉、心教行教并行。
三是激情和孝善主題教育。每個年級始終貫穿激情教育、孝心善行教育兩條主線。通過每天的“激情宣誓”“激情跑操”“激情朝天讀”,提振學生的“精氣神兒”;在學生放假時,學校通常會安排“力所能及做家務”“給父母的一封信”“聽父母講家族故事”等孝心善行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心存善念、孝親尊師,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恩意識。
四是綜合實踐課程。學校積極拓寬綜合實踐渠道,因地制宜地打造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在國慶節、元旦、清明節、五四青年節、國家公祭日等重大節日期間,學校會開展文藝匯演、演講比賽、敬獻花圈、致哀等活動,重陽節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學雷鋒日組織學生到社區、街道清掃衛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審美,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升華。
五是研學旅行課程。研學旅行有效實現了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的銜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河北平山中學每年都會組織一次研學旅行,每次創設一個主題引領,以此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在研學過程中,學生得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生的意志、團隊協作精神、動手能力、班級凝聚力亦得以增強。
六是健康教育課程。學校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每天早晨和大課間會組織“卓雅跑操”,下午大課間組織學生做眼保健操,課外時間舉辦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踢足球、打羽毛球、跳繩等多種體育活動,強健學生體魄。此外,學校還設有心理咨詢室,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七是第二課堂活動。學校成立了籃球、健美操、田徑、書法、繪畫、航模等33個社團,為有專長的學生搭建成長舞臺、發展空間,幫助學生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學校還開設了英語文化節、科技節、經典閱讀節、書畫節、童話節,讓更多的學生脫穎而出,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六、加強“卓雅班級”文化建設,激活學校文化生命細胞
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基石,它彰顯著學校文化的生命活力。為此,河北平山中學成立了班級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每個班級設立文化委員,負責班級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每個班級的班訓、班規、班旗、班徽、廊道文化、專題板報等都體現“卓雅”特色,體現班級精神風貌。具體如下:一是形成鮮明的班級特色。班級特色包括班名、班旗、班歌、班徽、班訓、班風、班級精神、班級合影、班級目標、班級口號、班級課表、學習小組、班主任寄語、教師理念、宿舍標志文化牌等。二是定期更新文化內容。分別以周和月為單位,對周和月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如以周為單位,包括常規管理、周卓雅學生、好人好事、違紀現象、小組量化、班內通報等;以月為單位包括座位表、月卓雅學生、優秀生與進步生、優勝小組、奮斗目標、優勢學科、優秀試卷展、班級獲獎、班內評獎情況等。三是文化主題揚正氣。新學期開始,學校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會布置本學期的班級文化主題內容,各班根據主題設計黑板報和班級文化墻,張貼本班卓雅學生、優秀干部、學習標兵、紀律標兵等先進個人風采照片。四是創新部分顯亮點。體現獨具本班特色管理的優點、特點、亮點。如勵志的圖片、格言,家長寄語,名人名言,大學宣傳片等,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追求卓越。
七、優化“卓雅教師”隊伍建設,增強學校發展基礎力量
干部隊伍建設是推動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學校領導班子堅持“以人為本、民主監督、制度管理、科學決策”的原則,形成團結、務實、勤勉、廉潔的領導集體,堅持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制度,傾心盡力謀求學校優質發展。中層干部實行級部管理制和學科管理制,落實“嚴、實、細、好”管理理念,不斷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力量。學校多措并舉,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一是優化《師德建設暨教師專業成長實施方案》,確立教師成長目標,引導“職初層”教師成長為“骨干層”教師、“骨干層”教師成長為“卓越層”教師、“卓越層”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逐層上升,階梯式前進。二是實施名師示范工程、青藍工程,開展多種賽課活動,實現師徒相促相長。三是制定教師日常教研制度,抓好年級集體備課、三年一體大教研“兩個教研活動”,以研討促專業提升。四是完善“卓雅教師”“最受尊敬的教師”“師德標兵”等評選辦法,選樹典型,發揮優秀教師的師德引領作用,提高師德修養。五是制定教研教改獎勵條款,以獎勵激勵先進;深化課題研究,以研討提升能力。六是“請進來,走出去”,聘請全國名師和教育專家學者走進學校,讓教師牽手專家開闊視野、轉變觀念,讓專家提攜教師成就名師。
八、構建有品位的校園文化,樹立學校高雅的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