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宏堂
摘要:現如今,在培智學校教學中,學生音樂教育問題愈加突出,如何激發培智學生參與暢游與律動課程的興趣,提升其音樂感知能力、提高教學實效性成為了我們需切實沉思的研究課題。客家童謠節奏明快,有利于培智學生更好的融入到音樂的律動中,感受音樂的美好。鑒于此,筆者結合以往執教經驗,分析研究了障學生暢游與律動教學中,客家童謠的應用價值及使用策略,以期進一步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唱游與律動;客家童謠;應用價值;使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客家童謠是具有客家地方特色的童謠,其優點在于內容生活化、表達更加簡要易懂、音韻和諧等特征,即便是學習能力孱弱的培智學生也能從中獲取到大概的音樂信息,因此,客家童謠逐漸走進了培智唱游與律動課堂,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助力。
1.客家童謠的應用價值
1.1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培智學生具備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交流溝通能力差等特質,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唱游與律動教學的教學難度。而客家童謠的引入就可以逐步解決上述問題,客家童謠所涵蓋的信息與培智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特征恰恰具有較高的契合度,所以在培智學生唱游與律動教學中,合理借助客家童謠來展開教學活動能夠顯著促進課堂有效性的提升,可激發培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逐步提升其參與度,針對性提升學生音樂感知,繼而取得較為理想的唱游與律動學習效果。
1.2用音樂“療”人
在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出教育要發揮學科育人的功能。培智孩子的心理狀態與普通孩子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部分培智學生由于自身智力限制,對學習的領悟力比較差,就更加不愛學習,造成放任自我的現象,導致學生思想狀態不佳。還存在另外一種現象,就是有一部分培智孩子因為感受到自己與普通孩子的差別,所以內心感到十分的自卑,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單獨的世界里,害怕與他人接觸。客家童謠可以要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態,也就是常說的“音樂療法”。生活氣息濃厚的客家童謠中蘊含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觀念,因此,教師應發揮唱游與律動課的育人功能,結合客家童謠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培智學生在學習唱游與律動課程的同時,獲得一定的心靈疏導,以此促進培智學生全面發展。
2.客家童謠的使用策略
2.1加強合唱指導提升唱游教學水平
由于培智學生的特殊性,培智課堂教學的設計要以培智孩子的接受能力為基礎。在暢游教學中強化合唱指導能夠提升培智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可以在團隊合作中鍛煉培智學生的溝通能力,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體,排解孤獨,起到一定的心理疏導作用。教學需要根據培智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有效的合唱指導。舉例來說:教師結合客家童謠《小郎讀書》完成唱游教學,客家童謠語句比較通俗化。但是培智學生在唱游學習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培智兒童之所以存在語言障礙,究其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發音器官有缺陷,導致學生在發音時出現氣息不足、聲調異常、發音不清的問題。所以,教師可以作出指導,幫助培智學生訓練唇部力量。很多語言障礙學生都存在口輪匝肌無力、唇部松弛的情況,教師可借助客家童謠來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唱游練習活動。然后布置合唱活動,將學生分為十多人一組,引導各組學生合唱歌曲,促使培智學生在融入到集體中,按照要求完成唱游練習。在合唱中培智學生與小伙伴一起完成唱游學習,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也能高效的完成唱游學習。
2.2結合體態律動游戲完成律動學習
在律動教學中,培智學生記憶力、節奏感知能力十分薄弱,再加上課堂環境限制因素,容易導致學習質量不佳。游戲活動對于培智兒童來講是非常容易接受的教學模式,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有效手段。體態律動游戲是音樂教學中提升培智學生節奏感的有效教學途徑,在培智唱游與律動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節奏感知能力,音樂教師還應在選擇客家童謠主題時,要強調其趣味性和節奏感。利用音樂節奏的停頓特點來突出音樂中的銜接性。舉例來說,教師結合《排排坐》完成律動教學,這首客家童謠曲調朗朗上口,節奏感也很強,教師應指導學生首先進行音樂的欣賞。然后在進行互動游戲設計,比如在高音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身體上揚,在低音的時候讓學生身體下傾,而在中音的時候則讓學生雙手抱住肩膀,促使學生可以通過相應的游戲方式來掌握歌曲中的節奏技巧,從而以此在進行體態律動的過程中來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理解與認知,并讓培智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快樂。通過這樣的合作教學互動放松學生的戒備,讓培智學生愿意傾聽教師的指導,提升康復教育工作的工作質量。特殊教師應當積極地與學生互動溝通,引導學生合理的處理不同的問題,嘗試與學生站在相同的立場,和培智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培智學生唱游與律動教學中,客家童謠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其節奏、內容、形式可以提升培智學生的唱游與律動學習效果,所以,善加利用客家童謠組織開展各類唱游與律動教學活動可有效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促進培智教學水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杼楠. 客家童謠的趣味教學對幼兒語言學習的作用[J]. 新智慧,2020(33):77-78.
[2]許藝. 客家童謠融入健康領域的教學實踐[J]. 讀與寫,2018,15(23):198.
[3]賈燕玲. 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培智音樂教學的探討[J]. 教師博覽(科研版),2021(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