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清
摘要:教師同樣的朗讀教學,不同的學生學習成果和朗讀的水平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是影響學生的朗讀水平的因素呢?讓我們在下文從語文教師的角度一探究竟。
關鍵詞:追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引言
在語文的教學中,朗讀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讓學生理解、記憶、分析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讓學生可以大膽地展示自我,這對學生朗讀情感的激發非常重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分析
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指的是教師層面要能夠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還要讓學生也能夠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形成良好的朗讀認知,在朗讀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不懼怕他人的眼光,可以真實、大膽,不拘束地通過朗讀環節,表達自身朗讀的情感,讓朗讀的情緒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讓整體的閱讀水平提升上來。
二、語文教學活動分析
語文是小學生最早接觸的文化課程,也是比較基礎的課程,對小學生來講,年齡較小,在學習中尚且處于學習習慣與意識培養的階段,也會經常出現注意力分散,因貪玩影響學習的情況,因此,通過朗讀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分析朗讀教學有效性時,要重視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
三、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上朗讀的時間比較少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和需要培養的能力不僅僅是朗讀方面,甚至是其他眾多的學科方面,在長久的朗讀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的朗讀時間會集中在早讀時間,偶爾也會遇到適合朗讀的課文,進行朗讀,大多數的課堂時間是運用在了閱讀與理解層面。
(二)朗讀方式單一
對于小學生而言,單一的朗讀形式會影響朗讀的效果。目前,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關于朗讀能力的培養,一是按照原文朗讀,二是配音樂朗讀。除此以外,很少有其他的朗讀教學方式。
(三)朗讀作業布置少
因為當前的朗讀教學,是不納入語文教師的考核項目方面的,因此,教師會在教學精力與時間分配方面,相對比較放松,不會設定硬性的教育指標,更不會占用學生的課下學習時間,增加學生的課后負擔,甚至很多教師認為,讓學生會讀、會認字即可。
四、提高朗讀教學的策略
(一)進行課堂朗讀訓練
朗讀與學生學習素養關聯最大的就是情感。默讀與閱讀的方式,遠遠不及學生通過朗讀獲取的情感認知,一些學生如果只是通讀全文,則會認為文章平淡無奇,沒有任何的趣味性,也很難與作者共鳴,如果教師可以適當的調整教學活動的比例,能夠從學生的學習素養方面入手,劃分出一些閱讀講解的時間,讓學生盡情朗讀,與體驗,感知作者的創作情感,那么,學生自學而獲得的真知是更值得嘉獎的,甚至不會出現知識遺忘的現象。大多數教師被應試教育裹挾,不停地追趕、唯恐浪費了課堂上的教學時間。反而,如果放慢教學的腳步,讓學生嘻細細的品味作者的創作情感與文章的價值,句子語言的優美,學生才能更懂得對文章進行鑒賞,在朗讀與品味中,斟酌用詞,轉化成為自己的素養。
(二)豐富朗讀形式
上述問題分析時,我們提到,當前的語文朗讀教學中,所采取的是自由朗讀、配樂朗讀,這兩種朗讀方式比較枯燥,需要優化,在課堂上,為了均衡發展語文教育,語文教師要從學優生的能力培養、學困生的能力提升、發言少的學生激勵等方面綜合考慮,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的自信和學習的優勢可以激發出來。比如說,選擇一篇語文課文《在牛肚子里旅行》這本是一篇趣味性比較高的文章,需要分飾角色朗讀,此時,如果教師可以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則可以從班級抽取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練習,學優生的朗讀能力比較強,有聲有色地朗讀水平可以帶動學困生的朗讀情感,讓學生的朗讀能力也能夠激發出來,同時,在優等生的朗讀氣勢與飽滿的朗讀情感的帶動下,學困生也會積極地向學優生學習,學習如何調整情緒,如何發揮自如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讀的角色中去。
(三)重視課后朗讀教學
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學校減少了小學生筆試考試的要求,也要求不能對低年級的學生布置作業。那么,為了讓學生避開作業的痛苦,同時還能溫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教師就可以增設課后朗讀環節,讓學生回家后,將自己學習的內容,對父母進行朗讀,這種方式,不僅是起到了學生課后學習的效果,還能抓住這個機會,多與父母交流與溝通,在溝通與交流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更能夠使學生在溫馨的家庭環境與氛圍中,放松身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增進與父母的感情,而大多數父母也是非常樂意與自己的孩子交流與溝通,這就打破了唯分數論的教學法,也讓親子關系更和諧,避免了因為作業問題雞飛狗跳的局面。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與管理中來。
(四)重視朗讀方法的教學
一些教師在朗讀中,會忽視朗讀方法。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重視對要重視朗讀方法教學。要多對低年級的小學生進行示范、播放優秀朗讀作品、指導學生改正、傳輸正確的朗讀方法等方面,進行加強。
總結
朗讀是一種能力,會朗讀是一種技能。不論是朗讀的能力還是技能的培養,是需要通過學習與練習實現的。教師在朗讀中如果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或者是讓學生可以自發地學習、去品鑒文章、自學、自悟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因此,為了落實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堅持重視朗讀教學目標的設定,以及朗讀學習的要求,讓學生在時間的效應中,提高朗讀水平,在語文學習中可以達到能讀、會朗讀,也會表達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秦小娟.淺談小學語文高段有感情朗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29.
易清華.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性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131.