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清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制度發生了很大改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漸加大了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育者不斷進行探索以及改革的過程中,教育部對語文教科書進行了重新編制,在書中增加了多類型的語文閱讀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有著很好的實踐價值。依托于教材,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于學生有著非常重要意義。基于此,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口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其對于學生的基礎閱讀理解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都有很重要的培養促進作用。而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是建立在其基礎上的,相應的在實際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能將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關注起來,并能結合有效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的發展。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一項應用性的技能,為了實現其有效的培養提升,教師就要能結合實際給予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機會,進而在其過程中,實現對學生能力的有效發展。
一、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口語表達能力是語言表達能力中重要的基礎部分,語言表達能力分為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口語表達能力是要求學生用說話的方式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清楚地表達出來的一種能力。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進行的語言交流都是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國家重視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部高度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關于語文教學中加強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提案》中提出,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構建、對學校教育任務的部署以及師資建設力度的加強等,引導和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和交際素養,建設學生的語言思維邏輯,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語文寫作能力都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策略
(一)開展講故事活動,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發展
在小學階段中,教師可以采用“以讀促說”的方式來達成對學生的有效調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讀物,讓學生嘗試著進行獨立閱讀。而學生都是渴望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他人進行分享,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開展相應的活動。為了達到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培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講故事相關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嘗試著將自己所知道的小文章或者小圖畫以講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來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同時,為了提升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獎品,給予在講故事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作為獎勵。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嘗試著對其進行獨立閱讀。在學生完成一段時間的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在班級中開展故事大會,使學生在故事大會中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分享給其他的同學。而通過此過程,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促進。如,教師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與風景相關的文章,并組織學生開展“我眼中的風景”活動,首先由教師帶頭講述自己看到的風景,如冬天的校園雖然蕭瑟,樹木與花朵失去了原本的顏色,但是因為有了同學們的存在,它又增添了獨特的顏色。然后教師鼓勵學生說自己眼中的風景,有的學生說:城市的夜景,燈光閃爍,為回家的人照亮了路,為繁華的城市增添了色彩。還有學生說:秋天的葉子變成了金黃色,一陣風吹過,它們飄落到地方,化身為泥土,為明年的綠色增添肥料。總之,每一位學生都在分享自己眼中的風景,同時也在風景中感悟一些人生的道理,促進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二)營造良好的口語表達的氛圍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更多的是講授式的課堂,教師通過對教學目標的掌握和教學設計的安排開展課堂上的一切活動。教學設計基本上考慮到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受能力、大綱要求等等,這樣設計的開展都需要充足的時間,因此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表達的余地很小,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我,而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更是無從談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開展的過程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口語表達的氛圍,一方面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表達中來,另一方面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克服一些在表達上的障礙,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言,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和表達自信,教師的一句“你真棒”、“老師覺得你說得很好”等鼓勵性的言語,對小學生而言具有巨大的力量,無異于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了肯定的種子,使他們能夠更有勇氣和信心投入到以后的學習和發言中。其次,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可以多多組織開展一些課堂活動,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參與,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例如在教師進行正式的課堂教學之前,可以安排學生按照順序一個或兩個進行課堂演講,演講的內容不限,學生可以提前準備,進行有準備的演講和口語表達,還有一些沒有準備的同學可以讓他們來表演一個節目來代替課前的演講。節目表演的形式可以是唱歌、繞口令、詩歌朗誦、講故事等等。雖然只是一個短暫的演講和口語表述,但是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和表達力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自我表達欲望和情感的輸出能力,達到鍛煉學生口語表達力的目的。
(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自信地表達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差異性的特點,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等都存在差異。比如,一些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困難,很難跟上語文教師的講課節奏,對于語文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無法準確理解,害怕說錯,不敢在語文教學中表達;還有一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天生不善于表達等。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學生,而要找出學生不善于表達的問題,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在表達中的一些困難。小學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對于一些語文學習中的學困生,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心,使學生能夠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國小學教學的目的,它始終貫穿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點滴之中。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培養他們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表意明確、邏輯嚴謹,進一步探索更好提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辦法,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楊曉波.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方法[J].教書育人,2019(32):75.
[2]劉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5):207-208.
[3]王偉偉.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9(07):101.
本文為贛州市教學研究室課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批準號: XXYW2020-3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